万里旅行网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2-01 23:09   点击:188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侵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上游,、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的下游,把上游所侵蚀的河沙在河流下游沉积下来

二、小明在考察途中,能明显观察到河流两岸的侵蚀与堆积地貌的观察点是

乙点

河流两岸的侵蚀与堆积地貌最明显的是河流弯曲度最大的地方,即在图中的乙点两岸。河水顺流直下受地形阻挡,对乙处对岸弯曲处(凹岸——即下方那岸)冲刷严重,侵蚀地貌明显;而泥沙在乙处所在一岸(凸岸)堆积,堆积地貌明显。

三、地理问题、

1,河流的切割腐蚀搬运作用形成的,上游表现为山高谷深、河流的切割作用;下游,主要是沉积堆积作用。

2,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是由于上的沉积物在入海口时流速放缓,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的切割作用比较明显,水深较深。入海口易形成三角洲,并呈扇状分布。

3,聚落一般沿河流分布,在河流交叉口最易形成聚落,因其交通便利,水流丰富,易于灌溉。且河流中下游一般情况居住人口要多于上游。

四、简述河流垂直侵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河流又称地表径流,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流速。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原因较多,既有流水的机械冲击力,也有水的溶解作用,以及水中所携带砂石的磨蚀作用。通常,河流的上游或中游都从山区通过,这里水流湍急,河道断面较窄,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导致河床下蚀。正因为如此,河流的中上游经常会出现瀑布和峡谷。河流的下游通常位于平原,地势平缓,流速较慢。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河道外侧的水流流速较快,久而久之,对河道外侧形成强烈的侧蚀。侧蚀的结果使河道呈现出迷人的弯曲状,称为河曲。[4] 河流侵蚀作用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等。 侵蚀作用 冲蚀作用是指水流的冲蚀使河岸崩塌,带走泥沙石砾。 磨蚀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粗粒碎屑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沿途磨蚀河床和岸壁,砂砾之间也发生相互碰撞和研磨,使其粒径变小,圆度增大(波浪、潮流、海流和风的作用亦出现这种情况);细粒的粉砂、粘土则被悬浮下输。 溶蚀作用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过程。当水中含有CO2时,则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在易溶岩区(如石灰岩区)溶蚀作用尤其明显。 河流侵蚀作用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侧蚀和向源侵蚀。下蚀作用加深河床,在上游山区刻蚀出宏伟峡谷。旁蚀作用拓宽河谷,在中下游区形成蜿蜒曲流和宽坦的谷底平原。向源侵蚀使缉禒光溉叱防癸狮含饯河流向源头延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