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奈良站下后怎么去奈良公园,春日大社出来怎么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2-09-18 08:10   点击:133  编辑:何萍   手机版

先给你上张景点图明确下位置吧,我用橘色圈画的地方就是近铁奈良站,其实离你所说的景点步行距离不太远的哦,各个景点之间也是步行即可到达。

如果想节省体力的话,也可以坐车,从近铁奈良站去奈良公园或者春日大社可以乘坐2、6、72、160、70、97、98等
奈良的市内巴士 。如果直接到春日大社的话,大概是6站。

下面咱们说说路线吧,其实东大寺和春日大社都在奈良公园内,推荐先可以去兴福寺看看,然后到春日大社游览,再径直去东大寺二月堂俯瞰奈良城,然后就是东大寺正殿,走小路回来,一个圆满的环形。
试着画了个路线图,就是绿色那条线啦,不要笑话:) 如果选择乘车,可以坐到春日大社本殿哦。

帮我写一篇游记,去西湖公园玩耍的

西湖公园位于许昌市中心,那里四季如画,非常美丽。
春天,西湖公园里万物复苏,树木吐出点点嫩芽,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头,就连小虫子也爬了出来。在这春天的时光里,迎春药最早的开放,它吹起黄色的小喇叭在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消息。

颐和园有哪些景点呢?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海淀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原为清代的行宫花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园中的长廊、石舫、佛香阁、宝云阁、大戏楼、十七孔桥、玉带桥等建筑堪称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珍品。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的地位。 全园分万寿前山、昆明湖、後山后湖三部分。
  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雄伟,气势磅?。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後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乐寿堂面临昆明湖,东面有德和园大戏楼,西接长廊,是慈禧居住的地方,“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  玉澜堂在昆明湖畔。是光绪皇帝的寝宫。为一组四通八达的穿堂殿。
  正殿玉澜堂,有东西两配殿,东名霞芬室,西称藉香榭。後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 历史遗迹。  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後山有宏丽的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智慧海在万寿山巅。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
  通体用五色琉璃砖瓦装饰,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颐和园景点有哪些?

  东宫门: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门檐下是光绪皇帝御笔题写的颐和园匾额。宫门共为五扇,三明两暗。正中设三个门洞,中门叫御路门,是慈禧太后和皇帝、皇后进出专用门;两旁门洞供王公大臣出入。太监、差役只能行走两边的罩门。  仁寿门是一座牌坊式门楼。该门匾额用汉、满两种文字写成。
  门前两旁各陈列有一块青石,一块象猴,一块似猪,俗称猪猴石,象徵孙悟空和猪八戒守卫着皇家大门。院内南北两侧配殿为南北九卿房,是九卿六部的内值班房。  仁寿殿位於仁寿门内,坐西朝东有正殿七间,是园内最主要的政治活动场所。仁寿殿原名勤政殿,建于乾隆时,後来毁於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之手。
  光绪皇帝时重建,并取《论语》中仁者寿语句,意为施仁政者长寿,将勤政殿更名为仁寿殿。  殿内陈设有紫檀木雕成的九龙宝座,座後有用孔雀羽毛编的掌扇和刻有二百余个不同字体的寿字屏风。大殿内南北两端各有暖阁,是上朝是太后和皇帝休息的地方。暖阁壁上悬挂有巨大的寿字,写在绘有蝙蝠和彩云的图案上,名为百蝠捧寿。
    玉澜堂是一座临湖的三合院建筑,这里是光绪皇帝在园中居住以及後来被囚禁的地方。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戊戌变法失败後,慈禧太后就将光绪皇帝囚禁起来,并将玉澜堂四面的门窗都堵死,又砌筑了许多道墙壁,使光绪皇帝完全与外界隔绝。
  这些墙壁虽然大部拆除,但仍留有当时的遗迹。  宜芸馆位於玉澜堂後,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在园中的住寝之处。隆裕是慈禧娘家的侄女,光绪皇帝迫于慈禧太后的压力不得不接纳了这样的婚姻安排。但是帝后两人感情始终不和,光绪皇帝喜欢聪明善良并且同情他变法的珍妃,而珍妃因此成了慈禧太后的眼中钉。
  戊戌变法失败後,珍妃也被囚禁,後来又被慈禧太后命人将她推入井中淹死了。  现在宜芸馆内的家俱陈设均系珍品,上面的图案是用宝石和竹丝镶嵌拼出。院南的垂花门名叫宜芸门,门内两侧廊中嵌有十块乾隆临摹古代书法家的真迹碑石。  乐寿堂是颐和园中居住生活区域的主体建筑,是慈禧太后的寝宫。
  乐寿堂之名取自《论语》中知者乐,仁者寿语句。殿内设有宝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风。宝座旁有两只青花大瓷瓶,用於盛水果闻果香。该殿的电灯安装於1903年,是德国商人贿赂太监李莲英後才被准予安装的。  乐寿堂的东套间为更衣室,西套间为卧室,後套间是宫女们听候呼唤的地方。
  庭院内陈设着铜鹿、铜鹤、铜花瓶,取意六和太平。院内还有一块长二丈四、宽六尺、高一丈二的巨石,名叫青芝岫,石上还残留有乾隆写的《青芝岫诗》。此石俗称败家石,  明代有一姓米的人爱石成癖,曾想收藏它,耗尽家财却未能把它运抵目的地;100多年後,乾隆皇帝为把此石运往乐寿堂,不得不破门而入,因为该石的体积过大。
  乾隆皇帝的母亲闻之大怒,说此石先破米家,又破我家,败家石因此得名。  德和园位於仁寿殿以北,由大戏楼、颐乐殿和看戏楼组成。大戏台的舞台规模壮观,共有上下三层,分别以福禄寿命名。顶板上有天井,地板中有地井。演神鬼戏时,演员可从天而降或由地钻出。
  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还可引水上台。正对大戏楼的是颐乐殿是帝后看戏之处,内设慈禧的宝座和供她休息的地方。殿中有一幅美籍荷兰女画家卡尔为慈禧所画的画像。  永寿斋位於乐善堂的东跨院,曾为总管太监李莲英的住处。北房按原样陈设的是李莲英的起居室。
  东屋设有李莲英护拥慈禧、光绪仪仗队的雕塑群体模型,以及关於中国太监制度的介绍展览。  长廊循万寿山南麓、沿昆明湖北岸构筑,其长度约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东西逶迤的彩绘长廊上绘有图画14,000余幅,均为传统故事或花岛鱼虫。
  内部枋梁上绘有精美的西湖风景及人物、山水、花鸟等苏式彩画八千多幅,因之素有画廊之美称。  排云殿位於万寿山前山的中轴线上,殿内设有宝座、围屏和宫扇等。殿前有排云门与二宫门,两边分列四座配殿,分别名为紫霄、玉华、芳辉和云锦。正殿两侧有耳殿二十一间。
  全部用黄琉璃瓦盖顶,是颐和园内最为壮观的建筑群。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内贺寿时,就在此殿接受贺拜,殿内陈设多为慈禧七十寿辰时的寿礼。  佛香阁位於万寿山前山,是颐和园中的主体建筑。佛香阁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重屋檐;阁内有8根巨大的铁梨木擎天柱直贯顶部。
  佛香阁的建筑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中的精品。  佛香阁上层榜曰式延风教,中层榜曰气象昭回,下层榜曰云外天香,阁名佛香阁。内供接引佛(阿弥陀佛)。每月的初一、十五,崇信佛教的慈禧在此烧香礼佛。  智慧海位於万寿山之巅,是一座两层仿木砖石结构的殿堂,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拱顶全用砖石砌成,没有一根支撑物,其极高的技术水准令人对这样一座不设支撑物的大殿倍感赞叹,因之又将其命名为无梁殿。
    该殿通体用五色琉璃砖瓦装饰,殿内供奉乾隆时所造的观音像。殿外墙壁上饰有琉璃佛像1008座。殿前有一座琉璃牌坊。牌坊的两面枋额和无梁殿的前後殿额,均为三字,连起来读,正是佛家偈语:众香界,祗树林,智慧海,吉祥云。  宝云阁位於佛香阁西侧,全部用铜铸而成,是一做着名的铜亭。
  建于1755年,高达7。55米,共用铜207吨。亭阁上的花纹采用传统的拔蜡法制造,工艺水准相当高超。这里是喇嘛们为帝后祈福求寿的念经祈祷之处。日本侵略中国期间,日军企图将铜亭中的铜桌子和园内许多的铜铸太平水缸盗往日本,不料行至天津时,日本宣布战败投降。
  这些文物才得以被运回故地。  听鹂馆位於长廊西部,原是慈禧太后的小戏院。由大戏楼、颐乐殿和看戏楼组成的德和园尚未建成之前,慈禧太后就在这里看戏。馆内有供宫廷演出的两层戏楼一座。现在听鹂馆已被辟为听鹂饭庄。  清晏舫位於万寿山西麓的昆明湖岸边,又称石舫,是园中最着名的水上建筑。
  石舫体长36米,由大理石雕砌而成。原建於1755年,後被侵略军焚毁,至1893年重建。取河清海晏之意,将其命名为清晏舫。新建成的石舫将以往仿翔凤火轮式样改为西洋式楼阁,并配以彩色玻璃窗,船侧还加了两个石雕的机轮。  知春亭位於东堤东面一个小岛上,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
  亭是重檐四方亭,有桥和堤相通,四面临水,知春亭小岛遍植桃柳,每当春季伊始,柳绿桃红,知春二字便源于此景。  文昌阁与知春亭相邻,建於乾隆时期,为城关式建筑。高三层的阁楼中层供奉有一尊文昌帝君铜像,左右侍立童男童女各一名;还设有文昌帝君乘坐的铜马匹。
  相传文昌帝君主宰人间功名利禄,所以极受仕途者信奉。  万寿山原名瓮山,乾隆年间改为万寿山。此山高达58。59米,整个景区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东西展开的景观就是着名的长廊,  南北展开的则从长廊中部起,从排云门到佛香阁。整个景区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起直到山顶的智慧海,殿宇楼阁,鳞次栉比,形成了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东西两侧也有一些亭台楼阁。後山的建筑大部分只剩荒废的台基。登临万寿山,可俯瞰昆明湖上的秀丽景色。  昆明湖原名瓮山泊,又名西湖,原是玉泉山的泉水汇聚成的一片湖泊。清朝乾隆皇帝年间将瓮山泊仿照杭州西湖大加开拓,并取汉武帝挖昆明池操演水军的故事,命名为昆明湖。
  湖上的主要景物有西堤、东堤、南湖岛和十七孔桥等。  西堤是一道人工长堤,清朝乾隆皇帝年间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堤外还有宽广的湖面,造成湖外有湖,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色。西堤把昆明湖分成东西两半。长堤上自北向南建有风格迥异的六座石桥,依次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
  其中玉带桥为六桥之冠,用大理石和汉白玉石雕砌而成。桥拱高而薄,形如玉带故而得名为玉带桥。  南湖岛位於昆明湖的东南部,占地一公顷多,是昆明湖中最大的岛屿。周围用条石砌岸,以青白石雕栏围护。它与西堤外湖中的镜治阁和藻鉴堂分别象徵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南湖岛上北部为叠石假山,山上建涵虚堂,是岛上的主体建筑。岛的东部是龙王庙;南部为鉴远堂。另外还有澹会轩、月波楼等,均为毁後重建。这里是帝后赏月的地方,清末也曾在这里举行过水师表演。  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岸廊如亭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桥长150米,宽8米,由十七个孔券组成,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十七孔桥建于乾隆皇帝时代,仿照北京的卢沟桥和苏州宝带桥的特点而建。桥的望柱上有544只神态不同的石狮,让人联想到卢沟桥石狮数不清的民谣。桥额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淩波。  为什么选定为十七孔呢?因为要突出一个九字,这个字是中国古人认为的阳数中的最大数,代表着帝王们的至高无上。
  十七孔桥无论从桥的那一端数,到中间的最大孔,正好都是九个孔。  廓如亭位於十七孔桥东端,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又叫八方亭。该亭建于乾隆皇帝年间,其面积达130多平方米,是圆内四十多座亭子中最大的一座。据说,远远看去,廓如亭、十七孔桥和南湖岛连接成一只乌龟的形状,象徵着掌权者万寿无疆。
    耶律楚材祠位於昆明湖东岸,建於元代,现仅存墓穴及殿房三间。庭院中竖有一尊翁仲(石人)及清代乾隆御碑一座。耶律楚材是契丹族人,元朝的开国元勳,因成就非凡而深得成吉思汗的重用。耶律楚材去世後,按他生前的要求葬於瓮山泊畔,乾隆时迁至现址。  铜牛位於东堤中部。
  铜牛铸於乾隆二十年(西元1755年),取意于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传四前年前大禹治水时,每当治理好一处,就要铸造铜牛投放水底,以镇水患。乾隆皇帝开发昆明湖时,仿照大禹,在紧邻廓如亭的位置设置了一个巨大镇水铜牛。这只铜牛的形态逼真,牛身下面是一个雕有海浪纹的青白石座,牛背上刻有乾隆皇帝题写的《金牛铭》。
    谐趣园位於万寿山东麓,是颐和园内的  园中之园。初建于乾隆年间,原名惠山园,仿照无锡寄畅园而建。1811年嘉庆皇帝重修时,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心之意,将惠山园改为谐趣园。园中央有荷池,环绕荷池建有十三座式样各异的楼台堂榭,以曲曲折折的游廊相连。
    景福阁位於万寿山东部山顶,前後各五楹,皆南向,有宽敞的敞厅。慈禧太后每年中秋节都在此赏月,九月九在此登高。夏天阴雨日,慈禧在此赏雨。1903年後,慈禧太后曾数次在这里接见和宴请外国使节。  画中游位於万寿山西南坡,是一座亭台楼阁式建筑。当中是八角型两层楼阁,东西有两亭两楼,用爬山廊相连接,西为爱山,东为借秋。
  此地风景如画,漫步游廊,仿佛置身於画中,所以得名为画中游。  四大部洲位於後山中轴线上,是乾隆皇帝推崇藏传佛教所建的一组藏式建筑喇嘛庙。在主体建筑香岩宗印之阁的四角筑有象徵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即南瞻部洲、东圣神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原来的庙宇於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现在所见的是後来按原来的模式重新修建的。
  
    苏州街位於後湖两岸,是仿苏州水乡以水当街、以岸作市的买卖街。苏州街全长约有三百米,原有各式店铺数十家,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店员均由太监、宫女扮装。这处买卖街後被侵略军焚毁。  1987年,为了发展旅游业,开始仿照苏州街原样进行重建。现在的苏州街又是一处以水当街、以岸作市的买卖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