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土默特平原成因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7-08 20:04   点击:24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土默特平原成因

这几天人不是很多

黄河三峡又称准格尔大峡谷,中国大地貌第二阶梯上的一个显著下沉,黄土高原、蒙古高原、阴山、太行山脉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黄河流经准格尔197公里。山河入怀,天地为抱。黄河两岸山脊蜿蜒起伏,内外两列明代长城呈一线延伸。一城锁河,三地禁锢,成为黄河三峡的地理与人文标志物。

黄河三峡岸断千尺,峻崖悬空,最窄处河距仅50米,为黄河最狭窄处。高峡长谷,龙口衔蒙、晋、陕,一河两岸,鸡鸣三省;龙脊则横贯草地、沙漠,长城内外,天堑平湖;龙垂亦达上中游分界处,大河上下,忽而峰直壁立,忽而疏坡朗岸,开合万千。

龙口、龙脊、龙垂大峡谷群,著称黄河三峡。天地造化,山水演绎,造就了一段带砺河山的自然传奇。是一处兼得天工造化、人文雕琢、历史垂青的三重恩宠之地。大河是象征、是隐喻、是意象、是展示、是流动的生长的背景;而长城则是一卷古籍、一幅历史画卷、一道沧桑的年轮、一轮幽远的明月、一阕无韵的离骚。

少了灌丛树木的遮挡,大峡谷愈发得辽阔,蓄满水的河道,依旧蜿蜒曲折,却比河套平原明亮了许多。高峡长湖,肃穆庄重,安卧在山脊之上的老寨墙,一直延伸到岸边的断崖。苍山凝重,一黛澄碧,山呼水应,衬托得天地也呼之欲出,构筑成一幅油画般的山水胜景。

土默特平原豁然开朗,鄂尔多斯高原赫然挺立,黄土高原迎面扑来,高天厚地。到准格尔,大河上下,地理上泾渭分明;长城内外,文化上水乳交融。

二、土默特平原的诗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鲜卑族间流传的一首民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①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

②阴山――即阴山山脉,今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qióng)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

④野――在这里应读为yǎ。

⑤见――通“现”,读 xiàn,呈现、出现。

【译文】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三、土默特平原面积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

地名:九原区 隶属:包头市

行政代码:150207000000 代码前6位:150207

长途区号:0472 邮政编码:014000

车牌号码:蒙B 行政级别:市辖区

人口数量:约24.52万人 人口密度:288人/km2

辖区面积:850平方公里

九原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环绕包头市区,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东与土默特右旗相邻,西与乌拉特前旗接壤。总面积1776平方千米。总人口22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14060。代码:150207。区号:0472。拼音:Jiuyuan Qu。

行政区划

九原区辖1个镇、5个乡、1个苏木:沙河街道、兴胜镇、麻池镇、哈林格尔镇、哈业胡同镇、沙尔沁镇、阿嘎如泰苏木。

历史沿革

1999年8月10日,民政部批准(民发[1999]22号)将包头市郊区更名为九原区。

2000年,九原区辖4个镇、9个乡、1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7759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沙河镇 29419 沙木佳镇 26370 兴胜镇 16525 麻池镇 16267 沙尔沁乡 16637 古城湾乡 12571 后营子乡 13284 前明乡 14789 新城乡 35305 哈林格尔乡 16626 哈业胡同乡 11839 哈业脑包乡 17724 全巴图乡 5657 阿嘎如泰苏木 1398 包头市农垦集团公司虚拟乡 35604 包头市红旗农场虚拟乡 3255  包头市奶业公司虚拟乡 4323 

?年,九原区行政区划一览:(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资料。根据当时《内蒙古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沙河镇:辖 黄金、育才、万达、华融、果园、花园6个社区居委会;第九居委会。

莎木佳镇:辖 黑麻板、公积板、莎木佳、杨圪塄、鄂尔格逊、小巴拉盖、东园7个村委会。

兴胜镇:辖 二道沙河南村、二道沙河北村、二道沙河西村、三道沙河、四道沙河、永和窑子、羊山窑子、沙尔庆窑子、宏庆德、笸箩铺、王老大、顶独龙贵、兴胜窑子、东达沟、西边墙、庙圪堵、黄草洼、前营子、后营子、马场、王应基、二相公、大庙、鸡毛窑子、开洲窑子、青山26个村委会。

麻池镇:辖 新胜、麻池、武家、古城、永茂泉、沃兔壕、西脑包、毛凤章、同官、小召湾、交界营子、黄草洼、郑二窑子、王大汉14个村委会;农业公司。

哈业胡同镇:辖 哈业胡同、永丰、新胜、前进、柴脑包、民胜、打不素7个村委会。

沙尔沁乡:辖 永富、阿都赖、沙尔沁一村、沙尔沁二村、沙尔沁三村、海岱、土合气、大巴拉盖、官地9个村委会。

古城湾乡:辖 阿善沟门、东富、东坝、章盖、什大股、南海、邓家营7个村委会。

新城乡:辖 甲尔坝、新城、赵家店、边墙、前口子、色气湾、二海壕、银匠窑子、当铺、玉泉、井卜石、尹六窑12个村委会。

哈林格尔乡:辖 厂汉、油坊、哈林格尔、官将、兰桂、乔圪堵、新河、山羊圪堵、王家圪旦、打不气、土黑麻淖一村、土黑麻淖二村、土黑麻淖三村、全巴图、索家圪旦、三岔口、花圪台、哈业色气、前进、南圪堵、唢呐、上段四圪堵、下段四圪堵23个村委会。

哈业脑包乡:辖 乌兰计一村、乌兰计二村、乌兰计三村、乌兰计五村、乌兰计六村、乌兰计七村、乌兰计八村、乌兰计九村、哈德门、卜汉图、打拉亥上村、打拉亥下村、背锅窑子、哈业脑包、新光一村、新光三村、新光四村、新光五村、新光六村、新光七村、新光八村21个村委会。

阿嘎如泰苏木:辖 梅力更、阿贵沟、柏树沟、卜尔汉图4个嘎查。

红旗农场:辖 场区、二连、四连、六连、七连、九连。

农垦集团公司:辖 第一分公司、第二分公司、第三分公司、第四、五、六分公司、第七分公司、第八分公司、第九分公司、第十分公司、第十一分公司、第十二分公司、第十三分公司、共青小区、场区、青年农场场区、青年农场永茂隆村、青年农场李村。

九原区辖7个镇、3个乡、1个苏木:沙河镇、莎木佳镇、兴胜镇、麻池镇、新城镇、哈林格尔镇、哈业胡同镇、沙尔沁乡、古城湾乡、哈业脑包乡、阿嘎如泰苏木。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九原区人口数量为24.52万人,位列包头市各旗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内蒙古各旗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9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003位。

2017年2月,九原区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04年,九原区上榜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名单。

四、土默特平原地图

土默川平原(呼和浩特地区)原始的建材和建筑业,以托克托县海生不浪新石器时代的一个村落遗址为例,根据发掘的其中一座房屋遗迹推测,当时房屋的建筑材料大体为:木材、泥土、苇草、石灰、绳索和柳笆等。其整个房屋设计为半地穴式并呈正方形,南面设一门,与西北墙角连接有一灰坑;屋顶呈人字形或四角尖锥形,屋内面积约20平方米左右,地面抹有一层石灰,中央有灶炕痕迹,等等。

  土默川平原的史前先民从洞穴走出,住进自己盖的房子,从不定居生活变为定居生活,似乎意味着他们从狩猎生活渐变为农耕生活。但据记载,从夏、商、周乃至春秋战国时期,土默川平原主要活跃着荤粥、鬼方、土方、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当时的平原成为一个“大牧场”,而不是一个“大农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该地区的农耕文明出现了某种断层?

  战国时期,土默川平原出现了第一座城市——“云中”(位于今托克托县境内)。该城是赵国为屯兵打仗而兴建的军事性城堡。其周长8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城墙建造工艺采用板箱式填土夯实筑墙法(类似“干打垒”),城内建筑所用建筑材料主要为:土、木材、石灰、柳编、柴草、石料、砖、瓦和铜铁等。其与蜿蜒于阴山南麓的赵长城一道,构成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防线。并且留下了“胡服骑射”这一著名的历史故事。

  “云中”的出现,表明当时土默川平原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在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平原南部的盛乐城则为该地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有关文章介绍,公元338年,拓跋鲜卑建都盛乐(位于今和林格尔县境内)。拓跋鲜卑以此为中心发展农牧业生产,建立起著名的北魏政权。雄浑壮阔的《敕勒歌》便产生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该地区的建筑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当丰州城(位于今呼和浩特市白塔村一带)伫立于土默川平原东部(据载,其建于辽应历十年,即公元960年)之时,已是一派“山边弥弥水西流,夹路离离禾黍稠”的田园风光了。据称丰州是辽、金、元各代在大黑河流域建立的政治军事重镇,也是中原地区同该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汇合点。当时城内居民众多,街巷相连。辽人堪称建塔高手。城中最著名的建筑是建于辽代的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体现了当时该地区建筑业的最高水平。

  而当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耸立于土默川平原时,已然是明朝的光景了。和平的再现,使平原因长期战乱造成的城池荒芜、人烟稀少的惨状开始有所改观。约1527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仿照元大都的样式,开始兴建一座名为“库库和屯”(呼和浩特,即归化城)的城市。该城竣工后,其城池周长2.4里。在高达2丈的城墙上,建有四座角楼、两处望楼和南北城门。后来城内外出现了大量召庙,该城由此享有了“召城”之誉。又由于该城在清代发展成为华北地区的重要商埠,也便有了“商城”之谓。

  纵观土默川平原的建筑,从史前先民的半穴式房屋到清代的四合院民居,以及各种城池和宗教建筑,期间历经了数千年。而其建筑文化的发展总体呈现出渐进模式,当然有时也会出现城市毁于战火(如丰州城)或某类建筑物“井喷”现象(如明清时期大量建庙),从中亦可触摸到该地区经济、文化、艺术、宗教、军事等的发展脉络。此外,其在各历史时期的各种建筑,基本上是就地取材。这些建筑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兼顾美观。

  土默川平原地处风土粗莽的塞北,其建筑文化缺乏江南建筑文化的精致和优雅,总体散发出一种粗莽之气。在出现大量中原样式建筑的同时,也吸取了其他地域的建筑样式。譬如明清时期的一些召庙建筑,便融入了藏式建筑样式。当地的乡村民居也极具地域特色,如有俗称“一出水”的屋顶,以及厚实的土坯墙和屋内的火炕等,可谓冬暖夏凉,适应了当地气候

五、土默特平原气候特征

包头市九原区的邮政区码:014060九原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地处土默特平原与河套平原的结合部。

六、土默特平原 敕勒川

敕勒川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作为内蒙古博物院分院,总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为1.8万平方米,总投资为2.2亿元人民币,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座以区域性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博物馆。2020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

博物馆共分历史厅、革命史厅、民俗厅、成就厅、临展厅、城市产业未来厅以及共享序厅7大展区,馆藏汉、北魏、唐、辽、金、元、明、清各类文物真品、图片书画以及民俗物品3000余件,全景展示了敕勒川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各类代表性文物,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敕勒川文化多姿多彩的历史脉络,重点演绎了敕勒川地区悠久而厚重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西口文化、黄河文化和土右旗的二人台戏曲文化;立体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右旗建设的辉煌成就;精彩再现了敕勒川地区特备是土右旗魅力无限的民俗活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