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怎么背书?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2 10:46   点击:190  编辑:yyns   手机版

我来扒一扒文学背诵的四种迷惑行为。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和爱好者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背诵”。爱也是她,恨也是她,无情无义也是她!仿佛一颗铜豌豆,白嫖了我也没少白嫖大家。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背诵”这个“绿茶”的四种迷惑行为。

先列总纲:

不白绝不背
背了也白背
不背白不背
白背也得背

文行此处,一位排在我后面等着打饭的同学让我截个屏加微信发给她。她决定订一张德云社六队的门票,这周拿这段儿绕口令现场怼张剑宇去!

我一听就愣了,德云社排字:云、鹤、九、霄,哪儿来的“剑”字辈儿啊?

她甩给我俩海洋色大卫生球儿(戴着湛蓝美瞳呢):“疯狗被摘字儿了您不知道吗?不打饭就边儿去,别碍着姐妹儿尝鲜新食堂。记着给我发截屏啊!”

我乖乖让道一旁,心里品味着郭老板大气——连摘了字儿的逆徒都留在德云社!这叫一豪橫!

话扯远了。收!

先看迷惑行为一:不白绝不背

有这样一种跟文学专业沾边儿的书,光看营销文案,您觉得它写得好,写的妙,写的呱呱叫。拿到手才知道,作者的学术功底可能还不如写图书推荐的小编。这样的书,对此领域初学者(例如我这样的小白)极其具有迷惑性,一个不小心就把这种书当真事儿那么信,甚至拿荧光笔画了重点去背诵。浪费钱不说,时间丢了可就找不回来了。

现身说法。

就在前些天,我被某文案迷惑,买了一本书。鉴于不能碍着人家赚钱,作者名字和图书名字我就帮他隐匿一部分。只是拍内容给大家举例。诸君倘若在书店遇到,切记不要因为我的举例就不买他的书了,我穷,掏不起诉讼费。



作者引用的这句话,分析的对不对呢?是对的。这首诗我也分析过,还把跟中文系同学探讨的过程详细记录发在知乎了,欢迎欲知详情的读者老师们赏光指正。

既然没毛病,那我指出来这句干嘛呢?

因为作者假正经!

所谓“迷惑行为”,就是看上去煞有介事,实际上立足不正,甚至避重就轻。

这里作者为了展示其专业性,还专门告诉您了文献出处来自纪大烟袋。万万没想到啊,正是这个文献出处把他自己砸了挂。

我翻到了文献原貌如下图所示:

往最左边两行看。

您可以看到,作者在引用文献的时候,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他擅自改掉了人家原文的文字!把“概”改成了“感”;第二,纪大烟袋这段话,最重要的不是作者引用的这句,而是后半句:“...不免浅弱,病在...”

纪大烟袋是要告诉您,强如东坡也有少年青涩的时候,也不是说文笔出道即巅峰。他二十郎当岁写的诗,虽然有了大家雏形,但是瑕疵还是挺大,做作也是难免的。我们看到了一个大文豪少年时候的样子,好萌好乖好可爱,虽然依旧可以甩我十万八千里,但他不是后来的那个只能让我仰望一生的存在。东坡也曾是个凡人!

像这样的错误,要是就这么一个,也就算了。毕竟只是弄错了重点,而且擅自更改的文字也不至于让您理解到反面去。这个错误,算是不严谨。

但是,同出于这本书的下一个错误,乖乖隆的冬,可就要了亲命了。直接是概念性错误,说他一句断章取义一点也不冤枉他!看下图:

作者引了一段范成大的笔记,试图证明一个观点:苏东坡潦倒落魄,已经对于选址“饥不择食”了。

咱们看看范成大这句话,根本无法作为东坡选址不讲究的佐证!因为范成大只是描写了一下“东坡”实际的样子,用的差不多是个白描的手法。而且从这句话,您就能读出来,“东坡”所处的位置似乎好像还挺有点意思,因为“中有平地,四向皆有小冈环之。”假如您恰好懂一点堪舆,没准儿会直呼内行!

如果您想的就是我上面写的,那我对您非常敬佩!因为您的想法才是范成大的原意!我虽然写出来了,那是因为我提前看到了原文本,所以我还是容易被“套路”的小白。

我们来看一下范成大原文的真实模样(请原谅我手上没有作者引用的那本书,好在我拍的这本也是很权威的):

那您看到了(顺便治一下颈椎病),范成大后面还跟了一句:“...是亦有取于风水之说。”

这句就告诉读者了,东坡选址是讲究了风水的,不是什么“饥不择食”!

您想想,假如您跟我一样小白,信了作者这个鬼,在期中小论文里,写上东坡选址“饥不择食”,还把范成大这半句断章取义的话用上,是不是课堂出勤的20分就算交代了?!

这就是“背诵”的第一种迷惑行为:不白绝不背!

不背最多就是个小白,一旦背了,完了,定时炸弹攥手里了,啥时候您敢用,啥时候就被怼。还不如跟我一样当个快乐的小白!

迷惑行为之二:背了也白背

先贴个封面露露脸:

作为中文系的,这个书您应该不陌生了。就算用的不是这套教材,大概齐也听过它的传说。赘言少叙,我们顺手翻开一页(真的是顺手):

这是第五编第四章第四节。咱们假设,已经把这一节背下来了!而且是熟练什么程度呢,作闭卷跟开卷一样!下面我提一个问题

节目标题下面给了一组关键词,很明显,这一节就是要讲这几个知识点为了迎合我的强迫症,我们就来看一下第五编第四章第四节第四个关键词叫:“豪迈奔放的风格”。

请您解释:何谓豪迈奔放的风格?

因为您已经把全节都背下来了,所以您立刻在大脑里翻到了这一节与“豪迈奔放的风格”相关内容如下:

又是一张治疗颈椎病的图。

然后您把这段话ctr+c/ctr+v了。

首先肯定您背的真好!跟书上一个字也不差。其次,这个书上的原话,能解释清楚:“豪迈奔放的风格”吗?

显然并不能。

因为这段话针对豪迈奔放的风格,相关字数仅仅20个左右,只是拓展说了一下“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然后举例了一首水调歌头,就没了。

最无奈的,这首举例用的《水调歌头》,是用来说明后文的“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压根也不是用来说明豪迈的。

这就是“背诵”的第二种迷惑行为:背了也白背!

有句老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用来注解第二种迷惑行为再适合没有了。

迷惑行为之三:不背白不背

我就接着上面那个“豪迈”举例吧。

上文说到,背了教材,也是白背。您赞不赞同先搁一边,这个问题总得解决了吧!到底嘛叫“豪迈奔放的风格”呢?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想必是人手一册的,甭管您买的哪个版本,我们都假如您已经会背了。您背的时候,想法可能跟我一样:这么薄薄一本小册子,地位重要不说,文字也优美,不背白不背啊!

假如您没看过《中国古代文学史》,就只背了这么一本《人间词话》,那您如何解释“豪迈奔放的风格”呢?

聪明如您立刻想到下图:



看到这些您就明白了,什么叫“豪迈奔放的风格”,王国维先生解释的很清楚了,其实是——旷达狂放!而不是字面意思的“粗豪”。

如果您恰好还背过宋人的词话,您还能得出更深层的结论,如这种:在宋人眼里,甚至对“旷达狂放”还有解释,那就是“苏词豪放是指音律上的不协调,与今天的豪放不同,并非指词的整个艺术面貌”(《苏辛词风异同辩》严迪昌),那结合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那的确,“旷”才是正解。

这就是背诵的第三种迷惑行为:不背白不背!

就那么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我这本是某夕夕上券后四块钱就买到的,还包邮。您给它揣兜里,排队打饭背一则,敷着面膜背一则,刷牙漱口背一则,抖音缓冲背一则,等待复活背一则,如厕...如厕就别背了吧,有侮先贤就离谱。

绝对有一天让您体会到不背白不背!

迷惑行为之究极大招:白背也得背!

好像有点找虐的意思。可是咋说呢,搞中文的没点自残精神,恐怕学问也不大做的下去。极个别过目不忘,一天能背200页书的内卷牲口请您退出我的回答,不想让你看!对,说的就是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偷看我知乎的事情!

假如说,有这么一个铁憨憨,瓜娃子,傻狍子,宝批龙,十三点,他把全部的苏轼词都背下来了(其实也就360上下)。而且因为他傻,连注疏点评都一起背了。那么“豪迈奔放的风格”的问题,这个村里大傻子会怎么解释呢?

他会先一愣!

苏轼词360首上下,能用现代汉语“豪放”这个意思来形容的,不过七、八首。占的比例这么小,怎么还会专门出个问题考?(《有关苏词的若干问题》吴世昌)。

然后他会再一愣。

苏轼可称为“豪放”的词,并无几个词话评价为“豪放”啊?以下面这首出了名的“豪放”词为例: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与熙宁八年(1075)。这首词,历代词话如何评价呢?

没有。

没有评价。

这么“豪放”的一首词,要不说是苏轼,我还以为是座山雕出来收保护费了呢,居然没人评?喵喵喵?

大傻子想了半天,嘿,别说,还真有人评!谁呢?东坡本人。

东坡在《与鲜于子骏书》里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看到这里,备不住有人要骂我了,“呵呵”就离谱,引用原文不要添油加醋!

问题是,这句“呵呵”,它就是原文。

如果您感受到了坡哥的诙谐与穿越,那么跟我一起念:

爱苏轼,

他值得!

他是穿越的小哥哥~

做人风趣更洒脱,

写字还能换跑车!(一个字一百万)

痴心不忘十年远,

儿女情长催泪多。

倘若我是俏佳人,

原将此生付东坡。

只是不知千载下,

他心是否了王弗。

念完了,返场谢花篮!

话题扯远了。收!

东坡自己评价这个风格为“呵呵”。那显然,这是对“豪放”的最原初解释,而且是作者本人的意图。“豪放”就是“呵呵”。

既然这首《密州出猎》不能很完整的解释“豪放”,那就换下一个: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空 一作:崩云)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同:樽)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这首词,历代点评可就多了。但是大傻子一回忆,貌似葛立方、邵博、张端义都是从“爱用佛书中语”的角度来点评;张侃,张德瀛都是从苏轼走错了“赤壁”来点评。均不涉“豪放”之说。

搜肠刮肚的再想想,有了!

王文华《古今词论》:“文自为文,歌自为歌,然歌不碍文,是坡公雄才自放处。他家亦有之,亦词家之一法。”

注意,类似“豪迈奔放的风格”的解释出来了一点!这就是“背了也白背”里面提到的,古人对于东坡所谓“豪放”的理解,是他在歌与文之间找到了一个艺术魅力最大化的平衡点!而不是“粗豪”!东坡细致着呢!这个平衡点怎么找呢?“雄才自放处”,再联系东坡自己评价的“呵呵”,隐隐约约,村里大傻子觉得,这个“豪迈奔放的风格”,似乎是一种类似于“不羁的狂放”。

大傻子立刻想到一首不为人知的东坡词:

定风波

痛饮形骸骑蹇驴

这一句,看上去也是“豪放”的。但是,实际上疑似东坡写的是杜甫,因为这首词下面注了注了“咏杜甫画像”。您可以联想一下中学课本上杜甫的画像,虽然那个不是杜甫,但是,那个是画家对杜甫的印象。那么一个干瘦悲悯的老人家,怎么也跟“”粗豪”扯不上关系。

结合这么一句,综合上面两首,大傻子得到一个结论,所谓“豪迈奔放的风格”,其实是一种旷达,一种不羁,一种在歌与文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洒脱!

这个大傻子,万万没想到,他居然跟王国维先生想到一起去了!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问,最后这首定风波为啥我只引了一句?因为...就剩下这么一句了,而且是不是苏轼的还存疑。好在,无论它是不是,前两首也足矣证明“旷达”了。

这时候聪明人会问了:假如它不是苏轼的,大傻子不是“白背”了吗?!

对啊,是有可能“白背”了。为啥终极大招叫“白背也得背”呢!?为啥他是村里大傻子呢,不就是因为他非要硬抗大招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