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文学性是什么东西?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8 21:34   点击:66  编辑:yyns   手机版

基本思路:

——“文学性”中的“文学是什么?”(文学与文学性定义问题)

——(鸡与鸡蛋问题)“文学从哪来的?”(文学起源问题,不一样的起源说,会直接影响到对文学的定义)

——“文学性”是什么?如何界定?

——“文学性”涉及到的“创作手法”

——“文学性”涉及到的“思想”

——文学与美学的自成方圆和相互渗透

提纲:

一、文学起源

二、文学定义

三、文学性

四、创作手法

五、思想

六、文学与美学

正文

一、文学起源

不管是中国古代两个瞳孔的仓颉,还是古希腊的文艺女神缪斯、记忆女神曼摩辛;文字的发明,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

有关文学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五种:

1、宗教说(上天神灵说)

宗教祭典往往是诗、歌、舞三位一体,从其中诞生了诸多文艺元素。如《诗经》里一些皇族贵族祭祀场面,何其盛大。《楚辞》里巫史、尸祝的形体艺术,以及《山海经》中的神奇光景。西方的古希腊文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堪称经典,同样也和以悲剧为主导的戏剧、古代雕塑一起,成了古希腊文明的标志。而后诞生的基督教,《圣经》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宗教著作,更是独特的文学著作。故不消多言。

2、游戏说

这个不得不谈到康德的美学理论。虽然没学刚开始从属于哲学,但终究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鲍姆嘉通定义了美学Aesthetica)。康德三大批判或许是哲学人必读经典之一,特别是最后写成的《判断力批判》。康德认为,他的这个“判断力”就是“审美判断力”。审美力和鉴赏力在传统术语里叫做“趣味”(Geschmack,“审美趣味”朱光潜),所以康德往往把“审美判断力”又叫做“趣味判断力”。

康德不同意快感说(英国经验主义)和道德说(法国新古典主义、新柏拉图主义、理性主义),认为审美活动不应该被必须产生快感或者必须符合道德这些目的所束缚,审美应该是自由的,这样看来,只有“游戏”这一行为,与审美活动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席勒也表示,艺术与游戏是无用的,自由的,过剩精力的表现。而在古希腊延续下来的西方整体文艺圈,美学往往涵盖了诗学(文学)、雕塑、戏剧、音乐等诸多方面。特别是诗学和美学,几乎到了难以拆分的程度。有关具体的美学与诗学、文学的纠葛,在下一个分题继续浅浅论述。而具体的美学、文学、西方文艺史等文化方面的知识,毕竟各家之言都有精彩之处,不敢遑论。

游戏说不光是西方,在中国乃至东方文化圈也有相当的市场。《诗经》的《雅颂》部分,就有很大一部分取材于贵族日常文娱活动。汉武帝造柏梁台,贵族子弟闲来无事,每日涉猎觥筹吟诗作赋,作七言诗,七言诗自此开始,(刘孝标)还有了柏梁台体。《文心雕龙》里“怜风月,狎池苑,怀恩荣,叙酣宴”的皇家贵族园林文化,也难怪有人说,邺下风流在晋多。

即便是采风的山歌,也多半是文人润色之后的。是给基本生活得以保证的识字的读书人看的。那些年代,饥荒瘟疫,底层民众生存尚且不能自保,是没有闲余功夫吟诗作赋的。

3、模仿说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荷马由于生来就得到神的才能,所以创造出丰富多果的伟大诗篇”;或者“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大诗人”;总之认为作者创作伟大作品完全是来自于不自觉的对于神灵的模仿或者甚至是“附体”。就如同柏拉图说的“理式”(Idea,不能译作“观念”、“理念”,不依存于人的意识的存在)。柏拉图具体,床有三种:最根本的第一种,床之所以是床的那个床的“理式”;其次是木匠依照床的那个“理式”,制造出来的床;第三种,就是画家模仿个别的床画出来的床(文学作品里的事物应当也属于第三种)。故而,按照柏拉图的理解,艺术世界是由模仿(摹仿)现实世界来的。就如同人类模仿孔雀袅娜翩跹,有了精彩绝伦的孔雀舞。

其实,伏羲根据天地风云变化,演绎出八卦图。诸葛亮也根据河流等的走势,创出八阵图。以及袁天罡的推背图。等等的,根据自然界的诸多神奇景象,发挥个人的知识储备,中间产生了火花,形成新的思考。

4、劳动说

这一条比较红色,却也有很大的说服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劳动过程产生了艺术的初级形式。鲁迅的“杭育杭育派”,【汉语大词典】象声词。抬物或打夯等集体劳动时的呼喊声。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杭育杭育的合唱,这时又淹没了大锯的隆隆之声。 茅盾《锻炼》五。“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也相传是最古老的诗歌。这里还需要多方考察。

别林斯基也说,“美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与自己固有的理性认识相碰撞,产生新的认识,从而促进创作与指导进一步的生活。

5、心灵表现说

很好的一句话“我手写我心”。人总有七情六欲,贪嗔痴脸,堆积久了,心里头装不下,就想着诉说,分享。这句“我手写我心”,也涉及到好几个问题,比如“我”这个文学创作主体问题(这里又有性格、天赋、立场、阶级等问题)。而“手”,这涉及到文学创作工具、媒体等问题。“写”,怎么写,何时写,写多少等问题,也各自能展开长篇论述。“我心”,心事有些什么?何时产生?如何变化?以及也可以通过间接描写写“他心”。

二、文学定义

1、文和学

文,文,wen,从。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书序》

依类象,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序》

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古今通论》

(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英语为: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文”字,用于表示一段,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以上出自百度。

其实,众所周知,“文”有时候在一定的语境下和“纹”意思一致。有一种装饰、修辞、雕琢等等的意味。美人如玉,美文亦如玉。好的文学作品,就如同君子美人一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南朝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中说美文就是:“绮榖分披,宫徵糜漫,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大致也是如此。

所以文学总归是让文章“更好看”的学问。至于是通过修辞的锻炼,还是内容的深邃,那就是另外一个大学问了。

2、百度的定义

文学,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3、日文雅虎

〔literature〕 言語表現による芸術作品(用语言表现的艺术作品)。詩歌・小説・戯曲・随筆・評論など(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评论批评等等。)。文芸(文艺)。 「 -作品」 「 -書」 「 -を愛する」

詩・小説・戯曲など文学作品を研究する学問(研究诗、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的学问)。文芸学(文艺学)。

文芸学・語学・哲学・心理学・史学などの総称(文艺学、词学、哲学、心理学、史学等等的总称)。 「 -部」

律令制で,親王家で経書を教授することをつかさどった職(在律令制国家,在亲王家管理教授儒家经典书籍的职业名称)。 〔「論語」では「学問・学芸」の意。ロプシャイト「英華字典」(1866~69年)に literature の訳語として載る。村田文夫の「西洋聞見録」(1869年)をはじめ,今日の意も含め広く用いられる〕

4、Literature

n.文学,文学作品。某国家、某时期的全部作品

[总称](以某一学科或专题为内容的)文献,图书资料

著述;文学研究;写作(职业)

[总称]印刷品(如广告、通知、说明书等);宣传品,推销资料

(供乐器演奏用的)一组乐曲

[古语]学问,学识;文学修养;文学欣赏

三、文学性

正如人都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本能,算作生存本能?文学也是一种让人类创作品更好看的学问。人为的一切艺术表现都应该算是文学。钱基博先生认为,文,一定要满足“组织、复杂,和美丽”这三个要素。这个观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组织与复杂,可见一定要通过人为的干涉,或者说文学创作,这种实践活动,和其他人类的实践活动一样,是两个过程的综合。一是自然物人化的过程,一是主体人物化的过程。总之,是大自然与人类相互渗透的过程。

根据钱基博的例子,可以这样举例。婴儿的咿呀声本身,并不具备文学性;但是,当一个有一定经历和认知的人,在耳膜乃至大脑,感触到这声咿呀之后,大脑皮层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将这个物质的声音与心中的意识等进行融合和“化学性”的重组再造,产生一种源于这声咿呀但又远不止这声咿呀的复杂、美丽的新事物,这便是文学性元素的诞生。

四、创作手法

五、思想

六、文学与美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