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预警】】】】】】
推荐一个司惠国的《中国硬笔书法指南·行书指南》。并不局限于司惠国一人的字,大家可以通过这本书的教程训练,掌握运笔技巧,然后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法家的软笔字帖来练习。要知道,硬笔书法的源头还是离不开软笔书法的。(请不要嫌弃上面脏脏的墨汁(≧∇≦))对了,这系列书有楷书版的。一样不错哟~
个人观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帖真的会带来强大的练字快感和欣赏乐趣。有个小学弟酷爱田英章的硬笔,凭着这股热情和自己的探索,写了一笔漂亮的字!
这本书是教材式的,可以让人从各个方面了解硬笔书法。我们练硬笔书法,要写得好看,首先是一个技法上的问题。我们如何控制我们手中的笔,怎样达到我们想写成的样子?先要熟悉如何运笔。
【补充:看了别的知友的答案意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严谨,我说先要熟悉运笔不是说笔画比结构重要,私以为笔画和结构同样重要,只是在部分人自学硬笔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笔画的重要性,在此提出来,希望能给各位有所帮助。】
运笔的重要性可以这样子说,好多人都是拿着薄纸描过字帖的,至于效果如何,各有各的结果。不过很多人会有个明显的体会,明明是描出来的字,结构和字帖一模一样,而原帖就是好看,自己描的就是呆滞一些。原因,缺少运笔的过程。运笔让字体的变化丰富起来,哪怕结构稍有偏颇,但是顾盼神飞的运笔变化会给字体增色不少。
自学硬笔,我们最多只能学到字型结构,而很难轻松理解运笔。如果有教材能够指导运笔,自己理解思考与人交流,再多多交流则会容易得多。
这段过程,先理解运笔,临帖反复练习,尽量达到笔画轻重转折变化,即运笔与原帖接近的程度。训练自己的的部首偏旁搭配,然后把行书结构规律理解并记下来。
结构这一块,不少知友有了很好的回答了呀,我就只补充一点点。
练习写字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熟悉手感笔性的过程,也是一个加强对汉字的理解的过程。
着重点在“理解”二字。字体的结构变化,我们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子排列才会好看。比如下图的“昨”字,以下的介绍属于“多横字要长短不同,方向各异”,一般习惯的写法,我们就直接把“乍”的两横写出去了,如果稍微注意一点,把两个小短横写得长短不一,方向各异,就要生动有趣得多。继续深一步分析,这个字中间空出来,分布在两边的笔画短小紧促,这样子就形成从内向外的张力,以达到字体的美感。
诸如此类,用以上方法分析字的结构,应该会事半功倍,再重复一遍,硬笔书法的理解和练习同样重要。
如果理解了这些技巧,高潮来了,你喜欢什么书法字帖,快把喜欢的字帖收为己用吧,我们的临习范本不再拘泥于现当代这些近代硬笔书法家了!!!!!古今中外,快来为我所用。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
书法行书入门首选万能的《圣教序》!!!!
赵孟頫精致隽美的《洛神赋》!!!!
米芾米老头的《苕溪帖》!!!!
献丑给你看一下我自己临的《苕溪帖》局部吧,大家可以看看临原帖的可行性。我是对着原帖写得,没有看右边的硬笔行书,可能会有些出入,烦请众位指教。
到了一定水平,了解一下硬笔行书的章法,以完整的形式完成一份硬笔行书!!!写书信,写情书送人或者自我欣赏,都是美美哒美美哒啊~~~~
哎~搞得像我搞推销一样,已经推荐给身边很多朋友了( ̄▽ ̄)
希望这本书可以带给大家体会硬笔书法的乐趣。掌握行笔技巧,然后找到自己喜欢的字体,练下去~~~~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