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大山是什么地貌?
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境内,离壮乡首府南宁市136公里。园内分布着完整的原始状态的亚热带雨林,可谓无山不绿、无峰不秀、无石不奇、无水不飞泉。这里不仅山清水秀石头美,而且植物种类有1890多种。空气异常清新,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16.2万个。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景观资源丰富,群山绵延,峭壁林立,沟谷纵横,飞泉流泻,林海茫茫,云雾缭绕,有奇峰、幽谷、溪泉、瀑布、密林、山花、云海等自然胜景以及取材拍摄于十万大山的电影《英雄虎胆》中阿兰姑娘等动人的神话传奇,集“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清凉、黄山之苍莽”于一身,呈现出幽静、神秘、峻险、古野的自然景观。
十万大山,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重要气候分界线。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西南伸入越南。长 170多公里,宽15~30公里。山体海拔千米左右,主峰莳良岭1462米,是桂南最高点。十万大山区是中生代以来凹陷构造的负单位。中生代红色岩系(砂岩、页岩、砾岩)沉积厚度大,分布广,第三纪以来褶皱断裂上升,成为广西最年轻的褶皱山脉。山势南高北低,南部由1 200~1400米的山脊组成十万大山主轴,地势向北逐渐降低,依次出现850米、700米、 550米、400米等数列单斜山地及丘陵面。河流多为顺坡面发育而向北流,属郁江水系。由于多列单斜地形的影响,河流多沿错动的断裂各地及两单斜山地之间发育,河床曲折急剧转弯与平直相间,多险滩。山地南侧河流短小,独流入海。
"喀斯特地形"具体是指的什么??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喀斯特一词取自南斯拉夫西北部喀尔斯高原地名,19世纪中叶被引进为喀斯特区一系列作用与现象的总称,现已成为国际通用术语。中国喀斯特现象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2400年前。距今约300多年前徐霞客已专门研究并记述了南方喀斯特地形与洞穴。
喀斯特地地貌特别受岩性为主的地质背景及气候为主导的地理环境的控制。其基本类型,按岩性分为碳酸盐岩喀斯特、石膏和盐喀斯特;按存在形式分为裸露型、覆盖型和埋藏型喀斯特;按发育程度分为全喀斯特、半喀斯特或流水喀斯特;按气候地貌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喀斯特;按垂直动力带分为渗流(充气)带、浅潜带(饱水)带和深部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特殊性又在于它不仅有地表的,而且有与其成因联系的地下喀斯特形态――洞穴。喀斯特地貌是长期发育的产物。地表形态类型属正地形的主要有峰林、孤峰、残丘、喀斯特丘陵和石芽。负地形主要类型有落水洞、斗淋、竖井、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波立谷、喀斯特平原、喀斯特峡谷、溶沟和溶隙等。地表正、负地形间及地表与地下喀斯特类型间常有成因联系,构成一定的地貌组合。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2007年6月27日,正在此间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审议,同意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