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我提的。因为当时偶然想到这么多年跟各种学术基友对本学科的各种吐槽,就突发奇想看看有多少人和我们有相同或相近的想法,问了这个问题。
其实问这个问题的初衷与其说是想知道人们对语言学这个学科本身怎么看待,不如说是想借机合理地吐槽一下语言学这个学科本身。
既然这是个吐槽向的贴,我就不追求特别严谨了,以下可说是科研路上的一些side thoughts吧。
1. 语言学学科边界不清晰
首先,其实根本没人能定义到底什么是“语言学”研究。基本上各大百科全书和手册里都会笼统的说一句“语言学是以人类自然语言为对象的科学性研究”。这个定义可不算是一个好的对于“语言学实践”的定义。因为同样都是以人类自然语言为对象,使用科学性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还有很多。所谓speech science,communicative science,speech pathology,translation study,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linguistic anthroplogy等等研究领域从上面的广义的定义上来看就应该也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但是从一般实践和认知上来说(学会的组织和投稿内容,研究人员的构成等等要素)就相当不linguisticy[1]。因为这些领域通常都被归类为语言科学Language Science。同理就研究人员的构成、研究体系和范式来看,即使是传统语言学内部,特别理论的语义/语用学,以及特别注重实验的语音学看起来都相当不linguisticy。我本人就遇到过许多对语音学并不熟悉的精通其他分支领域的博士生对我谈起,说感觉语音学不能算语言学的一部分。
这导致实践中默认的传统语言学领域几乎仅仅包括了音系、形态、句法三个下位领域。往往如果有人介绍自己在研究语言学的话,一般都会默认他精通的是这三者中的某个或多个。可是这种实践上的认知和上面提到的对语言学学科的普遍性定义就相去甚远了。
反正我读到最后,越来越不知道到底什么是语言学了(并无情感判断,单纯不知其边界而已)。
2. 语言学专业培养体系落后
整个与语言有关的科学研究领域,就算是刚才提到的音系、形态、句法这几个核心传统语言学领域都早早就开始了量化转型。Arm chair linguists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难当了(极其理论和逻辑化的形式语义/语用学领域除外)。但是纵观全球能让人安心学到语言学核心知识的专业和院校却并没有跟上时代成体系的培养学生的学术技能(数据处理、统计、作图、实验设计等等)。
经常看到有人吐槽理论语言学研究与实践脱节,二语教学也用不到,自然语言处理也用不到。但其实情形远不止这样,语言学教学体系甚至连语言学学生的基础研究需求都无法满足,脱节现象非常严重。我无数次和同专业友人在聊天中感叹:一路走来基本上最重要最受益的知识全都是靠自学的。跟着老师上课学的那些东西自己多看看论文也懂[2],但是实际操作中的各种研究技能和方法这种最需要老师带的部分却很少在课堂上出现[3]。
常常有人在知乎里私信我,问我有关语言学入门的小建议之类的,我从来都只有一句话:在保持语言学思维的同时,牢牢打好数据处理、统计和编程基础。掌握了丰富的研究方法,研究点子才能多起来。不然研究方向严重受制于自己掌握的研究方法。
这里给所有能看到这篇回答的入门者一个小建议:不要对语言学专业培养体系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如果你选择了做语言学,这条路上你需要用到的大部分知识储备和研究方法都是必须靠高强度的自学才能掌握的。如果想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研究者,一定要培养好自己的自学习惯。
3. 语言学真的有所谓理论吗?
我们知道在一个学科中,有一个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同的理论支撑整个观测体系和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事情。这个理论体系帮助我们搭建实验,开发新的观测手段,收集到数据以后帮助我们完成对数据的解读,最后帮助我们巩固现有理论/开辟新理论。可是语言学真的是一个有着绝大部分研究者都认可的所谓理论基础的学科吗?
当然“理论语言学”[4]有各种各样的用来所谓解释语言现象的方法(各种音系、形态、句法理论),但我们得清楚,所有这些所谓语言学理论范式都同时规定了他们要观察什么样的对象。比如典型的生成语法需要观察的从来不是耳目能见的具体语言现象,而是他们理论框架规定的某个产出语言现象的抽象认知结构。客观主义(以形式语义学为代表)认为他们要观察的是某些不为具体说话人的认知属性改变的抽象性规则式原则。功能认知主义认为他们要观察的是实实在在的语言形式和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在功能上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所有这些看似是理论的框架其实都同时既是理论前提也是研究方法本身:从理论假设,规定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定下了一整套解读数据结果的术语体系,最后甚至还假设presume了可能得出的结论[5]。我们先不论这样的研究是否真正具备可证伪性,这些理论派系之间首先是排他的,原理上来说是不相容的。某个语言学研究者只能在研究开始时就做出选择,舍弃其他的理论而不是兼而取之。我无法想象在生物学这样的研究领域,如何让一部分研究者相信创世论而让另外一部分研究者相信演化论,还互相无法说服。然后大家在自己的圈子里各自研究完全不一样的对象,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
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学卡在了一个介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十分不清不楚的地带。取决于你所研究的具体课题和采用的具体方法,你的研究可能更像人文科学(田野调查和语言记录、历史语言学、“理论语言学”、语言习得和教育研究)、社会科学(非理论性的语用学/社会语言学)、自然科学(神经语言学、语音学)或者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
你说我还爱语言学吗?爱,当然还爱,不然也没有什么精力在知乎写科普。但是语言学真的是一个很奇怪的缝合性领域,要一路走下来修成正果,还是需要极大的恒心和毅力的。愿看着这个帖子的各位可以不用忘记当年语言学让我们喜欢上的各种美好。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