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中文系进事业单位容易,进企业难。
第一个就业方向是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说白了就是科举,科举考的东西一般都是偏文史的,一般不怎么考物理化学。对于理工科同学来说,考公和去事业单位工作是文科同学的一个优势。(除了计算机,计算机真的超级万金油。除了累都挺好)
事业单位还是有一定好处的,稳定。但容易失去激情。当然也不一定是混吃等死,进入核心也不是很难。
首先,秘书一般是中文系的,中文有一个文秘专业,比较接近核心。要是男生的话,做秘书就更容易了。女秘书因为避嫌,不如男生好找工作。
其次,宣传文职,各个地方都有。有的看重,有的不看重。政府是很看重的,走遍全国,市级省级的党委宣传部长都是市委省委常委。但是有些国企,图书馆办的无聊的报纸,没什么用,也不重视,就是随便拿的那种。这种就很难升,要看不同的地方。
第二个中文系的很重要的就业方向就是老师。老师一般有学校和私立辅导机构和对外汉语老师三种。在学校当中,语文是永远的主科,什么学校都得有,岗位也多,评职称相比一些小科要容易。
私立辅导机构语文的重视程度应该是三个主科里最低的。数学和英语补课的最多。
但近年高考改革,各个科目的补课情况有所变化,语文的情形是向好的,触底反弹。物理化学之前的补课是非常多的,但是高考改革之后,很多省份的物理热度骤降,比如浙江有一部分学校的物理老师都只能去教信息技术了。有些甚至接近失业的边缘。语文的补课情况虽然仍旧不能和数学英语媲美,但不是找不到。
另外一个方面,补习语文的家长虽然少,但有一部分比较有钱(参考武亦姝)。类似于学艺术的。比如立思辰的客户即是。还有一些教国学,教美育的。给他们工作也比较舒服。钱多事儿少。
另外就是出国做对外汉语的老师。中国的文化产业很差,电影电视剧动漫都是边缘,写不出好故事。英剧美剧日本动漫肆意收割中国市场,自不必说票房,就是这些作品的周边产业也是一笔巨款,手办,迪士尼乐园等等。
中国的文化要先走出去,然后才能创办自己的东西,希望可以有封神榜乐园呀,西游记乐园之类的东西走向世界。而走向世界的前提是外国人懂中文,才好理解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比如中国英雄倾向于解甲归田,(其中有道家内核)外国倾向于个人荣誉的表达,中国英雄前提是为民造福,而外国则是个人事业的创造等等……
只有在这种语境下,中国文化才是独特的难以被超越的,只要人们认同中国文化,那么中国就是永远的输出国。而理解这一切的很有性价比的方式,就是让世界人民学中文。因为学了什么语言,很大程度决定他的阅读结构。中文写的书,基本都是说中国好的。
对外汉语前景很好,因为随着国家的强大,愿意学中文的会越来越多,看看现在遍地开花的英语辅导机构吧。希望这是中文的明天。
第三个就是企业。这个基本很难了。无论什么工业,中文一般插不上手。中文做的是文职,比如秘书,报纸,文案宣传,公众号文章推送等等。这个要看重视程度,一般重视程度不高。工业工业嘛,要的是工科的。但一般也有点岗位,党群什么的~文化产业又没起来。文史这类东西,只有政府需要。毕竟政府就是根据政策写文章,然后演讲。政府需要的另一个层面是需要大家热爱中国文化,对历史有有利的了解,文学的感性煽动力可以有效地帮助这一点,所以说社科院是中宣部在管理。假如香港多学点历史和有关历史的文学作品,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第四,就是做学术了。其实中文系做学术的人还真的多,年年考研分数线c位出道,单科最高,总分最高。而且还有很多跨考的。
做学术比较累,也没多少钱。自然科学基金一批好几千万的一大堆,山东大学中文系2个亿的海外汉籍合璧工程已经是到了上限的特例中的特例了。
只是做学术,大部分都穷,理工的科研经费自己也不能贪,给文学一百万它也花不了,都是学科特征决定的钱。这个问题也不太大,关键是要自己喜欢,和古人交流,可以物我两忘,灵魂升天哦。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