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地区有什么能推荐给朋友玩的好地方吗?
一定会介绍给他,塔坡。古人说的“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再就是佛山发源地塔坡庙、塔坡井,据说唐贞观二年,曾在塔坡岗上挖出三尊佛像,认定此地即是佛家之地,塔坡旁一口古井,也有“洗过塔坡水,顺风又顺水”之说,其水清甜甘冽。还有位列“广东四大名园”之首的梁园,位于禅城区松风路,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其宅院、祠堂、园林浑然一体,亭台楼阁石山小径、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布局精巧,构思巧妙,让人宛在江南水乡。
佛山最好玩的就是祖庙。不是有句话说,“不到祖庙,就不算到过佛山”。佛山祖庙,佛山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当然是必须打卡之处。祖庙位于佛山禅城区,祖庙建筑各具功能和特色,还有大量珍贵的艺术品,其技艺精美精湛,不可复制,实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祖庙内黄飞鸿纪念馆每天固定时段还有醒狮表演,一黑一白的两只南狮表演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一招一式中同时也让人感受武术之乡的渊源和魅力。
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大旗头镬耳屋,镬耳屋――岭南传统民居典型代表,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因其在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明清时期的广府民居中,一般只有出过高官的村落,才有资格在屋顶竖起镬耳封火山墙。
朋友来一定会让他去的当然就是盈香生态园啦。景点坐落于有珠三角九寨沟之称的佛山市高明区凌云山麓下,距离广明高速沧江出口500米,处在广州、佛山、肇庆、江门地区1小时生活圈内,交通便利,园区占地面积约1800亩。里面有机械游乐城,反斗水城&九寨水城,四季花海,美的鹭湖探索王国。非常的好玩。
来佛山玩的话,肯定是清远,作为广州的后花园,吃一顿清远鸡,来一次清远漂流,可以说在很多佛山人的心目中是非常的出名的了啊!现在正是夏天,天气炎热,来一趟清清爽爽的漂流,真的是非常舒服啊!比如清远古龙峡国际漂流基地,这里还有玻璃大峡谷哦,可以体验下刺激,这个景区的很多项目都是世界之最,非常有特色的。此外还有清城区黄腾峡漂流,清新县玄真漂流,清新县五星漂流,清远市笔架山漂流等等地方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广东省的佛山市会叫成佛山市呢?
年轻的佛山人,可能有很多不知道佛山为什么叫佛山。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毗耶舍带了二尊铜像来到季华乡,在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佛寺,传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
到唐朝时,这里又变成了一片岗地。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某日,塔坡岗上异彩四射,乡人奔走相告。于是人们便齐聚起来,在塔坡岗上发掘,竟掘出三尊铜佛,搬开佛像,便有一股清泉涌出。乡人于是建井取水,并在岗上重建塔坡庙寺,供奉三尊铜佛。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于是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
这就是佛山得名的由来。后来,世人传诵着这样一句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塔坡庙和古井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诏毁寺观,塔坡寺未能幸免。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乡人商议重建寺宇。但这时塔坡岗附近,已逐渐有居民建房聚居,已经没有大块空地修建佛寺。于是,寺庙被迁往万寿坊(现佛山地委党校校址的一部分)重建,名为“塔坡禅寺”。而该旧址则建为“塔坡庙”,供奉东岳大帝神像。
清光绪年间,寺僧勤安入京作法事,得御赐佛经一批,勤安于是在京募捐,扩建佛寺。寺内增建了藏经楼,用以贮藏御赐佛经。因此,“塔坡禅寺”又称为“经堂古寺”。
年代日久,塔坡庙渐渐破败,人们也渐渐忘记了这片佛山初地。为了保存先民记忆,乡人重修塔坡庙,并在庙前嵌上两块石块,一块刻着“佛山初地”,另一块刻着“牧唱遗风”。
而庙前的水井,泉水清洌,永不枯竭。乡人在水井边上,安下一块石碑,刻上“佛山、贞观二年”等字样,以此纪念佛山的诞生。
这些石刻的历史文物,解放后被佛山市博物馆移去祖庙,妥善保存下来。
塔坡牧唱
“塔坡岗上,塔坡牧唱”。古代佛山有八景,其中一景就叫“塔坡牧唱”。
相传,明洪武二十四年,塔坡寺被毁,僧众逃散。后来,山冈荒芜,草木丛生,成为附近乡村牧童放牛的场所。每当有余闲的时候,牧童们就吹起了笛子,唱起当地的民谣山歌。牧笛悠扬,歌声清越,远近相闻,吸引了不少过路的人们。久而久之,附近村民都知道了这件事,并给它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就是“塔坡牧唱”。后来,“塔坡牧唱”被列为佛山古八景之一。
庙・井・人
我们来到禅城区普君街道办京果街1号。塔坡庙和井就在这里,像一枚古代钱币,铜锈渐深,却愈显珍贵。
墙上一块石牌写着: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井边一块半米高的石碑,刻着“民国三十七年”等字样。这是最近一次修缮的记录。
塔坡庙和塔坡井的小,在不曾亲见之前,我们想象不到。井口直径仅40厘米左右,井腹呈瓮形。这样的设置,据说可以防止外界污物雨水流入井中。而塔坡庙大门深锁,朱漆剥落,香断火灭,只有两扇门上的门神,双眼历经风霜依然炯炯。
以庙和井为中心,是两条青石铺路的长街。长街两旁,屋舍相对,青砖墙、陶制瓦,几处檐墙上累积着苔藓的暗绿。我们不知道,是否一切已经改变,历史只保存于典籍。昔日的生活可能已被时间带走。
黄昏时,我们走进那条窄巷。头顶的天光,被两边屋檐遮住,喧嚣突然消失。眼前是紧闭着的朱红大门,我们站在原地不知该敲哪一扇门,好向他打听。
最年长的邻居已80多岁
想了个办法。在庙和井旁边有一家小卖铺,铺主是一位头发灰白的老人。我们买了两根冰棍,装作是顺便的样子,问她。她不但回答了,还一直在笑。
“您在这住了多少年了?”
“60多年了。”
她知无不言。可能上了年纪记性不好,有时一件年代久远一点的事情,她要偏头想上很久。
她告诉我们,远亲不如近邻。小卖铺门前紧挨庙和井的塔坡公园,四五年前,还住着30几户人家,后来统一拆迁,栽种树木花草。留在这里的30来户人家,入夜后在公园散步、聊家常,还会说起多年前的老邻居。他们曾在这里住过,就有人记得他们。
这里依然保存着串门的老习惯,邻居之间,互知家世,互问寒暖。老人跟我们说起邻里的种种旧闻趣事。紧挨着塔坡井的那栋小楼,住着她最老的邻居,一位80多岁的阿婆。
“这位阿婆小时候也住在井水边,和她丈夫喝同一口井的水长大,后来就嫁给了他。”老人又笑了。原来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并白头偕老,并不是小说里、电影中才有的事。
井水和人一样清澈
为老人的热情和慈祥所鼓舞,我们去敲那家阿婆的门。
透过门栏,我们看到阿婆坐在老式木椅上看电视。开门的应该是她的儿子。我们说明来意后,他一个劲地比划,指着自己的嘴巴、不停地摆手。怎么回事?过了一会儿,他开门出来了,走到离我们差不多10米的地方,大声地说,我不方便说话。他指着自己的嘴巴。我们有点明白了,猜测他大概是刚好患病。他又指着先前我们去过的那家小卖铺,一边笑一边点头,意思是:她知道!呵呵。我们说:“谢谢。”谢谢他的指引,也谢谢他让我们又一次遇见了真正的善良人。
我们向他借了水桶,打了一桶井水,装了一瓶在矿泉水瓶子里,看不到一丝杂质,喝一口,确实很甜。
老军人天天用井水冲凉
恰好这时有一位大伯过来打水。我们追上他,他站在门槛上和我们说话,竟然有点害羞。他说,他姓邱,家中虽然有自来水,但他更愿意喝塔坡井水,用井水洗菜、做饭、冲凉,“从小就喝这水,老习惯了,改不掉”。
他说,没有装自来水的时候,这附近几十户人家喝的用的水都靠这口井。由于人多水少,往往要排队等到下午才能打上一担水,但却从来没有谁因为这而起过口角。
现在,这里几户上年纪的人,还是天天喝井水。斜对面的那家,是个60多岁的退伍军人,他每天晚上会到井里打水,天黑的时候,在公园冲凉,长年不断。“不知今天怎么没来”。而平时,谁家里有个装修,也可以从井里抽水使用。邻里之间和睦礼让的习惯,和井水一样千年不断。
正在说话的时候,他的邻居回家了,打开大门,大家笑着打了个招呼。
天已经黑了。巷道里亮起路灯。是黄色的灯光,隔很远才有一盏。走过塔坡公园,走过几十米的距离,世界突然亮堂堂:商铺前人们在忙碌,电视屏幕变换莫测,车辆川流不息。这似乎是另一个佛山,更年轻、更生动。塔坡庙、塔坡井,连同周围善良真诚的人们,他们在闹市中心的安然生活,如同“塔坡牧唱”一般,日渐远去,但不会消失。
市民期盼再见昔日风采
塔坡庙和井,历过几次修理,一晃就是上千年历史。在庙和井的周围,不知换了多少代人?从昔日的“塔坡牧唱”,到今日模样,在一些热爱文化和古迹的老前辈眼里,是个可惜。就如一位老文艺工作者所形容:“一张历史悠久的古董凳缺了一只脚,如果用块好的木料接上去,它还是一张可以用的好古董,以后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但如果把它丢掉,或许它曾经存在的价值也逐渐会消失。”
我们在小店铺吃冰棍的时候,记得一位老人曾提过,早在几年前,就说要把塔坡街重新修理过,把塔坡庙、井、塔坡公园、洪胜馆和兆祥公园整合成一个旅游区,这里的居民可能都要搬迁。老人说:“当时我们都在想,是不是我们也要搬出来。在这我都住了60多年了,叫我搬哪呀?”再问老人听到搬迁的消息具体是什么时候时,她侧着脸回忆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以“记不起来”作回答。塔坡街的重修问题再次冷静了下来。
后来是佛山市书画家协会前主席何汉廉告诉我们,大约在4年前,他和一批同样热爱塔坡、热爱普君、热爱佛山的人,曾在饭后闲谈时共商过重修塔坡的方案。和我们谈起塔坡的历史和将来,66岁的何老热血沸腾。他拿出厚厚的一个本子,里面记录的全是他写的有关塔坡的资料。给我们讲完塔坡的历史后,他又走进画房拿出铅笔和纸,之前我们还不了解他的用意,后来见他的手指熟练地在纸上勾勾勒勒,白纸上出现了一个山岗、牌匾、石碑和一排排的绿树……
何老说,这是我们一帮朋友几年前就画过的方案图。当然,这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想法,能否实现,却是涉及到很大范围的一件事情,有居民的搬迁、景点的设计和投入等等问题。这些我们是不能提出什么要求的,但作为土生土长的佛山人,我们还是希望能再次看到往日“塔坡牧唱”的生活情形,让后来人都知道,这佛山初地为何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