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包括哪些?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1-26 17:20   点击:110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包括哪些?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流速、水能等方面。影响水文的主要因素:气候。

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① 河流长度、流向 ② 流域面积 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④ 河网密度 ⑤源头、注入地、河道弯曲状况等(可不写)。影响水系特征的主要因素:地形。

水文定义:

用以表述水文现象的量值。如:水位、流量、含沙量、降水、蒸发、水质、水温等。(《水利科学技术名词》第一版)

水系定义:

地表径流对地表产生侵蚀以后所形成的河槽系统。由干流、各级支流及与河流相通的湖泊、沼泽、水库等组成。(《地理学名词》第二版)

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河流补给类型及水位。河流水系特征一般包括河流长度、流向、水系状况、流域范围、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形态和密度等。

二、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包括哪些

水文特征

1、含沙量,从河流流经的地区来看。

2、汛期,就从河流流经地区的气候条件。

3、结冰期、看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比如黑龙江,结冰期比较长。

4、径流量,从多方面考虑,比如汇入支流的多少,所处地域降雨量是否充足等。

5、水能,看河流的落差是否很大。

水系特征

1、河流长度、流向 

2、流域面积 

3、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4、河网密度 

5、落差或峡谷分布

扩展资料

河流的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都取决于流域内的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通过改变下垫面而产生影响的。

例如:人类砍伐植被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变大,(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升;植树种草会减少地表径流.河流水位涨落幅度变小,含沙量变小。硬化路面(水泥路面)会增加地表径流,河流水位陡涨陡落;铺设渗水砖会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涨落幅度变小。

修水库可以调节河流的流量,使下游水位平稳,减少下游河流泥沙含量。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水文特征

一、含沙量,从河流流经的地区来看

二、汛期,就从河流流经地区的气候条件看

三、结冰期、看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比如黑龙江,结冰期比较长.

四、径流量,从多方面考虑,比如汇入支流的多少,所处地域降雨量是否充足等.

五、水能,看河流的落差是否很大.

水系特征

① 河流长度、流向 ② 流域面积 ③ 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④ 河网密度 ⑤ 落差或峡谷分布。

三、水文特征包含哪些方面

总的来说,水文特征包括如下几点:

a.径流量(径流量大小和径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

b.含沙量

c.有无汛期/凌汛

d.有无结冰期

e.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f.流速

g.补给类型(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冰雪融水等)

h.水位

所以说,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河流补给类型及水位。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对应如下:

外流河水文特征

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

由降水决定的。夏季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也大。

汛期长短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产生凌汛现象的河流必须是有结冰期,且由低纬流向高纬,同时水量较大(凌汛是由洪水泛滥引起的自然灾害)。内流河一般不产生凌汛现象,因为内流河水量小,冬季有枯水期。

含沙量大小

外流河含沙量是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

而内流河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

有无结冰期

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的。最低月气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0℃以上无结冰期。

河水流速大小

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取决于流量和水位落差

基本都有地下水补给,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冰川融水补给,冬季有降雪,积雪春季融化补给河流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①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②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③结冰期:有无、长短

④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⑤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水位。

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水位的高低.

流量 汛期 含沙量 冰期

四、喀纳斯湖的水文特征

喀纳斯湖湖面海拔为1374米,蓄水量53.8亿立方米,列居中国淡水湖第三,湖泊最深处高程为 1181.5米,湖深188.5米 ,是中国最深的冰碛堰塞湖;湖泊两侧崖岩林立,断层痕迹清晰;湖泊平面上北侧呈北东向,南部形态呈北东南西相互交织的锯齿状,与区域北东南西向两组构造线一致,是第四纪冰川和构造断陷共同作用的结果。喀纳斯湖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泻入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最大降水带为海拔2100米。冬季漫长,降雪丰富,一般8月初开始出现霜冻。海拔1400米以上,8月下旬开始降雪;海拔3000米以上, 8月初开始降雪,一直到翌年5月下旬或6月初,降雪期长达8个月左右,积雪深度可达1―2米,降雪日数一般在73天以上,稳定积雪期在200天左右。雪线分布在海拔2850米左右。年蒸发量约1000毫米,与降水量大体持平。

喀纳斯湖空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一般为59%-90%,湿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森林内湿度一般可达90%以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