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山古迹?
陕西古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朝)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秦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
西安大雁塔(唐代)
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修建。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陕西文化名片
西安碑林博物馆(宋代)
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共12个展室。现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陈列面积达到4900平米。
彬县大佛寺石窟
大佛寺石窟始凿于南北朝时期,大规模开凿于唐初,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基本建成。寺内有446处佛龛,1980余尊精美造像,是盛唐京师长安附近重要的佛教石窟寺。
(陕西是我国文化重要发源地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以上就简单列举几个)
山西古迹:
云冈石窟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平遥古城
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五台山
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为国内外洲人所向往。五台山座落于“华北屋脊”上,最高海拔达3058米。这里,峰峦连绵,山岳交错,形如虎踞,势如龙蟠,总面积为2837平方公里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
乔家大院
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
又名在中堂。属于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具有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陕,山两省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华山的人文景观是什么?
1.地理位置: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山体形态: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其历史衍化可追溯到 1.2 亿年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 36 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2.华山文化: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华山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为大观
链接:
提取码:e6kv
华山仙道作 者长弓傲剑 你想知道地球的十种死法吗 你想知道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吗 和主人公一起游历玄幻世界 一一解开谜团……
链接:
提取码: e6kv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华山自然人文景观及历史概况综述
1.地理位置: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山体形态: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其历史衍化可追溯到 1.2 亿年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 36 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2.华山文化: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华山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为大观。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等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华山道教概览(按时间顺序概览华山道教文化)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并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本土宗教。悠久的道教文化历史使华山旅游充满了神秘与诱惑。华山是道教的第四洞天,华山派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对中国道教的产生和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自周代以来,就有道家于华山布道。华山的高道仙士在华山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现存道观20余处,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在当地流传着几句俗谚:“山是道家山,树是皇王树,华山不纳粮,不得乱砍树。”原来当年赵匡胤将华山输给陈抟还免了这里的赋税,自此有许多方术道士来此修行。华山上72个半悬空洞就是当年道士们的修行之所。自古便被誉为“神仙洞府”。道教的“十大洞天”中称其为“第四太极总仙洞天”,此境界由“灏灵金阙帝君”少昊主宰。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华山“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华山又称“莲花山”。《山海经》说它“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它奇拔峻秀,气象万千,古称“西京王气所在”,是一块修养生息的宝地。《尚书》载周武王讨伐商纣之后,就“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而它的高不可攀、神奇莫测,古人更视其为与天界相通的门户、飞升仙境路径,是一座神仙居往往来的仙山。
最早的记载,当从轩辕黄帝开始,如《尚书•禹贡篇》载“华山为轩辕黄帝会群仙之所”。另外,《庄子•天地第十二》有”尧观于华“的传说,华山的隐士对圣人尧进行了“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的道家思想的讽刺。《西岳华山志》载,老子见周衰,至函谷关,为关令尹喜著书上下篇,后隐华山昭文馆。而其他古仙神迹更多,不胜备举。
战国《孔丛子》一魏王对孔鲋说:“吾闻道士登华山则长生不死,意亦愿之。”种种传说的记载表明,至少到战国时期,华山仙道影响已经相当大,堪称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到了汉代,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前110年)“用事于华山”,下诏造集灵宫“以怀集仙者王乔、赤松子。”而此时“郡国方土自远而至者充岩塞崖,乡邑巫宗祀乎其中者,盈谷溢溪”,可谓盛况空前。当时,人们以按道家思想划分了天下名山。五行的观念产生了五岳,华山为局五岳中的西岳。皇帝以来,历代帝王多在次封禅祭祀,向天礼钎祈禳。华山也成为神权的象征。另外,东晋的道书《道迹经》、《天地宫府图》等将华山列在总数道教仙境的洞天福地的重要地位。再十大洞天中,为得四西玄洞,亦称三玄极真天 ,在三十六小洞中还有列在第四位的华山洞,拧太极总仙洞天。同时,大量的道家人士在华山修道、弘教,许多事迹在道教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华山在很早就成为了全国道教中心之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周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道教类书,由武帝与文的集成道书《无上秘要》,就是华山道士王延为首编纂的。
道教之中的全真道教与华山有着莫大的渊源。全真道兴盛于金元时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全真道创教人王(公元1113-1169),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出身富家,仕途无进,于是入道。他自称于正隆四年(公元1159)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真诀,自此弃家入终南山南时村,居于穴中修炼,号其穴为“活死人墓”,自号 “王害风”,佯狂装疯。大定七年(公元1167),放火烧掉所住茅庵,云游至山东半岛,正式亮出全真旗号,收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大弟子。这七大弟子成为全真道兴旺发展的骨干,各自形成门派,后称“北七真”。
王重阳的弟子郝大通在华山弘法说道,创立了全真道教华山派,促进了全真道教的发展和壮大。华山派道教的思想主张:祈祷世界和人类和平,人民无天灾之祸、疾病之苦,人人享受安逸幸福和快乐的生活。
按照全真道教的说法,山水之秀、宫宇之盛、道德之士兼得,是洞天福地的标志。华山以其“奇拔峻秀”为道教所青睐。华山的下棋亭、仰天池、炼丹炉、莲花洞、老君犁沟、全真崖等胜迹,都反映出道教对华山的经营。 华山在道教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属唐宋。对后世道教影响最为深远的道教宗师洞宾、陈抟等都长期隐遁华山,而且,依托他们的道术传承,形成了华山自己的道教流派华山派。
这时的华山派,道教也称其为隐仙派。后世为了与金元以后的全真派华山派区别,也称其为老华山派。从老华山派又叫做隐仙派这一名称中,就可以看出,这一派人数不多,但是由于吕洞宾、陈抟等人都是道教学术集大成者,也都是历史上最有名的道教“神仙”,所以他们倡导重视心性、以内炼为主,宣扬三教合一思想的宗风,很快发展成了道教的主流思想,并经过金、元时期王重阳等人的努力弘传,成为规模遍及全国的教团,既全真教。华山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全真教的道场。
明清时期,道教渐成衰弱之势,但振兴道教的、被称为“龙门中兴之祖”的全真龙门律宗宗师王常月曾长期隐局华山,并从华山学习道术。后来,律宗重要经典《太上律脉真源》也源出华山。此外,还有许多高道潜修于此,将华山视作演教,传法修炼的重地,而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道教派都曾经在华山活动过。可以说,华山一直作为道教根据地之一存在的。时当今日,壮丽的华山,朱鱼青磐,钟鼓歌吟,仍在莲花座前的香火中绵延飘曳,无疑,这是一方道家圣地。
山上山下,山前山后,奇蜂路回之际,飞瀑流泉之旁,崖石台坪,幽洞密室,庙祠宫观,星罗棋布,无不点缀着华山的灵奇,显示着道教的神秘。璀璨的道教文化,更是侵润再峰峦野花溪里,交融于白云清风明月中,引发无数人由衷的赞叹和不尽的遐思。
去过,好像没有什么人文景观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