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态的生物有哪些?
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拟态包括三方: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骗者。这个受骗者可为捕食者或猎物,甚或同种中的异性。在宿主拟态现象中,受骗者和被模仿者为同一物。许多有毒、味道不佳或有刺的动物往往有警戒色,这点常为其他生物所模仿。动物具有与其他动、植物体或非生物体相似的颜色、形态或姿势称之为拟态。按其相反效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尺蠖蛾像小树枝似的不引人注目,因此称为隐蔽拟态或称为模仿(mimesis)。另一种是虻由于它具有像黄蜂一样显眼的色彩而欺骗了捕食者,诸如此类的拟态称为标志拟态或只称拟态(mimicry)。 拟态在昆虫类和蜘蛛类中极为普遍,在脊椎动物和植物中也很常见。如蝇类和蛾类模仿蜜蜂和黄蜂,可逃避鸟类的捕食;一种适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模仿另一种不适口或不可食的蝴蝶亦能逃生;两种不适口的蝴蝶互相模仿可共同分担被年幼鸟类在学习期间误食所造成的死亡率;寄生鸟类(如杜鹃)的卵精确模拟寄主鸟类的卵,可大大增加寄生的成功率;某些兰科植物的花瓣在形状、颜色和多绒毛方面模拟某些雌蜂的外表,可吸引雄蜂与之“交尾”,而得到有利于为其授粉的结果。拟态有一共同点:两个不同生物发生几乎相同的信号(形状、行为、发光、声音、气味乃至生物化学特征)为另一生物所接收,接受者对双方采取同一反应,对被模仿者采取此反应,对于接受者有利;对模仿者采取此反应则对于接受者可能无利。 与趋同进化不同,拟态中的选择因子必为另一生物,它被拟态所欺骗。拟态的几方常处于同一地区,但也可能模仿者和被模仿者相距甚远,借迁徙候鸟(受骗者)而联系在一起。拟态有时与伪装现象不易区分,但伪装者常是模仿背景以免为接受者所察觉,而模仿者却意求引起受骗者的特定反应。 编辑本段类型 拟态类型很多,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1、贝茨氏拟态 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大多见于鳞翅目昆虫。1862年,英国博物学家H·W·贝茨首次以假警戒色假说来解释巴西丛林中一些亲缘关系很远的蝶类之间在色斑上的相似性。他发现有些不可食蝴蝶与另一些分类地位相距甚远的可食性蝴蝶(粉蝶科)具有相同的色斑,而这些色斑在被拟者所属的属中是典型的,在拟者所属的属中则是不典型的,这说明拟者的警戒色是假的,被拟者的才是真的,这种拟态现象后来就被称为贝茨氏拟态。 贝茨氏拟态中的被拟者分布广、数量众多、显眼并具有不可食性或其他保护方式。被拟者的色斑通常是其所属分类群的典型色斑,而拟者的则相反。拟者和被拟者经常生活在同一地区和时间,这样捕食者便难以将两者分清。拟者与被拟者必须非常相似,否则易被自然选择所淘汰。拟者和被拟者的相似性仅限于可见的形态结构、色斑和行为等,不涉及解剖学特征。拟者的进化从一开始就需要一个大的表型的变化,所以大多数拟态图案是由单基因控制的。拟态发生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原模型的存在和恰当的突变的产生,也取决于模拟同一原模型的拟态种的数目,在没有其他拟态种时,拟态容易建立。
2、米勒氏拟态 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1878年,由德国动物学家弗里兹·米勒提出,故名。如,几种均不能吃的蝴蝶,彼此之间外形相似。米勒解释说,因鸟类必须通过亲身尝试才能得知某种昆虫不适口,几种均不适口的蝴蝶形色相似,这样便可减
二、哪些动物具有警戒色、保护色、拟态?
具有警戒色、保护色、拟态的动物
拟态:枯叶蝶节虫、叶蝉、兰花螳螂
美洲棕王蝶幼虫有毒,体节有棕色大斑纹。
保护色和警戒色的一组是:虎具有斑纹和黄蜂腹部的条纹。保护色的动物:北极熊、变色龙 斑马 绿色蚱蜢
三、拟态的昆虫有哪些
竹节虫,枯叶蝶,叶(虫修)等等。
昆虫的模拟对象大体有三类:一类是对受骗者而言是不可食、不好食(味道不好)或有毒的动、植物或环境中的其它物体,包括植物的枝、叶、花、果、有毒的甲虫、蝶类、石块、鸟粪、虫粪等。
另一类是对受骗者而言是可怕的动物,拟态者可模拟这些动物的形、色、味、声等,最典型的例子是拟态者模拟蛇头、蜂形、蚁形、兽眼等,使受骗者望而生畏。
第三类是模拟猎物、寄主或宿主的相关形态或特性,如蚁客模拟蚂蚁的形态或行为、化学物质等。一般一种模拟对象只被一种拟态者所模拟,也有一种模拟对象被多种拟态者模拟的。如一种木工蚁可以被一种管巢蛛、一种跳蛛、一种盲蝽和一种螳螂等4种节肢动物所模拟。
01 地球上生活着100多万种昆虫,同时也生活着许多昆虫的天敌。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昆虫为了躲避敌害,外表模仿另一种具备有效防御利器的昆虫,这种情形就是昆虫的拟态。
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昆虫形成了与生活环境相似的外表形态,这叫做拟态。通常它们拟态的对象是它们的天敌不敢吃、不愿吃或不喜欢吃的昆虫。但拟态一词在使用上常有些混乱,像竹节虫或尺蠖常常让自己看起来像一根枝条,隐蔽自己的存在,有人说这是拟态树枝的行为,其实这是利用自己生活的环境背景隐藏自己的伪装。
你见过尺蟆蛾的幼虫吗?它有5对腹足,在静止时靠后足扒住树枝。它的体色与枝干的颜色相似,就是连形态也像一根权生的活树枝。南方的竹林里有一类竹节虫,身体和足都很细长。它栖息在竹上时,就像枯竹上的枝权。有些竹节虫的体色还会随环境光线作明暗的变化。在亚洲东南部森林里,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木叶蝶,翅膀正面有鲜艳美丽的颜色,反面的颜色却像一片树叶。这片假的叶子上还可以看到“叶柄”、“叶脉”和类似锈病的斑点,简直真假难分。
昆虫除了能伪装成树枝、树叶外,它们还能伪装成其他动物。有一种虎天牛,不但能模仿胡蜂的体形和颜色,而且还能模仿胡蜂的动作;南美洲有一种卡里果蝶,它的后翅上的图形、形状和色彩很像猫头鹰的头部,使鸟儿看到后吓得连忙向后退。
昆虫采用了拟态的防御战术,很容易躲过鸟类的捕食或其他天敌的侵害,得以保存自己,这是它们得以生存的原因之一。
说蜥蜴的真是醉了,很多蝴蝶飞蛾的幼虫都是拟态的
竹节虫,枯叶蝶,叶(虫修)等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