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字作为语言艺术具有哪些不同于其他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
文字作为语言艺术,那它的审美特征就是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下。
一、间接性和广阔性
①间接性:语言艺术的间接性是指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构想,在自己的头脑中所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文学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读者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这是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他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②广阔性:同样源于语言媒介的特性,语言有着最大的自由和极大的容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情感性与思想性
①情感性: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字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有艺术魅力。而且语言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艺术形式
②思想性: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不朽的艺术精品,都在于他将高度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作家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述出自己的认识、判断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生活的哲理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三、结构性和语言美
①结构性: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不仅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结构是对文学作品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安排,它是文学作品的内部联系和构成的方式。
②语言美:文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自然成为这个艺术种类的第一要素,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使得文学有了与其他艺术相差别的审美特征,在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希望可以帮到你哦~
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有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蕴藉性。
第一,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第三,文学的蕴藉性是文学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
三、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文学的审美特征应该是什么?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那么从“我”的角度看,青山看“我”、对“我”审美的特征是什么?“我”不知道。所以诗人只能猜,只能料想。
如果问题修改成“从读者的角度来讲……”,那么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市场调查类问题。
如果问题修改成“从作者的角度来讲……”,那么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创作经验类问题。
如果问题修改成“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也许问题就变成了一个政治审查类问题。
从女性的角度来讲,男性(对女性)的审美特征应该是什么?
这是一个皇后问魔镜的问题。皇后有没有砸碎魔镜呢?故事里好像没提。说起来,这真是一大悬念呢。
四、文学美感的本质是什么?
文学的美学形表现为在主旨定性下的人物性格心理世界脉络展现力。
组合语言是文学常见表达形式,铺陈与意象堆叠并非来自单纯的故事延续,更多的来自于组合形式、逻辑形式、关键提示形式,之所以达到美学效果来自于直击灵魂的点视,以组合完成语义传达,而意象堆叠正是传达关键形式的方法,从激发想象力中激发自我对照、对自我的想象,甚至以关键形式渗透关键事物的理解。
意象堆叠的形式多种,如何深入共情意象来自高度细腻回旋,沉浸在语义的回旋之“回荡”中,达成漪涟效果,也就是语义词义并非单独独立的存在,而是与其他部分文字形成多形式组合达成多重理解,形成美学体验。
因此文学效果的美学性正来自于每个词汇对组合、每个句子对组合、每个片段都组合、每个文章的组合,最终形成有形脉络、无形脉络,将语义丰富。
因此,文学美学效果正来自于语义丰富。
以上是从意象堆叠,关键语义——更多从诗歌艺术专业分析——得出的结论,此时脉络极为重要,此为意象的现象,根据每个人的理解视角,形成不同的完整或非完整脉络,达成美学效果。
那么接下来,从主旨角度分析,主旨都含义在于定性,使得思维连贯集中,如果说意象堆叠是语义组合,那么有区分维度主旨组合,葱文章抽离排出意象得主旨可组合得完整的意义,那么这部分主旨组合给文章内涵定性,难以摆脱其构架。
因此,主旨——并非以顺序组合——构成文章框架性。
从人物性格分析,每个人物都具有心理特点,特定的行为方式,他们的语言各富色彩,往往是文章线索,从线索检索中我们能贯穿一个完整的心理事件,而人物得心理不是独立的,而是集体的,因此心理使在互相影响中形成,并且互相互换意识,形成决定性因素,我们看到的人物心理不仅指向一个世界,还指向多个世界,在心理世界的行成中,就像旅客的降落需要行程,这些心理特点形成乐整本书的灵魂。
而主旨为灵魂的特征定性,意象形成贯穿灵魂的脉络。
因此,文学的美学形表现为在主旨定性下的人物性格心理世界脉络展现力。
五、书写文学与口头文学相比,有什么独特的美学价值吗?
与口头文学相比,好的书写文学本身是一种陌生化之后的语言,这种陌生化增强了文学阅读中的感受,拉长或聚焦了表达,拓宽了语词的广度,常常给人“超以象外”却又“得其环中”的美感。
六、如何品味文学中的语言美?
语文在功利与唯美之间!
只要是学习,就不可能没有功利的目的。是为了提分也好,为了长知识也好,是为了提升能力也好,为了快乐享受也好,肯定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功利目的,只是有些事自知的,有些是不自知的罢了!那么,为什么我还说“语文在功利与唯美之间”呢?原因很简单,只带着功利的目的去学习语文是一定学不好语文的,顶多达到中流水准,绝不会成为高手!因为带着固定甚至狭隘的目的学语文,是会把语文窄化的,你学到的东西也会是片面的碎片化的,甚至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做一个诗歌鉴赏题,如果只是为了作对答案,则会失去很多真正语文美的感受和理解,比如精美的诗句,深沉的人生感悟,经典的诗歌创作手法等!所以,要带着一颗唯美的、欣赏的心去学习语文!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