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江平原湿地的作用
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比,三江平原湿地多,有最大的三江湿地
二、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大的原因包括
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沼泽区在东北三江平原。
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个植被型,可分为14个群系纲、50个群系。
三、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中国三江平原是指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由于长期的构造下陷和三江的泥沙堆积,所形成的低洼平坦的平原。
横亘于中部的完达山脉将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即狭义的三江平原或合江平原;南部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一湖积沼泽化平原,面积8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一兴凯平原。合江平原三面环山,西为小兴安岭支脉青黑山,南为完达山支脉分水岗,东为完达山主脉那丹哈达岭。
四、三江平原湿地自然保护区
三江平原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三江湿地属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依地形的微起伏形式纵横交织,构成丰富多彩的湿地景观,堪称北方沼泽湿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少见的淡沼泽湿地之一。该湿地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第三名。
五、三江平原湿地在哪
三江平原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三江湿地属低冲积平原沼泽湿地,依地形的微起伏形式纵横交织,构成丰富多彩的湿地景观,堪称北方沼泽湿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少见的淡沼泽湿地之一。 三江平原素称“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顶端境内河流纵横,泡沼遍地,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拥有大约2400个野生动植物种,其中23个动物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聪明列为全球濒危物种。在过去没有人为干预的自然状态下,三江平原面积曾达到500万公顷,泛洪平原生态系统由苔草沼泽、芦苇沼泽、湿草甸、牛轭湖、河边灌柳及杨桦林组成。沼泽在生态平衡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沼泽资源丰富的三江平原对地区性气候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起着重要的“生物水库”作用,对渔业和芦苇业也有重要作用,该地区丰富的泥炭资源还可以大量开发作为有机肥料。三江平原沼泽发育于低平原上,在我国沼泽中独具特点 三江平原湿地 。在水文作用方面,河漫滩的沼泽能消减洪峰,均化洪水过程,调节作用甚至可以与森林媲美。在调节气候方面,沼泽能使其广大的毗邻地区空气温度相对增高。沼泽还可以影响大气圈的气体组成,地球上的沼泽植被每年向大气圈释放1.6×10^8吨氧气,同时可以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沼泽能够有效地增加地表糙率,阻止侵蚀危害的继续发展。 完达山脉将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的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亦即狭义的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湖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8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兴凯平原。 狭义的三江平原是黑龙江中游山间盆地的一部分,三面环山,西为小兴安岭支脉青黑山,南为完达山支脉分水岗,东为完达山主脉那丹哈达岭,属中新生代内陆断陷。在复合的褶皱基底上堆积有千米以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盖层,第四系的厚度一般为120~200米,最厚可达280米。除东部地表有3~17米厚的粘性土层外,主要为冲积砂和砂砾石,成为富含地下水的孔隙含水层。海拔45~60米,抚远三角洲最低仅34米,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总坡降0.10‰左右,河流蜿蜒于宽广的河漫滩上。主要地貌类型为阶地和河漫滩,沿西部和南部边缘为裙状冲、洪积倾斜平原,不同类型间多缓慢过渡,同一类型地面起伏一般仅0.5~2米,平原上仅见少数孤山残丘,广布碟型和线型浅洼地,切割微弱,除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外,中小河流皆为平原沼泽性河流,且多为沼泽植被所覆盖。 穆棱-兴凯平原北与完达山南麓接壤,西为肯特阿岭。区内第四纪沉积物以冲积、湖积砂和砂砾石为主,厚10~150米,地表有1~4米厚的粘性土盖层。海拔55~95米,北和 三江平原湿地 西部有10~20米高差的波状起伏,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坡降0.6~0.1‰,穆棱河滩地和湖滨滩地宽广,地面普遍沼泽化。 气候 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400~2500小时,1月均温-21~-18℃,7月均温21~22℃,无霜期120~140天,10℃以上活动积温2 三江平原湿地 300~2 500℃。冻结期长达7~8个月,最大冻深1.5~2.1米。年降水量500~650毫米,75~85%集中在6~10月。 地貌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 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环境状况 现在,三江平原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广大林区、农村和大部分农场的大气质量均属清洁级水平;除部分河段外天然水质良好。天然沼泽湿地面积尚有134.7万公顷,是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已建成6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3个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保护的濒危水禽是丹顶鹤与天鹅。 收获 三江平原的收获季节最让人向往,在广袤的田野上,渠道纵横、农机轰鸣、稻花飘香、麦浪滚滚,一个个领先全国机械化水平的现代化农场,生机勃勃,忙碌而殷实。冬日的三江平原又是寂静、闲适的,冬季有多么漫长,农闲就有多么漫长。在这片无数知青奉献了青春和汗 三江平原湿地 水的土地上,已有10个沿江县市作为一级口岸面向东北亚开放,生活安逸、祥和的老百姓开始梦想着更美好的未来……
六、三江平原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有哪些
三江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地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东端受人为干扰程度最小的湿地生态系统。境内有大小河流50多条,湖泡200多个,江心岛26个,沼泽化的草甸为和岛状分布的森林,都使这里保持着原始自然的状态。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植被、水文条件,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天然乐园。三江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为东北地区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洪涝灾害控制及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七、三江平原湿地萎缩对其服务功能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
三江平原多沼泽的原因:
1、来水多:区域内降水丰富;多河流汇集,凌汛易产生河水泛滥;春季多季节性积雪融水。
2、上不去:纬度较高,年均温低,蒸发弱。
3、下不去:地下有季节性和永久性冻土层,不利于下渗。
4、流不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拥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并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形成了三江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保持着原始面貌的淡水湿地。
这里是东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停歇地和繁衍栖息地,是近两千种植物、鸟类、鱼类、兽类的保护地。吸引着罕见的东方白鹳、丹顶鹤、中华秋沙鸭来些筑巢安家。粼粼水光中,常有雁鸭、鸳鸯成群结队地嬉戏。
扩展资料:
三江平原的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
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
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此外,三江平原还有丰富的鸟禽资源和泥炭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
八、三江平原湿地保护措施
对三江平原湿地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既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改善黑龙江省及东北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政府间双边协定的需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了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原则及目标,分析了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各种影响因素。对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政府管理、政策导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进行了三江湿地资源保护性开发模式的研究。提出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工作原则。对三江平原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长远规划,推出三江平原湿地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案设计,认为应在科研与综合的规划研究、建立强 有力的政府管理部门与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开展湿地社区共管、生态旅游、发展生态安全型农业、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湿地保护工作的决策者提出了一个合理化的建议。 黑龙江省政府、省政协对三江平原湿地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给予了高度重视。2002年和2004年,省政府、省政协分别组织专家对全省的湿地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保护湿地的具体意见。当地垦区早在1999年就决定全面停止开荒,然后又实施了退耕还林、还湿、还荒。但目前仍有人明目张胆地在湿地里开荒。挠力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乌苏里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因此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代管乌苏里江自然保护区的程科长指出,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有人开垦保护区湿地2700亩,现已种上大豆。当地环保局的同志曾对此人开荒行为进行了制止,但毫无效果,因为他们无权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当地环保部门的同志说,按照执法程序,应该由当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执行,但目前乌苏里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只由八五九农场环保科长程显友一个人代管。一个人管3900公顷湿地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由此暴露出湿地管理的问题。八五九农场的张场长说,“湿地形成要上万年的漫长时间,看着湿地被开垦真叫人心疼啊!保护湿地我们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007年8月29日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灾难给我们提供了有关环境的惨痛教训,飓风“卡特里娜”导致新奥尔良这座海滨城市全面摧毁,经济损失惨重。能帮新奥尔良对付暴风雨的缓冲带——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湿地被开发商不计后果地开发破坏了。新奥尔良或许是美国的不可持续发展——因破坏环境而最终带来高昂代价的人类活动最触目惊心的例子。此事使我们联想到三江平原湿地目前的状况,如果还肆意破坏,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挽救,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呢?三江平原肆无忌惮的大规模开发也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实例。保护三江平原湿地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全社会的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使三江平原湿地不再重演大开发的悲剧,依法治湿,严惩开荒者,打开堤坝,放开河流使湿地不再干枯
九、三江平原湿地形成的原因
三江平原境内人口860万左右,人口密度为79人/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面积最低的平原。
三江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400~2500小时,全年平均气温1~4℃,7月均温21~22℃,年降水量500~65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10月。属于典型的雨热同期气候,非常适合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种植的生长!
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长期泥沙堆积形成的平原,三大江交汇于此,水资源充足。
三江平原地区人口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多,正是因为三江平原地广人稀,适宜农业发展,国家在这里建立了重要的商品粮保障基地!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