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是风对干旱区的湖积或冲积平原吹蚀,形成的地面支离破碎的垄槽地形。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维吾尔语称雅丹,意谓具陡壁之小丘。高起的风蚀土墩作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风向平行。近年来研究表明,暂时性流水的冲蚀和湖水的侵蚀,也是雅丹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雅丹地貌以罗布泊西北楼兰附近最典型。
在中国内陆荒漠里,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20世纪初中外学者进行罗布泊联合考察时,在罗布泊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发现这种奇特的地貌,并根据维族人对此的称呼来命名,再译回中文就成了“雅丹”。雅丹在世界上许多的干旱区都可以找到,在中国也并不仅限于新疆。从青海的鱼卡向西通往南疆的公路沿途非常荒凉,在南八仙到一里平公路道班之间都可以看到“雅丹”,是西北内陆的最大一片“雅丹”分布区。但新疆的雅丹地形分布最多,除了罗布泊和古楼兰一带的雅丹外,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奇台的“风城”等也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雅丹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干旱区的湖泊,在形成历史中往往包括反反复复的水进水退,因而发育了上下叠加的泥岩层和沙土层。风和流水可以带走疏松的沙土层,对坚硬的泥岩层和石膏胶结层却作用有限。不过致密的泥岩层也并非坚不可摧,荒漠区变化剧烈的温差产生的胀缩效应将导致泥岩层最终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风和流水带走,演变为凹槽状;依然有泥岩层覆盖的部分相对稳固,形成或大或小的长条形土墩,雅丹地貌的形态逐渐凸现出来。形成雅丹的外力因素,一般认为是强大的盛行风在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是单一的主导因素。比如在阿奇克谷地东段的三陇沙雅丹,其走向是南偏东,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这就说明在这一片雅丹中,洪水起了主导作用;另外,有的雅丹,是风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龙城雅丹。
二、雅丹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风蚀还是水流侵
风蚀。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从已有研究来看,国内有3种分类系统。其中陈宗器按大小与形成年代将雅丹按形态分为迈赛(mesas,平顶山)和雅丹(yardangs);夏训诚按成因把雅丹分为风蚀为主的雅丹、水蚀为主的雅丹和先水蚀后风蚀的雅丹三类;郑本兴按雅丹地层地球化学组成不同形成的颜色差异分为黄色雅丹、白色雅丹和黄色雅丹。
三、雅丹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风蚀还是水流侵蚀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沟槽地貌的组合。水流侵蚀为次要,主要为风蚀。
四、雅丹是被风力吹蚀形成的吗?
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这一专业名词自斯文赫定(Sven Hed in)自1903年正式提出,并为地学工作者逐渐接受,进行研究以来,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五、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的本质区别是,丹霞地貌属于风蚀结果;而雅丹地貌属于流水溶蚀的吗?
不是雅丹地貌是由于风力侵蚀形成
丹霞地貌则是由流水侵蚀形成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