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什么是景观?如何理解景观的美学概念,地理学概念和生态学概念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1-23 10:32   点击:56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什么是景观?如何理解景观的美学概念,地理学概念和生态学概念

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

美学概念:指的是观赏价值,景观之间的组合情况,从哪里看比较具有观赏性

地理学概念:指的是这个这个景观所在的位置的特征性,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和渊源

生态学概念:指的是景观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山水景观的美学特征有哪些?我们审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

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

名: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

特:特有的,别处没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

奇:给人的新奇之感

用:具有实用价值

古:有悠久的历史

2、

形态美 指地象、天象的总体形态与空间形式的综合美。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态美概括为雄、奇、险、秀、奥、旷、野等几种典型的风格特征。

色彩美 自然风景中的色彩美主要是由树木花草、江河湖海、烟岚云霞及阳光等构成,万象纷呈,极其丰富。五彩缤纷的自然色彩,最易于被人们直观地感受,给旅游者带来欢乐和幸福,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乃至令人振奋和神往。

动态美 自然景观的动态美主要由流水、飞瀑、飘雾和浮云等因素构成。

所谓“山得水则活”,是因为水的流动、跌宕、声响,打破山谷的沉寂,改变景观的形态,同时还给植物鸟兽提供滋养,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审美感受。闻名天下的三峡风景,若无汹涌奔腾的长江巨流,就不会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听觉美 在众多自然景观中,瀑落深潭,惊涛拍岸,溪流山涧,泉泻清池,雨打芭蕉,风吹松涛,幽林鸟语,夏日蝉鸣,寂夜虫唱等自然音响,在特定的环境中,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音乐般的美感享受。

嗅觉美 久居城市的人们,一旦深入山林,闻到芳草、花香,吸到新鲜空气,顿觉得肺腑清净,全身透亮,精神振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以生理快感为主要特征的审美享受。

象征美 中国人喜欢荷花、兰花、竹子和松柏等植物景观,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外表好看,而在于其内在的品质,即作为人格的象征或精神意志的表现。

3、

以“奥”为美的景观。这类景e69da5e887aae79fa5e观比“幽”美更为复杂深隐、封闭迷离。如四周崖壁环列、通道如隙的“一线天”式的景观;曲折而出、深奥如井的溶洞景观都属此类。游人进入其内,顿感奥秘无穷,幽深莫测,如扑朔迷宫。号称“天下奥”的武陵山区,植被复盖率高达90%以上,峰密森立,遮天蔽日,溶洞棋布,迷离神奇,对探幽访奥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以“旷”为美的景观。这类景观的视域开阔宽广,形态坦荡,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凡能称“旷”的,都为人们的视线没有阻隔、放眼四望茫无际涯的景色,如浩渺的水面、苍茫的原野、居高而望群峰等。从内蒙古大草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到登黄鹤楼的“唯见长江天际流”,各种旷景无不具有雄浑、博大、深沉、单纯之势。最典型的“旷”美景观首推“八百里洞庭”。

以“野”为美的景观。这类景观属于原始自然的产物,纯真古朴,富有野趣,一般未受人类干扰、雕饰或破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了大漠荒原之野;“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是山林之野。近年来开辟的九寨沟、张家界和神龙架等景区,其山、水、石、林、洞等仍处于原始状态,保持着荒洪自然的风貌,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野趣”神秘之感。正所谓有“九寨风光人间稀”之说。

(三选一即可)

三、中西自然景观美学比较?

1、我国的自然景观因为气候、地貌的影响,表现出得特征1、山2、水3、气候4、生物

2、欧洲的自然景观因为气候、地貌的影响,表现出得特征1、因近海海域深入内陆,多岛屿风光2、海岸类型多样3、气候温和4、森林风光旖旎5、多湖泊6、山地景观不多

3、中西比较1、中西自然景观审美的出发点不同2、中西风景审美路劲不同3、中西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标准有差异

四、论述美学、地理学、生态学的"景观”涵义

定义1:反映统一的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组成要素总体特征的集合体和空间体系。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理学总论(二级学科)定义2:人类尺度上、具有空间可量测性, 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景观生态学(二级学科)

五、美学问题:风景美的构成与特征

你好

我在网上查找

以下是答案

这个问题出自乔教授出的书《旅游美学》第一章,图书馆一楼馆藏有。 风景美包括自然美和人工美。 1、形象美风景美也就是自然美和那些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人工美,其表现形态多种多样,如山川湖泊、日月星辰、烟岚云霞、花草树木、江河湖海、雪山大漠及深山古寺等等。 2、 景美的特征 风景之美,关键在于形式。自然风景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 1)、形象美:风景之美,总是以一定的形式和形象表现出来,形象也是风景美最显著的特征。黑格尔说:“美是形象的显现”。自然风景只有以其形象显现出来,审美主体才能感受到它的美。风景形象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雄、秀、奇、险、幽。 雄:雄伟是一种壮观、壮美、崇高的形象,它表现为宏大的形状,巨大的体积,宽阔的面积,沉重的深度,滚滚的气势。雄伟所引起的审美感受特征是:赞叹、震惊、崇敬、愉悦。 雄伟景象举例: 泰山:五岳之首,位于齐鲁平原,与开阔的平地相比,亦显得高大雄伟。有赞为“泰山天下雄”。杜甫《望岳》云:“会当凌绝顶(泰山之顶),一览众山小”。汉武帝游泰山赞其“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 钱塘江潮:惊涛巨澜、汹涌澎湃、排山倒海、雷霆万钧,声如金鼓。苏东坡描写其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黄果树瀑布、北国风光、大漠驼行等。 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许多形象,也具有雄伟的特征。如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秀——柔和、秀丽、优美。其所表现的形象线条为曲线状、质地柔润、过渡色,无强烈对比,比较安静。从线条看,秀美使人想到依依杨柳、婀娜身姿、柔美的维纳斯。从色彩看,它使人们想起清澈的溪水、中和色、过渡色。从音响看,它使我们想起《二泉印月》、小夜曲。从自然风景中,它使我想起泉水叮咚、想起泸沽湖、江南烟雨、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溕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状浓抹总相宜。”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时无声胜地有声”,“独坐幽篁里·····明月来相照”,都是表现优美、秀美的佳句。秀美的形象给人一种甜美、安逸、舒适的审美享受。使人情绪得到安慰。 奇——不常见,稀罕,变纪无穷。所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令人神往、兴奋、惊喜、兴味盎然、妙趣横生。 如黄山“四奇”(石、松、云、泉):奇峰怪石星罗棋布,松树盘结险峰,烟云似锦如缎、翻飞缥渺,泉水终年喷涌。 峨眉山佛光、海市蜃楼 险:往往表现为垂直、绝壁、千钧一发、万丈深渊、深窄、突兀嶙峋。险所引起的审美感受是惊心动魄、心悸万分、心惊胆战,引发好奇心,具有强烈吸引力。 幽——静,色彩泛青、灰等冷色,或带湿气。引起“清净”之感、幽深漠测的神秘感。 2)、色彩美 自然风景的色彩主要由树木花草、江河湖海、烟岚云霞及阳光、月光构成。其引起的审美感受是欢乐、幸福、振奋、赏心悦目之感。色彩的层次、种类极多:红、橙、黄、绿、青、蓝、紫、姹紫嫣洪等。 3)、动态美——飘动、浮动、游动、流动、飞动、波动、滑动,不停地变化,引起兴趣、神奇感。 4)、朦胧美——模湖、不确定、难捕捉。引起幽邃、神秘、玄妙感。并带有诗意和禅意。总之,景妙在模糊、美在朦胧 形象美是山水基础和核心。山水的形象美可归纳为“雄”、“奇”、“险”、“秀”、“幽”、“奥”、“旷”、“野”等多种特征。 古人对名山形象的评价很多。如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等等。 水的形象美亦很突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水由于它的形状而显现出美。辽阔、一平如镜的、宁静的水在我们心里产生宏伟的形象。奔腾的瀑布它的气势是令人震惊的,它的奇怪特殊的形象也是令人神往的。 2、色彩美 山岳景观最常见的是绿色,最艳丽的色彩来自花朵,不少名山都有自己独特的花卉,如云南苍山的山茶花、峨嵋山的杜鹃花、八达岭的杏花等。而绿野之巅的雪峰,银装素裹,也别具魅力。 水是自然的一面大镜子,它反映着周围的一切景象,使山色更加明快、丰富。有的水质含有某种矿物,本身就是绚丽色彩的。如九寨沟、黄龙梦幻般晶莹明澈的湖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山水相依的景色更使人陶醉。 3、音响美 山水间有着各种美不胜收的声响。如鸟鸣深壑、蝉噪幽林、风起松涛、雨打芭蕉、泉泻清池、溪流山涧等等。音响也参与着山水美的营造,山水美因此而别具韵致。 如峨嵋山万年寺声如琴瑟的山蛙和鸣,大连老虎滩上老虎洞中清晰洪亮的海哮声。敦煌呜沙山那宛如管弦乐队合奏的沙鸣声。山水与其特有的音响造就出风格独具的意境,置身其中,听觉帮助人们获得奇妙的美感。 4、动态美 山水美是动态的美,这体现了自然美的变易性。同样的山川景物随着季节时令及天气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形态的美。如同一座山在不同季节就有不同的状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郭熙《村泉高致集·山水训》 同是在岳阳楼上观洞庭湖,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有时却“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另外,山水本身也是动态的,流水、飞瀑和浮云飘烟随时都在奔涌、变化,它们给山水增添了活力。 二、山水的审美功能 山水美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由来已久。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兴起就标志着山水开始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对于山水美的推崇,人们有着超越时代、种族、文化素质等几乎各种限制的一致性。 山水美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忘情于山水,有助于人们松弛神经,消除疲劳,愉悦精神,热爱生活。 山水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格、情操。孔子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水美对人的性格气质具有熏陶作用,并有利于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山水美能够增长人的知识才干。对山水美的欣赏,有益于人们丰富知识,启迪思维,发展智力,增长才干。 山水美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欣赏祖国美的山水是培养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崇高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中国山水审美的崛起,当不晚于春秋之时。如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庄子的“退居而闲游江海”等等,都萌生出对于自然山水的朴素而自然的情感。 到了风流倜傥的魏晋南北朝,中国山水审美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它标志着人们对于山水自然景观的态度,已经从某种社会性的功利走向较为单纯的审美欣赏。 魏晋南北朝的名士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投身醉人的江南山水景观。他们不仅尽情地在山水之间享受美感,而且用自己所熟悉的艺术语言记载或表达这种美感。于是山水诗顺应而生,山水画也因此随之出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