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呢?闰年又是怎么来的呢?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04 11:36   点击:76  编辑:yyns   手机版

廿四节气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探究其起源和计入历法的过程,着实复杂――因为存在不少传说,发现者和发明者的籍贯又不同。影响大的涉及三位古人,分别是周公姬旦,他于河南登封创建了“周公测景(影)台”;西汉淮南王刘安,他于封地安徽寿县整理、纂辑了《淮南子》;还有四川阆中人落下闳。

落下闳曾参与西汉《太初历》的制订,这是司马迁和《汉书》都明确记载了的。《汉书・律历志》记载:汉兴,依张苍建议沿用《颛顼历》,“而朔晦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至武帝朝,公孙卿、壶遂和司马迁等人一致建言改历,议造汉历,“乃选治历邓平及长乐司马可、酒泉候宜君、侍郎尊及与民间治历者,凡二十余人,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与焉。都分天部,而闳运算转历。其法以律起历……”这就是首次收录廿四节气的国家历法《太初历》。

在竺可桢先生之前,清人赵绍祖认为廿四节气见于《逸周书》。他在《消暑录》中说:“一岁中二十四气,并见《逸周书》。《猗觉寮杂记》乃分举见于经史子类著,如《管子》《月令注》《诗笺》《国语》《南史》《初学记》所载,而尚不能备也。”

但竺可桢认为《逸周书》不可信,《淮南子》才是最早完整归纳和记载廿四节气的著作:“四季之递嬗,中国知之极早,二至、二分,已见于《尚书・尧典》……降及战国、秦、汉之间,遂有廿四节气之名目。廿四节气全部之名称,始见于《淮南子・天文篇》。《汲冢周书・时训解》虽亦有廿四节气之名,唯后儒王应麟等均疑此书为东汉人伪托,非周公之旧。”

《汲冢周书》即《逸周书》。好像是针对赵绍祖似的,竺可桢又将《管子》《月令注》,包括《大戴礼记・夏小正》中与之相关的记述都检阅了一遍。为显示后学超越前贤的读书的细密,他对惊蛰和雨水两个节气顺序的错置和倒置予以解释:“《淮南子》与《逸周书》均已先雨水而后惊蛰;至新旧《唐书》,则又先惊蛰后雨水;至《宋史》始,雨水在前,惊蛰在后。”

淮南王刘安是汉武帝刘彻的父辈,武帝因他雅好文艺而善意笼络,但刘安阳奉阴违,谋反而自杀在公元前122年,其整理、纂辑的《淮南子》一书不迟于这一年。而武帝改历,系元封六年(前105)下令,翌年历成,当年(前104)五月改年号为“太初”,颁布实施新历《太初历》。《汉书・律历志》曰:“汉兴,北平侯张苍首律历事。”和秦朝以十月为正不同,汉朝以十一月为首,“十一月,乾之初九,阳气伏于地下,始著为一,万物萌动……二十四铢而成两者,二十四气之象也”,以大雪开头、小雪为终,总的排序是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惊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再回首――《吕氏春秋》记录了十个节气的名称,《淮南子》完整记载了廿四节气,《太初历》首次在国家历法中收录了廿四节气。接着,《魏书・律历志》记载:“肃宗以历就,大赦改元,因名《正光历》,班于天下。”北魏《正光历》之廿四节气以冬至开头、大雪为终;又“因冬至虎始交后,五日一候”,遂正式入列七十二候。至此,作为历法里的廿四节气并七十二候,臻于完备。

刘安和落下闳整理创制的廿四节气固然有其所在地域的经验,但他们并非源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包括周朝和汉朝、西晋与北魏,都活跃在黄河流域,从来文献丰富,皆属皇家;刘安奉命整理文艺,获得宫室藏史及文献资料,有其正当理由。因此,《淮南子》完整记载廿四节气,是学术交流和运用宫室文献的结果。这一点,从七十二候草木虫鱼之动静反映的是黄河流域豫陕地界的表现,便可证明。落下闳虽然参与了《太初历》的创制,但由于归总人是邓平,七十二候自然也就不显著对应川北地界。

这就必须要说到周公姬旦和河南登封的古观星台了。今年6月21日夏至恰逢日食,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所在地登封市,当地人在“廿四节气核心传习地”――周公测景台祭周公。中原地区一直将此地视为廿四节气的起源地。周公的天文探索和发明创造,直接演化为秦、汉的遗产,而月令七十二候,至今仍对应太行中条和伏牛秦岭之间,大河两岸的风土物候。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今人好奇廿四节气反映出的天地律动,立足一小块地方再次实验,以验证古人和前人的经验,这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

项丽敏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用文字和影像记录的节气物候,颇具皖南特色,与经典的廿四节气有同有异。比如皖南同样称立春为“打春”,但与北方的“春雨贵如油”不同,皖南雨多,她在《山中岁时》里说:

进入雨水节气,季候随之启动了降雨模式。

“百年难遇水浇春”,这是民间的说法。这个说法颇为生动,尤其“水浇春”三个字,让人觉得空中有一只提着水龙头的巨手,看见大地草木萌动,鸟雀出巢,就吱扭一声旋动开关,浇洒起来,好比一个殷勤的花农,提着洒水壶,一遍一遍浇灌他的园子。

还有深冬,与黄河两岸说“十冬腊月”不同,皖南人曰“腊月黄天”。大寒节气时,项丽敏站在黄山的山脚下望雪:“比如这场雪,在城里只剩下薄薄的一层,无法造景,到山里就是另一个世界――从进入山门开始,便如同进入古代,进入唐、宋,或更古老的时空。”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颛顼发明的,颛顼中国上古部落首领,他根据当时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创立了更为科学实用的“二十四节气”。闰年创立于古代帝尧,精确算法创立者是祖冲之。

确切地说,应该是古代农民从长期农耕和生活中认识提炼出来的,后来引起了帝王颛顼的重视,便组织识字的人,把农民观察到的天象,进行精细化的整理,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有了二十四节气。闰年之说从春秋时期就有了,但是研究得不透彻,有很多问题也解释不通。于是祖冲之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进行了深度研究。

这个不能叫发明。二十四节气是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他们通过对一年四季的观察和总结,经过数千的沉淀总结出来的。

闰年是为了补时差,所以每四年就会多一天。它和二十四节气一样是经历了很久被推导出来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