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河冲积平原增长速度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浸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二、黄河冲积平原在哪里
1 .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黄河自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改道以来,携大量泥沙淤海造陆形成的,位于华北地台区济阳坳陷的东北部,是中、新生代的一个沉降区,在第四系海相沉积物上覆盖一层河相沉积物,这种二元结构沉积物特性,深刻影响该区土壤积盐状况和盐碱特性。
2 .大气降水、黄河水侧渗、引黄水、海水侵染和风暴潮侵袭给黄河三角洲带来大量的水分和盐分,成为土地盐碱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所有进入三角洲地区的水分和盐分都经过土壤进入地下水系统,抬高了地下水位。由于地势低平,区域径流滞缓,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区域土壤向积盐方向发展。
3.黄河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盛行区,多年平均气温11.7~12.6℃,降水量530~630mm,蒸发量1750~2430mm,大气蒸发可使土壤水分汽化,促使地下水补给土壤水,成为土壤水盐向上运动的动力条件。黄河三角洲蒸降比达到3.5左右。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值大于1时,说明土壤水的毛管上升运动超过了重力下行水流的运动,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类随水流上升蒸发,浓缩、累积于地表。在一般情况下,气候愈干旱,蒸发愈强烈,土壤积盐也愈厉害。
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一年内干湿交替,降水集中。从而引起土壤的季节性积盐和脱盐。春季干旱多风,强烈蒸发,土壤表层盐分大量积累;到了雨季,盐分受降水的淋洗,土壤表层发生脱盐;雨季过后,随着蒸发的逐渐增强,土壤又开始下一周期的积盐。从而造成土地盐碱化的年内动态变化。
降水不仅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也很大,平均相对变率为21%~23%,降水最多年为最少年的2.7~3.5倍,造成了黄河三角洲洪、涝灾害频繁,洪沥顶托,加重土地盐碱化。
4.黄河三角洲土地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区域地下水位的升高,区域地下水位的抬高反过来又加剧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进程。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的社会因子主要包括:盲目垦荒 粗放经营;植被破坏;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导致地下水位抬高
三、黄河冲积平原有哪些
是的。
华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势平缓倾斜。由山麓向滨海顺序出现洪积倾斜平原、洪积一冲积扇形平原、冲积平原、冲积一湖积平原、海积一冲积平原、海积平原等地貌类型。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构成了华北平原的主体,即黄河冲积扇平原;淮河中下游平原;海河中下游平原;滦河下游冲积扇平原。
四、黄河冲积平原叫什么平原
黄河冲积平原面积约为5400平方公里!
黄河冲积平原是指黄河入海口携带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由于黄河入河口历史上多次变迁,一般所称“黄河三角洲”,多指近代黄河三角洲,即以垦利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支脉沟口的扇形地带为近代黄河三角洲,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其中5200平方公里在东营市境内。
五、黄河冲积平原土壤
可以。
“以前用井水浇地得用一天时间,现在用黄河水浇地速度快多了,4个小时就能浇完,土壤也不板结,特别喜人。”这是禹城一位老农说的话。
当地的有关部门,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认真解决好农村引黄灌溉水源这件足以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民以食为天,只有粮食安全得到保障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六、黄河冲积平原的形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形成的。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流入海洋。由于受水海域较浅,巨量的黄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填海造陆速度非常快,致使河道不断向海内延伸,河口侵蚀的基准面不断太高,河床逐年上升,灌洪排沙能力逐年减弱,当淤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尾闾改道,另处入海,这种情况在每个周期内都会发生一次,逐渐淤积,形成现在的黄河三角洲。
七、黄河冲积平原每年增加多少
黄河形成的冲积平原有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夏平原,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平原,这些地方都是在黄河的上游,是由黄河的泥沙沉积而成的。在黄河的中下游地区,由海河黄河淮河冲积而成的黄河中下游平原,就是华北平原,黄河是宿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八、黄河冲积平原图片
黄河冲积平原是盐碱地。
河套平原海拔900~1200米,地势由西向东微倾,西北部第四纪沉积层厚达千米以上。山前为洪积平原,面积占平原总面积的1/4,余为黄河冲积平原。
因多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已进行综合治理。
银川平原位于贺兰山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地质构造上为断陷盆地,经黄河及平原湖沼长期淤积而成。现在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排水不畅,土壤盐渍化较严重。
九、黄河冲积平原范围
黄河在河南境内流经8个市区。
它们是三门峡、济源、洛阳、郑州、焦作、新乡、开封、濮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十、黄河冲积平原地层特征
黄河三角洲:黄河在山东利津县以下冲积而成的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
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利津县以下冲积成的三角洲。以利津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口、主体在山东省东营市境内的呈扇状三角形的地区,面积5,450平方公里。地面平坦,在海拔10公尺以下。三角洲顶部和中部土壤脱盐较好,已成为农耕区。高程4公尺以下的沿海低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强,大部仍为荒地。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口门附近淤积,形成河口的沙嘴及其两侧的烂泥湾。烂泥湾内水深1∼2公尺,浮泥受潮水冲淤漂游不定,鱼饵特别丰富,是鱼类产卵的良好场所。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