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如何规划?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3 23:26   点击:192  编辑:yyns   手机版

作为比你大五届的同专业师兄来答一答。所以说明,哥当年是把这个专业填在每所学校的第一志愿的,无他,只是因为喜欢文学,或者说仅仅喜欢读书而已。毕业之后却没有去当什么教师记者编辑,而是做了一名社工到现在。无他,亦仅仅是因为在学校的志愿者经历而喜欢上这类工作而已。

所以,从在学校到毕业,一路都是顺心的。可惜的是,有很多人,总是不把自己的兴趣、喜好当回事,早早就把自己看成满足家人面子、迎合社会短视的工具。

首先,斗胆猜一猜题主家里经济条件只是一般,且基本文化程度不高,包括题主在内的家人见识都不多,视野亦不开阔。理由很简单,文化程度较高、见识较广视野开阔的人,一早就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专业和你将来所从事的专业可以没有半毛钱关系。尤其是在文科专业,更是如此。

技术性强的工作,对专业的要求会相对较高,但大部分的工作,所要求的能力大多是通用型,比如良好的沟通、合作、执行能力,细心认真的品格,较好的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点若你有时间去些单位看看,就会发现这点。譬如大部分工作单位的行政、人事、文秘、策划、销售、公关甚至会计等等,如果你进去实习一阵稍微问问,就会发现大把员工是非相关专业。因为这些工作,只要人靠谱,愿意学,基础技能OK,比如做策划的有一定的文笔和创意思维,做行政的认真细心效率高,基本可以在几个月内上手。即便有些需要专业知识或专业证书,考一考不照样可以拿到。

如果你问:那为什么很多这些工作的招聘启事上会写专业要求呢?很简单,如果你是HR,你就算请个服务员你都恨不得写个服务员专业上去,但实际上你清楚专业不是必要条件,大把记者编辑是其他理工科专业半路出家,大把秘书其实连秘书证都没有,大把做会计的只是考了个会计证而已,但人家一样可以把工作做好。反之,大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了连篇像样的作品都拿不出,我几个舍友大学期间读过的书可能都不超过十本,大陆的本科教育普遍如此,文科专业尤其容易混文凭,读过大学的人会不清楚么,写上去不过是好看点。所以,文科专业极少所谓的对口工作,正是因为没有多少工作是一定需要所谓的对口专业,对人本身的要求永远高过对专业的要求。

以上分析不适用于技术性强的理工科类工种,再次说明。

那么,如果不强求所谓的对口工作,也就不必被专业本身限制住自己的职业规划,那么读一个文科专业,文学也好历史也好哲学也罢,还有什么用处呢?又该如何对待这四年呢?

第二个可以分享的观点:文科专业的好处,在于它对人的宽广塑造性。正如上文所说,大部分的工作要求的是通用型能力,而文科专业恰恰容易培养出这些能力。与理工类相比,文科专业学生无论从时间的自由度、学习内容的广博度、思维培养的深度、实践机会的选择度等方面,都高了一大截。你可以读诸多不同的书,学多种语言,写很多不同类型的文章,选择不同的岗位实习,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沟通、交际、策划、组织等等能力,而不必像理工科学生一样被各种实验和报告挤占大部分时间和心思,以为自己的人生只能被这个小小的专业规划的线路一直走。事实上,专业只是代表了一个方向,而文科专业,尤其是我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个人的能力和职业选择限制更少,你要明白这一点,把它当做是一个可以供你学习各种技能和素养的广阔天地,而不是早早就把自己圈定在一个极窄的圈子里。说实话我一直认为这个专业划分方向是很搞笑的一件事情,尤其是文秘,一般的企业找一个高中生或大专生带几个月谁都能胜任,只要ta细心认真够勤快,再会看些脸色嘴巴会说话,根本不会想着特意去挑个文秘专业的学生。而教师方向,从政策变化来看,非师范专业当教师的路已很艰难,就算你选这个方向,将来考公办教师时和别人相比亦没有什么优势,不一样是要去考教师证?!高校办专业大多非常势利,觉得哪个专业就业率高就办哪个,觉得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好找对口工作啊赶紧加多个看起来蛮细化的文秘方向,可笑的地方在于开这个专业的都是些只会在学校里写垃圾论文而毫无社会阅历的中年男教授,根本不知道社会的需求在哪里,纯粹弄出来骗骗学生安抚下刚入大一就已求职心切的你们。

最后我们谈谈你对自己的期望,以及从这个期望出发可以努力的方向。

“不知道未来应该如何规划,不想成为一个中学或小学教师,长辈们老拿寒暑假说事希望我成为老师。个人倾向记者或者编辑,不知道是否需要考研,或是另外学习其他技能(家人希望的是好就业的会计或经济类)。对日语感兴趣。”

首先不知未来如何规划是正常的,不必心慌,不必着急,不要被成功学忽悠着以为人生一定要有长远规划啊最不济也要规划五年啊,高校里常举办什么职业规划大赛就是如此。事实上,以如今的社会变迁速度,你根本想象不出来四年后的社会又会多出哪些行业哪些机会,而有些行业比如你有兴趣的媒体行业,转入行业寒冬不过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如果你多看看新闻杂志,而非只读小说,对这个世界就会有更多了解)。

而对大一的你来说,未来其实有诸多的可能,只要你准备得好。我整个大学基本没怎么考虑工作方向,大一时根本想不到在学校里会经历那么多事,遇到那么多有趣的牛B的人,从而从性格到能力都给自己带来了那么大的改变,更加不会想到毕业后会做社工,工作的第一年也想不到会做这么久。对十几二十的年轻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积累尽可能多通用的素养和技能,未来才会有更多选择。前提是多学,多经历。如果一定要提早选择,也不妨备多一些,比如你已稍微有倾向的记者编辑或语言类职业就不妨都列入你的学习清单,然后找已从事了这类职业的人了解真实的工作内容、特点和要求。像记者编辑(我有几个同学选择了它们),可以确定的是从事它们不需要考研,考了当然可以加分,但也可能减分,因为它们更重要的就在于“其他技能”,包括:长时间加班、快速写稿、新闻敏感度、勇气、打交道的能力、良好的文笔等等等等, 我还记得有一年的南方周末招记者,要求熟悉过去一年整份报纸的选题。你看,这些需要的更多都是良好的个人素养,而专业化来自于个人和工作环境对自己的磨练。至于某些专业的技能,比如外语,比如某种软件,等等,如果学了,就尽量学精,半桶水对专业性强的工作其实毫无用处。所以我会鼓励你学好英语,因为它的通用性,但如果你想靠某门外语吃饭,就必须精通,因为无论是外贸还是翻译行业,恰恰属于对语言技能高要求的行业。

最后再顺带说下家人的态度。欣慰的是题主应该还不会说被家人逼得太紧管得太死,所以家人希望你做老师也好会计也好,都不必理会。随便问一问,大部分家长对女孩子的工作期望不都是如此?想一想为什么。依我的观察和看法,正是因为前面提到的文化程度、见识和视野都太过狭窄之故。没有读过大学,没有见识多一些的行业,没有机会与更多行业精英接触,大部分对职业的想象只来自于电视剧和新闻,所以若叫他们列举职业,能想到的也无非是老师、医生、警察、公务员、会计等等,你看,电视剧里最多的也就是这些。其实深究一点,他们想要的无非是你能有份稳定工作,薪水稍高点而已,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在毕业时证明给他们看,无论你选择了什么专业什么工作,你都有能力做到经济独立,过年时包个大红包给长辈,一下子就能塞住他们的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