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系
他们之间是可类比,且有共同点的。
你想深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我可以给你一个查找相关资料的逻辑导图:文学——文艺学——文学批评——原型批评
注意,我说的文学不是特指汉语言文学,因为原型批评声势最为浩大的流派是英国的“剑桥学派”。
你如果只是需要了解他们的关系不做深入研究,理解我下面的论述即可
人类学对文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始于弗雷泽的名著《金枝》,弗雷泽对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所发现和提出的作为原始民族思维和行动规则的“交感巫术”原则。
“交感巫术”原则指的是:原始初民有一个共同信念,人类与自然之间始终存在着某种交互感应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各种象征性活动把自我感情,愿望,与意志投射到自然中去。当然,这个原则的书面解释说的云里雾里的,我给你翻译成人话你就懂了:原始人类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搞祭祀,不下雨就要求雨,种下种子以后要求丰收,首领死了以后就祈求首领复活或转世,这是人类的共性,没有民族人种的界限。这下好理解了吧。
继续往下论述
交感巫术有两种基本形式:“模仿巫术”和“染触巫术”。“模仿巫术”遵循“同类相生”(like produce like)的信念,即“相似律”(law of simlarity);染触巫术则以“染触律”(law of contact)为基础。好了,我知道我又得出来翻译了。“模仿巫术”可以用西藏地区的傩戏来解释,巫师带上面具,扮成神、兽、怪的样子来进行表演,表演的内容就带有一定的寓意,巫师做什么,其实是在表达人们想让神、兽、怪做什么。“染触巫术”就更好解释了,小时候火了一段时间的“巫毒娃娃”,正是染触巫术,让娃娃和你想要诅咒的某个人产生接触,这就意味着你手上的巫毒娃娃和那个人产生了某种灵魂上的纠缠,你用小针去刺巫毒娃娃,就寓意那个人也要承受相应的痛苦。当然,每种巫术包含的内容更为宽泛一些,我举两个例子让你能够理解是啥就行了。
现在,我脱离弗雷泽的《金枝》,扩大到人类学的范畴,以“死而复生”为主题给你解释一下人类“死而复生”的文化。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认为人是可以复活的?这和原始人类经历的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有关,植物于秋天凋敝,又于春夏茂盛,这种自然现象给人类以启示,产生一种概念叫“死而复生”。
这种概念映射到人类生活中,就会出现一些习俗。比如古代一些部落首领死后,族人会把首领的尸体分食(让我想起了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食人族,其实他们也不是真的会吃活人啊……),寓意首领进入族人的体内,以另一种形式复活。
人类发展到新的阶段,又出现了更多的“死而复生”。达赖喇嘛死时,面朝的方向就是达赖转世者所在的方向,这时大家就会去沿着这个方向寻找“转世灵童”,并认为灵童就是之前升天的达赖喇嘛本人,所以理论上达赖是不会死的,达赖可以无限的“死而复生”。又如《圣经》中的耶稣复活,埃及法老会于神庙中再生等等等等,都是人类对“死而复生”这个概念的展现。
终于,能说到“死而复生”和文学的关系了。我手打字都打酸了,呜呜呜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牡丹亭》、《窦娥冤》、《西厢记》、《长生殿》中,有两部(《牡丹亭》《窦娥冤》)都和“死而复生”有关,杜丽娘和柳梦梅人鬼情未了,用真情使杜丽娘复活成就一段真姻缘;窦娥冤死,人死魂生,魂魄一直围绕着自己的父亲,并引导父亲最终翻案。文学艺术作品里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啊,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蝶,终究是活成了昆虫的样子……但也是复活了对吧;暮光之城里贝拉死去,爱德华咬了她,贝拉以吸血鬼的形态复活了,终究是活成了吸血鬼的样子……但人家还是复活了对吧;《权利的游戏》中,夜王不正是远古种族的复活吗,虽然他终究是再一次挂了……但人家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堪比灰太狼;漫威《复仇者联盟》最后钢铁侠牺牲很英勇,这不是也有消息说要把他写活吗……
终于到最后一个板块儿了!
文学围绕“死而复生”这个主题产生了这么多的文学作品,这个“死而复生”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文学原型,它源于人类学给文学带来的启发,所以说人类学对于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死而复生”这个概念并列的还有很多的文化人类学“原型”他们多源自古代的神话和习俗。
最后我还要区别一个概念,那就是文化人类学对文学的影响不等于原型批评,原型批评还包括荣格,弗莱等众多批评家的理论,人类学对原型批评的影响只有一部分,但也开了原型批评的先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