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0年不遇的洪水啥意思?
是指50年都没遇到的洪水的意思。说明洪水标准定高了,50年洪水标准的频率是P=2/100时,都没发生过大的洪水,也许洪水频率是P=5/100时,即2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可能性比较大。洪水标准是要通过严密的水文计算,通过演算推求5年一遇洪水,10年一遇洪水,20年一遇洪水,50年一遇洪水等等。而50年不遇表明没有那样大的洪水频率发生过。
二、冰川学的发展简史
把冰川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是由山岳冰川开始的,经过一段时期后逐渐开展对大陆冰盖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冰川学发展迅速。
初创阶段
冰川学起于对欧洲阿尔卑斯山冰川的研究。1772年,博尔迪埃首次描述了冰川冰的塑性。19世纪30年代及其以后,阿加西测量了冰川运动,最早指出山谷冰川最大流速出现在冰川中部,并向源头和末端递减;提出大冰期学说;阐述冰川搬运作用,首先提出终碛、侧碛、中碛等术语,为冰川学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学者发现冰川上存在着运动波的传递现象;利用热钻钻深200米,穿透整个冰川,确定冰川表面运动速度远大于底部;开始应用摄影测量方法绘制冰川地图和观测冰川变化。研究范围由欧洲扩展到亚洲和美洲等。
开创大陆冰盖研究阶段
1911年,科赫和韦格纳横贯格陵兰大冰盖,研究雪层,测量冰层温度;以后又首次应用地震法测量冰盖厚度,开创了大陆冰盖冰川学的研究。该阶段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研究侧重冰川水文等方向,较重要的有斯韦尔德鲁普的冰川热量平衡的观测研究,芬斯特瓦尔德对冰层块体运动的论述和阿尔曼对冰川的地球物理分类等。
综合研究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或多国合作研究大大促进了冰川学的发展。如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有103个站同时进行冰川观测,为全球冰川进退变化、冰川物质平衡等提供了大量可对比的资料。1965~1974年的国际水文十年,1975年开始的国际水文计划,以及国际南极冰川计划等,对冰川水文学、冰川气候研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冰川学的研究中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促进了物理冰川学的发展。如研究冰盖深钻孔中的冰岩芯,为恢复古气候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发展了同位素冰川学;应用雷达技术测量冰盖厚度;卫星影像对冰雪的监测;遥测技术纪录冰川范围和时间等。
中国冰川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1958年。4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及其以后组建的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联合各有关单位,对西部高山区的现代冰川和某些第四纪冰川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初步查明了中国冰川的分布及其规律和对河流的作用;提出了中国山岳冰川的分类;进行了冰川变化、雪崩、风吹雪、冰川泥石流等研究;解决了高山区公路建设中若干困难问题有些成果,如珠穆朗玛峰冰川地图、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进退预报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大连一方足球俱乐部昨天比分是多少
不是昨天踢的,是上个周六晚上踢的,比分是1:0,大连一方胜河北华夏,拉内吉在比赛快要结束时利用角球头球攻门。
lways
was, and it will neve
r change. I
t is the most patient
1:0,大连胜
复制粘贴:172.246.209.81
包括:
冰川学
①物理冰川学。
②水文气候冰川学。 包括冰川水文学( 又称冰雪水文学)和冰川气候学。
③地质地貌冰川学。包括冰川地质学和冰川地貌学。研究冰川与地表的相互作用及其地貌过程、冰缘现象、冰川沉积、第四纪及其
他地质时代的冰川问题。
20世纪中期以后,许多国家的冰川研究重点从山岳冰川转向对极地冰盖的考察和研究,尤其对南极大陆冰盖(地球上最大的冷源)
的研究。
把冰川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是由山岳冰川开始的,经过一段时期后逐渐开展对大陆冰盖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新技术的
应用,冰川学发展迅速。
初创阶段
冰川学起于对欧洲阿尔卑斯山冰川的研究。1772年,博尔迪埃首次描述了冰川冰的塑性。19世纪30年代及其以后,阿加西测量了冰
川运动,最早指出山谷冰川最大流速
出现在冰川中部,并向源头和末端递减;提出大冰期学说;阐述冰川搬运作用,首先提出终碛、侧碛、中碛等术语,为冰川学奠定
了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学者发现冰川上存在着运动波的传递现象;利用热钻钻深200米,穿透整个冰川,确定冰川表面运动速度
远大于底部;开始应用摄影测量方法绘制冰川地图和观测冰川变化。研究范围由欧洲扩展到亚洲和美洲等。
开创大陆冰盖研究阶段
1911年,科赫和韦格纳横贯格陵兰大冰盖,研究雪层,测量冰层温度;以后又首次应用地震法测量冰盖厚度,开创了大陆冰盖冰川
学的研究。该阶段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研究侧重冰川水文等方向,较重要的有斯韦尔德鲁普的冰川热量平衡的观测研究,芬斯特瓦
尔德对冰层块体运动的论述和阿尔曼对冰川的地球物理分类等。
综合研究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或多国合作研究大大促进了冰川学的发展。如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
理年有103个站同时进行冰川观测,为全球冰川进退变化、冰川物质平衡等提供了大量可对比的资料。1965~1974年的国际水文十年
,1975年开始的国际
水文计划,以及国际南极冰川计划等,对冰川水文学、冰川气候研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冰川学的研究中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促进了物理冰川学的发展。如研究冰盖深钻孔中的冰岩芯,为恢复古气候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并发展了同位素冰川学;应用雷达技术测量冰盖厚度;卫星影像对冰雪的监测;遥测技术纪录冰川范围和时间等。
中国冰川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1958年。4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及其以后组建的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联合各有
关单位,对西部高山区的现代冰川和某些第四纪冰川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初步查明了中国冰川的分布及其规律和对河流的作用;提
出了中国山岳冰川的分类;进行了冰川变化、雪崩、风吹雪、冰川泥石流等研究;解决了高山区公路建设中若干困难问题有些成果
,如珠穆朗玛峰冰川地图、喀喇昆仑山巴托拉冰川进退预报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