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环食即将登场,这种天象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1-22 11:54   点击:259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环食即将登场,这种天象是如何形成的?

日环食形成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在宇宙和月亮运转的时候,月亮把太阳给挡住了,挡住之后月亮的阴影会形成一个影锥,而一影锥与地球相连接的区域,人们才可以看到这一次的日环食现象。这一次出现日环食现象我认为也比较正常,因为在每年的这个季节,地球上总会出现类似的天文现象,这是由于各个宇宙之间天体运转导致的一种正常自然反应而已。但是每一次出现这样的日环食现象,我认为对于人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并不多见,不仅能有效研究各个天体运转情况,而对培养天文人才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生活当中很多的知识其实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尤其是这样的天文现象的知识,虽然在书籍上能够给予很多的权威解释,但这样的知识学起来的意义价值并不大,必须要通过实地测试或者是通过真实去了解这样的现象,才能对人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天文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不仅对天文要有足够的兴趣和热爱,更重要的是对于天文知识的完全掌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有耐心的过程,因为天文知识不仅涉及星系之间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会涉及宇宙当中的知识,这对每一个爱好和学习天文的学生来说都非常困难。

总结:这一次地球出现日环食现象,也是今年唯一的一次出现。我认为出现这样的日环食现象是肯定不错的,而且人的一生当中能够碰见这样的天文奇观,也是有很好的运气成分在里面,所以每一次出现这样的天文奇观时,自己一定要倍加珍惜,否则一旦错过这样的天文景观,一生当中会很难再一次遇到。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地球绕太阳运行,月亮绕地球运行。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且太阳、月亮、地球都在同一直线或近于同一直线时,人在地球上看太阳,月亮就遮住了太阳的全部或一部分。这种现象就是日食。由于月亮距地球与太阳的远近有所不同,遮住太阳的部位和面积也不一样,所以日食又分为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三种 。

日环食是一种天文现象,是由于月球离地球比较远 ,不能完全遮住太阳 ,就形成了日环食 。

应该是某一个星球跟太阳和地球连成一条线,这个星球阻挡了太阳光。

二、500多年前的日全食是哪一年?

500多年前的日全食发生在1575年5月10日,将于今年7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可能是近百年来出现的最完美的一次日食,是在1991年到2132年之间发生的日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整个中国全食带里都能观测到日食从初亏到复圆的完整过程,这种情况是我国近70年来日全食观测仅有的一次,上次出现在1941年9月21日。日食天象是一种比较普通的天象,几乎每年都发生,只不过由于时间、地点、天气的影响,有时可见,有时不可见。

但壮观的日全食天象却是比较难得的。由于全食带是一条狭窄的影带,据估计,对于某一个城市或地区而言,平均每200多年才有机会被全食带扫过。在我国如果错过这次日全食,日全食全食带比较宽,宽度250公里,长度达到一万多公里,在5个小时内,日食带横扫东半球,其中全食时间最长的位置在太平洋中,可达 6分39秒,我国全食带内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4分钟以上的全食,大约从上午9时至9时37分不等。

日全食带先后穿过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北部、安徽、江西北部、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在上海入海。全食经过的省会城市有成都、重庆、武汉、合肥、杭州、上海,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由于地面暗如黑夜,公众可以看到群星璀璨的景象。

三、日环食的现象是咋形成的

日食主要有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环食三种。日食发生的原理是地球上的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日食必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朔)。这是因为只有在那一天,月亮才会出现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上,这样才有可能使月球挡住太阳而形成日食。同样地,月食一定出现在望日,即农历十五。

月球的直径为3476千米,平均轨道半径为384000千米,偏心率为0。0549,所以月球最近时离地球363300千米,最远为405500千米。通过简单计算可得的,月球的时直径最小为29。4分,最大为32。9分。太阳的直径为1392530千米,日地平均距离为1。4959亿千米,最远为1。521亿千米,最近为1。471亿千米,通过计算可得太阳的视直径最小为31。4分,最大为32。5分。这这里,我想楼主引入一个食分的概念,对于日食而言,食分并不表示太阳圆面被遮俺的面积,而是表示日面直径的被遮部分与太阳直径的比值。通过我以上的计算,可以得出当月球完全处于太阳之中但是分小于一时(此时月亮是直径一定小于太阳时直径),此时即发生日环食.

以下是月食形成的原因

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

月食

lunar eclips

月球被地影全部或部分遮掩的现象。月食一般都发生在望日,即夏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日,这时地球运动至太阳和月球之间,但并不是每个望日都可能发生月食,因为黄道和白道之间有交角存在,所以只有在望月夜,月球又走月食的连续照片,可见到地球影到黄道和白道交点附近时,地球上的观测者才能观看到月食。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当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就发生月偏食。而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时就可以看到月全食。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但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然而事实上半影月食是经常发生的,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

■月食

月全蚀月蚀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像,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份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现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在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

以地球而言,当月蚀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 180 度,所以月食必定发生在‘望’(即农历15日前后)。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 (称为黄道和白道) 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约 5 度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有哪几种月蚀?

月全蚀: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内时

月偏蚀:当月球只有部份进入地球的本影时

半影月蚀:此时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的光度极轻微减弱,所以较不易为人发现。

■月全蚀七步曲

月全蚀后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肉眼觉察不到。

初亏: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月球进入地球本影,并与本影第一次内切。

食甚:月圆面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的瞬间。

生光:月球在地球本影内移动,并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内切。

复圆:月球逐渐离开地球本影,与地球本影第二次外切。

半影食终: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

■你知道吗?

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著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蚀这种现象。

月食每年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年也不发生一次。

■月食与科学研究

最早的月食记录是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记录。中国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原理。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圆形而推断出地球是圆的。前3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纪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过通过月食来测定太阳、地球、月亮的大小。

月食的原理。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月食形成图

月食的过程

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月球刚接触地球本影,标志月食开始。

食既: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古时候,人们不懂得月食发生的科学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样,对月食也心怀恐惧。外国有人传说,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著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月食记录是世界最早的月食记录,其次是中国公元前1136年的月食记录。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早在1881年前,中国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就弄清了月食原理。公元前4世纪,亚里土多德从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的,而推断地球是球形的。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 和公元前2世纪的伊巴谷(Hipparchus)都提出通过月食测定太阳一地球一月球系统的相对大小。伊巴谷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测量地理经度。2世纪,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一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

日环食是日食天象的一种。由于地球绕太阳和月球绕地球的轨道都为椭圆形,使得太阳视半径和月球视半径不断在变化。 月球视半径小于太阳视半径时,月球就不会完全遮住太阳,但可以遮挡住日面中心部分并在其周围留下一个光环,这样的日食称为日环食。

日偏食,日食现象的一种。太阳圆面的一部分被月球圆面遮掩的现象。其原因是地球上的观测者进入月球的半影之中。在时间上,日偏食发生在日全食前后,对于一固定地点来说,平均每三年就可以看到一次日偏食。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太阳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

日食和月食与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位置直接相关;由于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明的星球,其本身也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亮其实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有机会到太空中看看我们的地球,你也会发现她比月亮更加漂亮。我们的地球是多彩的,同时它的光明也来自太阳,如果你在太空的位置处在地球背对太阳的一面,你也会看不到地球的模样。

从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时间来说,日食的时间往往在我们农历的每月初一,而月食就在每月的十五。俗话称“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因为每月的初一,月亮的位置正好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它是和太阳同时升起同时落下的,在农历上称为朔,也就是看不到月亮的日子,但是出于地球与月球公转的相互关系,有时月球就会与太阳、地球成为一条线,被月亮挡住了阳光的地区就形成了日食,完全见不到太阳的地区是日全食、部分能见到太阳的地区就是日偏食;还有在特定的时候,一定的地区可以看到月亮挡住了太阳中间部位,这就是日环食。这和月亮公转的近地点、远地点以及地球所处公转轨道的位置有关。

每月的十五是农历所说的望日,应该是月圆的日子,在太阳落下的时候月亮升起,太阳、地球、月亮也是在一条线上,地球夹在太阳和月亮之间,如果正好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往月亮的光线,地球的影子就投在了月亮上,于是就会出现月食,当然也会分为全食、偏食和环食

日环食其实是日食中的一种,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发生日环食时,物体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日环食是因为地球、太阳、月亮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因为月球体积小,而太阳体积大,所以月球只能挡住太阳的一部分,也就可以看到日环食啦,中间的被挡住的,就是月球造成的。那为什么还有日全食呢,因为有时三者之间距离较长,所以在地球上看,就变成全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