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6 01:20   点击:286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为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广西境内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贵州、云南、西藏多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

二、中国北方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北方的岩溶地貌则是以构造冲蚀作用为主形成的。

华北地区古气候演化是由上新世早期“亚热带湿热气候”→上新世晚期“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早更新世早期“温暖带气候”→早更新世晚期“冰缘气候”→中更新世“温带潮湿气候”→晚更新世至今“温带半干旱气候”环境。

古气候对本区岩溶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至关重要,这套岩层在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中,曾反复出现多次干冷和暖湿气候的交替,极大地促进了岩石中的裂隙扩大和物理风化剥落的进程。

三、岩溶地貌特点?在我国分布与形成原因?

岩溶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溶蚀作用为主所塑造的各种地表和地下的地貌。山东省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岩溶地区之一,可溶性岩出露面积约为16200平方公里,广泛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在鲁东有少量分布。鲁中南地区的可溶性岩主要为古生界的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及白云岩。鲁东的可溶性岩主要是胶东群与粉子山群中的大理岩,以及蓬莱群香夼组石灰岩等,见于掖县、蓬莱、福山、牟平、栖霞一带。 山东的岩溶地貌是以溶蚀-侵蚀为主的温带岩溶地貌类型,以岩溶-侵蚀山地和丘陵为其总的地貌特征,山区中的河流表现为旱谷特征,在一定的地貌部位和高度部位发育和存留着石芽、溶沟、岩溶泉、溶蚀洼地与溶洞等岩溶形态。在可溶岩分布的海岸段,则形成海蚀-溶蚀为主的滨海岩溶地貌景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