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文学作品中语言美的特点有哪些(如何品味文学中的语言美?)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9 18:46   点击:172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有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蕴藉性

第一,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第三,文学的蕴藉性是文学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

二、有哪些语言优美,利于写作的文学作品?

语言优美这个,个人认为分两个角度。一是语言华丽婉转花团锦簇,二是语言深刻富有韵味。

语言华丽的,推荐白落梅和安意如的书。偏女性化诗意化,如《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等。

语言深刻的,推荐三毛和林清玄的作品。

比如下面这段:

因为平淡,我们的爱情有时会游离原本温馨的港湾;因为好奇,我们的行程会在某个十字路口不经意的拐弯,就在你意欲转身的刹那,你会听见身后有爱情在低声地哭泣。——三毛

还有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欢》。

山有多高,月就有多小。月有多小,愁就有多深。而夕阳,夕阳只有一寸。——林清玄

有时候普通的文字可以给人以思考和前行的力量,我也认为它们是优美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三、文字作为语言艺术具有哪些不同于其他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

文字作为语言艺术,那它的审美特征就是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下。

一、间接性和广阔性

①间接性:语言艺术的间接性是指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构想,在自己的头脑中所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文学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读者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这是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他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②广阔性:同样源于语言媒介的特性,语言有着最大的自由和极大的容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情感性与思想性

①情感性: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字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有艺术魅力。而且语言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艺术形式

②思想性: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不朽的艺术精品,都在于他将高度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作家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述出自己的认识、判断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生活的哲理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三、结构性和语言美

①结构性: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不仅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结构是对文学作品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安排,它是文学作品的内部联系和构成的方式。

②语言美:文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自然成为这个艺术种类的第一要素,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使得文学有了与其他艺术相差别的审美特征,在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四、如何品味文学中的语言美?

语文在功利与唯美之间!

只要是学习,就不可能没有功利的目的。是为了提分也好,为了长知识也好,是为了提升能力也好,为了快乐享受也好,肯定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功利目的,只是有些事自知的,有些是不自知的罢了!那么,为什么我还说“语文在功利与唯美之间”呢?原因很简单,只带着功利的目的去学习语文是一定学不好语文的,顶多达到中流水准,绝不会成为高手!因为带着固定甚至狭隘的目的学语文,是会把语文窄化的,你学到的东西也会是片面的碎片化的,甚至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做一个诗歌鉴赏题,如果只是为了作对答案,则会失去很多真正语文美的感受和理解,比如精美的诗句,深沉的人生感悟,经典的诗歌创作手法等!所以,要带着一颗唯美的、欣赏的心去学习语文!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有哪些想象奇特,语言唯美的文学小说?

《夜晚的潜水艇》绝对值得一读。从来没读过这么美的文字。

《黑塞童话集》:黑塞的童话教会人们如何读诗。

《狐狸在夜晚来临》:飘摇感,虚实明灭的那种感觉。回忆像是金色的灰尘簌簌落下

《文学体验三十讲》:一点都不晦涩的短篇,娓娓道来的那种感觉很温柔。

《馆子》:年度最喜欢的小说,想要成为温妤那样的人,细腻的内心像是上好的绸缎。

《一个人的村庄》:这其实算是刘亮程的散文集。也是我个人爱的骨子里的一本书。怎么会存在这么有灵性的人?刘亮程既是诗人也是作家,他拥有一双寒蝉般黑亮的眼睛。

以上推荐的这些小说只要你翻开任何一本,就会知道我所言非虚。个人认为它们都是完全符合要求的,因为题主的描述和我找书的标准一模一样。

六、什么样的语言才是美丽的语言?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我们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

很喜欢刘亮程的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很真。我们人生中最苦难的时候往往都是一个人度过的。即便有时会有家人亲友陪伴在身边,但内心的痛苦还是要独自一人去承受。

很喜欢这句话,还因为这句话很美。刘亮程把抽象的痛苦形象化:他不直写苦难和痛苦,却给你展现冬雪中蜷缩的孤独一人。

这种既真又美的语言总是触动人心,但若只追求一面又会怎样呢?

如果一味地追求语言的美,不免会落入以文害义的误区。六朝骈文、宋初西昆体便是如此。

以文害义还只是因求美而失真,更有甚者是“以美害真”。

求真之路异常艰难,少有人能一吻真理女生的裙角。因此,有些文人就只能用华美的语言掩盖浅薄的认知。当揭开他们“华美的袍”后,便发现“里面爬满了蚤子”。可能正因为这种“以美害真”的语言让书生们落得个百无一用的评价吧。

如果一味地追求语言的真,真则真矣,但又感觉缺了点味道,就像吃饭只吃主食而无配菜。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人生既有悲伤又有欢乐,但为什么叔本华的悲观论广为流传,而相对应的乐观论却少有人关注呢?

因为等量的痛苦和欢乐在人心中却并不等价。赔了1万块钱的痛苦比赚了1万块钱的欢乐更“痛苦”,赚了1万块钱的欢乐却不比赔了1万块钱的痛苦更“欢乐”。

当我们把叔本华这句既美又真的话拆解之后,它失去了美只剩下了真,但这句话也因此变得索然无味。

语言的美让语言变得更有味道,语言的真让语言变得更有营养。

我们都喜欢既美味又营养的食物,但众口难调:每个人对美味和营养的要求都不一样。

同样一句话,求真者说语言的美遮掩了语言的真,求美者却说语言的真淡化了语言的美。

哲学家说艺术家太浪漫,艺术家说哲学家太现实。

七、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有什么特点?

主观,虚幻,情感真实

八、哪部文学作品让你体会到了单纯语言的魅力?

毫无疑问,古诗词。

首推李白。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梦游天姥吟留别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关山月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等。

次推辛弃疾

青玉案 写情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西江月 抒怀

粉面都成醉梦,霜髯能几春秋。

满江红 写景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柳永也不错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玉楼春

凤楼十二神仙宅,
珠履三千鹓鹭客。

留客住 我最喜欢的一首柳永词

偶登眺。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远信沉沉,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

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画面出来了有没有?

不过各种诗词集买起来也是头大,不妨看看最近搞活动的两款电子书:安卓系统,可自行下载app,带阅读灯,容量大,比kindle实用很多,还不毁眼。

九、请结合文学作品分析,如何理解文学中的真善美?

文学作品之中的“真”

1记录现实的状况。

巴尔扎克说:”在这里,人类的心灵的历史和社会历史交织在一起,这就是它的基础,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到处都在发生着的事情。“

这种真实要求作者把排除不切实际的想象,记录生活。

巴尔扎克就把自己当作同时代人的秘书。

”无论什么时代,叙事人都是同时代的人的秘书。……主题完全虚构,与任何现实远近不着边际的书,大部分都是死胎,而以观察到的,铺陈开来的,取自生活的事实为基础的书,会获得长寿的荣光。

2情感的真实,情真意切

《庄子 渔父》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骚哭者虽悲不哀,骚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3符合真理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规定”诗“的表现内容是可能。

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率或必然率是可能的事。诗人和历史学家的差别在于历史家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诗人却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诗比利时更接近哲学,更严肃。因为诗歌所说的所半袋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是个别的事。所谓普遍性是指某一类人,按照可然率或者必然率,在某种场合下会说什么话,做一些什么事。

4马克思主义理论,再现生活是构成艺术本质的艺术的共同的典型特征,艺术作品常常还有另一种作用----解释生活,他们常常还有对生活现象作判断的作用。”

因此,文学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成为社会科学和历史哲学。

对于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作家来说,他不仅仅在叙述眼下的社会状况,描绘当前的人物,而且他还在叙述未来的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的历史性要求,实质上是以社会分析为核心,描写人的社会经验和社会本身的结构,通过人的现实矛盾去揭示人与社会的辨证法则。

文学作品中的善

文学作品中的善和社会的伦理有着很密切的关联。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实践活动,必然具有伦理的价值。

作家也常常在作品对人性对世界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

无论是严肃文学还是通俗的文学,都不可能不涉及伦理问题。

1支持主流价值观,例如《三国演义》

2反对主流露露价值观,例如《红楼梦》

3探讨伦理问题,在伦理的矛盾中挣扎,主人公或者作者都处于某种矛盾中,例如,许多当代小说,如纪德的《田园交响曲》

但这里还有作品作为内容的伦理和作为效果的伦理。

也就是作者和读者,作品和作者属于一个时代,但是读者却是无限的。

对于文学作品中善的理解,站在读者的角度,一方面人同通过自己的情感和实践做出判断,一方面受到时代的影响。

未完

十、分析一部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我不知道这算是什么问题,请自行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好吧。

十一、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在语言风格上有何异同点?

论文要求不带感情,文化作品要求感情共鸣。这就导致了一个语言要客观平实,一个要最求感染力。

例如:论文。在笔者家门口前有两颗鼠李科无刺枣。

文学。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