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求问!中国语言文学考研难吗?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19 11:36   点击:258  编辑:yyns   手机版

各位朋友们好!这应该是我在知乎上写的第一篇比较完整的帖子了。

很幸运,今年成功上岸了宁波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志愿方向是汉语言文字学。能够继续延续自己的梦想应该是这一年最让我开心的事情了。随着考研压力的增长,23考研预计能突破520万,这一数字和我预想的差不多。加上近期刚刚在学校开过考研分享会,我觉得有必要再给大家一点建议,希望能在接下来七个月的漫漫征途里给大家一点指引。内容可能会有些长,话语尽量直白,大家可以选择性阅读。

一、个人

我本人就是浙江人,本科在东北的二本师范院校,专业就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师范生。本科成绩还算不错。考研分数不算很高,但是复习过程还是值得参考。总分372,政治75 英语64 专业课一120 专业课二113,一志愿报考宁波大学。

二、宁大招生情况

今年宁波大学报录为1:7.25。一志愿报考174人,总招收26人(2人推免),统招24人,上线19人,1人未参加面试,调剂6人(均在400分以上)。宁波大学保护一志愿,不歧视本科院校(给我宁大打call!!),欢迎各位报考。

三、考试内容

中国语言文学为大综合 651考现汉+古汉+写作,851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试为文学理论+语言学纲要。宁波大学的官网是我见过做的最好的了,历年真题和报录比,奖励和学费都在官网分模块展出,各位一定要查清楚资料。但是官网真题年份较近,后续复习还是建议购买一下历年真题。

以下均为个人拙见,每个人情况不同,我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请保持理性。

四、统说择校

我决定先从择校开始讲起,这一点许多同学问的比较多。现在是五月,按理大家应该已经确定好了目标院校。这一工作在二三月甚至你在大二就应该有所计划。因为一般来说,9个月的复习和准备才是能让人比较有底气的。

择校首先要根据你的出发点。有的同学会考虑我只是想要一个学位,不是很在乎学校好坏;有的同学是对专业方向兴趣浓厚,希望进行科研;有的会考虑地理位置,争取优质的地方资源等等,当然想法也会有交叉,比如我哈哈哈。如果你认为学位重要,那么双非是你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双非也分段位。大概综合排名150-220的院校你都可以考虑一下。要是想搞科研,地理位置也需要考虑,此外学校的学术平台是否足够,学校的等级如何你都是要侧重关注的。讲句实话,再不行的211它也是211,国家分配的经费总是有保障的。

推荐用“中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这里能看到学科评估的结果。在同一个学科层次里,你能发现一些同样具有学术能力但是相对好考的学校,这对你科研而言较有帮助。

再从地理位置上说,受制于我本科的地理位置相当一边,加上我是浙江人,考研第一想法就是回到浙江,至少是长三角,在这一点上是很坚定的。基本上的同学考研都会回到自己的省份或者经济比较好的地区。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你和我有差不多的想法,一定要坚定信念,不要想着a区有多难考,认真复习就可以。

在择校方面,实在是情况太多,原谅我不再赘述。

附上我的择校过程:

1)我选择宁波大学很简单,一来是位置,宁波是副省级城市,潜力很大且压力比杭州小;二来是浙江省的高校情况就是“浙大之下,众生平等”,我就选择了一所双一流。

2)杭师大与浙师大

看到这一则帖子的朋友可能会想,为什么不选择杭师大浙师大,这也是我考虑过的问题。首先浙师大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省内中学一半的老师都来自于浙师大。实力强劲,报考难度也有,而且在金华,不在我选择范围内。杭师大近年发展迅猛,杭州金主云集,经费相当充足,寝室也是省内属较上流的了,但是综合排名不如宁波大学,且杭师大有一门写作(总分一百五,作文占一百二),我认为主观性太强,会有风险。总的来说,就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宁波大学比不上浙师大,和杭师大差不多;地理位置优于金华;综合排名较高;是双一流。

五、复习

在确定院校之后,就是漫长而枯燥的复习课程。不论你是否为跨专业考生,都要严肃且认真地对待。因为我专业课二(中国古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三十年)准备没有那么充分,所以也是一个经验。

1)、政治

政治是回报比最高的一门课,且需要准备时间最短。我本人高考选课没有政治,因此可以说只有初中的积累(想当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还不是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属于是历史见证人了)。

在教材选择方面,我一共有徐涛的核心考案、优题库,红果研的思维导图,肖秀荣的1000题,肖四肖八,陆寓丰的背诵笔记。

政治的学习我应该是从七月底开始,在网盘上一直听完了徐涛的强化班课程。差不多是一天两节的频率,且每节都是二倍速,基本上没有落下,然后在核心考案上做笔记。差不多九月份就能学完。学完之后到十月中旬,是会出现一个小空档的(就我而言哈)。这一段时间可以略微放松,可以做做优题库,要是有不清楚的,就返过去听课或者做笔记,进行个人的强化。在这阶段我也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比较直观的进行梳理。

从十月中下旬开始,刷题就要展开了。关于一千题,我刷了两遍,且是对照解析,分选项学习。基本上每页错两个,多时也有四个。十一月开始八套卷,学习方法和一千题差不多,选择都在40+。目前为止都是对选择的练习。从肖八开始,可以试着做做大题了,如果不知道怎么学,陆寓丰会有技巧课,值得一听。她的背诵笔记也是针对大题的。肖四的大题可以整理出来直接背诵,较为全面,要结合着来。肖四肖八我也基本上过了两三遍,大题就另说了。

那么我政治75,选择是有43的。大题可能是我材料没有抄够,留下一些遗憾。政治80+并没有那么遥远。

需要指出的是,政治学习相对简单,但是不要沉浸在简单的喜悦中!!专业课才最重要啊,千万不要一天到晚刷政治,考马克思的也不这样。一定要记住,图书馆真的会有人天天在那看一千题。

2)、英语

我对自己的英语其实并没有信心,最辉煌的时候也就高考英语有120+,四级一次过,但是六级裸考两次均败北。

用到的有:朱伟5500词,不背单词app、墨墨app,考研真相三册,唐迟阅读的逻辑,长难句,考虫作文和翻译。

一二月份开始摸鱼背单词,到三四月才正式开始。这方面我就是用的朱伟5500词,配合韦林app上的讲解课,倍速听完。浅学了一些词根记忆法,算是打下一个松散的基础。在我的理解里,英语词汇量永远是第一位,只要你单词认识,几乎不存在阅读看不懂的情况。唐迟的阅读技巧课也好,长难句也好,都是一些辅助的技巧,确实有效,但永远建立在词汇量的基础上。因此,前期的5500是对整体有一个概念,然后夹杂一些引申词汇。到考前的前一晚,你都得要背英语单词!

后来主要就是依靠app来背,墨墨不错,有谐音记忆适合底子薄弱的同学,但是后来需要钱。因此我转用不背。在图书馆的第一件事就是背单词,大概会花费一个半小时进行复习和新学习。建议可以把错了多次的单词记下来,等到晚上要离馆的时候再复盘一下,加强记忆。当然人是有惰性的,我也有好几次中断单词背诵,换来就是更大的痛苦。

阅读方面,考研真相做的不错,按照年份和难易共有三册。解析很清楚,做完复盘较有条理,但是我后期专业课有些紧张,三册并没有都做完。

在作文方面,我听的是石雷鹏的作文,很有意思,简单易上手,此外还要跟着练习,多种文体都要练到。作文也是提分比较快的一门,相信大家在备考四六级的时候也有体会。作文不要追求复杂和华丽,能不出语法错误就谢天谢地了,稳中求胜!

3 )、专业课

重中之重!!!!我无法用言语表达它的重要性,反正三百分摆在这里了。我前期的计划是每门125,很明显没有达到。因为我复习的有点迟。我八月份才购买了专业课资料,四月到暑假这段时间都是在摸鱼,当然也简单过了一下现代汉语。由于本科期间对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都比较感兴趣,就先复习了这两门。

王力《古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 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钱理群、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这都是官网给出的参考书,除邵本外均是我本科教材。

在现汉学习方面,我以黄廖版为主。根据大纲目录,实际上是按邵版的,但是考试经历告诉我相差不大,我对邵版的了解也比较少。在术语方面,会有些出入。考试中有一道简答是我不太有印象的,其他都较为顺利。这门课实操性比较强,而且需要理解学习。全盘是循序渐进的,你在不清楚基本概念如“语素”“音节”“音位”等等的情况下,只会越学越乱。在语音方面,要切身体会发音方法和部位,多多学习国际音标。在词汇和语法部分,就是要理解着来,学会划分层次还有分清句法成分等等。对此我的建议是本科学过黄廖的,复习时以邵版为主,若是跨考,黄廖更简单。

古汉方面也一样,一二册为主,第四册的诗律需要学到,这还是比较难的一部分。文选的话重点就是字词解释,重点篇章本科教学的时候都有提到,大体上一二册的文选还是要过一两遍的。主要是知道讲述的内容,还有基本意思。通论的学习很重要,这一点也要理解记忆。比如古今字、异体字,后面的三十六字母,平水韵等等。基础概念也较多。

651还考差一门写作,这一部分五复习要点,主要就是考察你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基本出题是材料作文,问题不大。篇幅为800字。因此需要把握时间。

那么还有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一门。它的题型组合比较简单,就是名词,简答加上论述。这次考试呢论述有三题,每题共25分,占比是很大的。这一方面的复习,我建议是用考研资料。因为袁行霈的版本真的太好了,很具有教学特点。但是作为考研复习来说,有些重点会夹杂在段落里,如果没有明确的资料或者点拨,自己很用可能会漏掉。古代文学的内容我认为宁大还是比较友好的,以二三册为主。从魏晋考到元代戏曲,也就是四本里考两本,很不错了。那么三十年是全部要学的,参考大纲来讲,基本上都是考试点了。

有些同学会注意到大纲里给出了《中古代文学作品选》,我个人认为是没必要用到的。一来是时间不允许,二来教材的选段已经足够多了。最多我们在学到相关内容的时候,去百度查阅一下大致内容就可以,但是积累越多自然越好。

因为我在这方面复习有些迟,也是人的惰性所致,差不多到十月才开始陆续复习,因此专业课二只有113,各位大佬勿喷。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复习总体上比较线性,要结合着时代背景来,这样能最大限度节省精力,同时也便于联想。后续这方面的资料我会出,但是由于疫情,还存留在学校未能发出,如果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联系我,到手后第一时间整理出来。

既然说到是文学史,背和记事不能忘的。宁大的考点不算特别偏僻,像李白杜甫辛弃疾这些名家都会考到,所以万万不能偷懒(当时考场上考到建安七子,我脑子真的只剩下竹林七贤,就是因为复习的时候会偏向个人认为记忆更简单的,这也是教训!!!)。我考试的时候自己压中了杜甫,但是没有压对出题方向。所以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过两遍,别像我只有一遍半。所以希望你们能加强学习。

三十年方面,内容真的是不少,而且存在比较多的交叉情况。各种文学社团,各种运动等等,大家要区别记忆,多抄多记,分层背诵。

因为宁波大学是大综合,所以有些准备的同学会出现畏难情绪,希望大家可以做出调整吧。考研除了坚持就是心态,因为在考场上真的是考一门少几个人,只要你坚持下来,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各位能在五月看到这个稿子说明已经坚定了决心,不用担心时间不够。现在可以打下古汉现汉的基础,等到六月底就开始文学史复习,这样到考前是可以完成两遍的。对于资料呢,651立足教材,851可以选择一些背诵资料,因人而异吧。

一个下午写了这个稿子,可能有些长,希望大家可以理性学习。我只是百万大军中很平凡的一个,成绩也不算突出,如有不到位的地方,多多包涵!感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