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余干县忠臣庙景区门票(江西余干忠臣庙还收费吗)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1-08 13:25   点击:19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江西余干忠臣庙还收费吗

陈友谅手下大将当属赵普胜、张定边,两人中又首推赵胜普,朱元璋当年害怕他的勇武,设离间计,陈友谅杀了赵普胜,自毁长城,最终一败涂地

康泰,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陈友谅抚州守将邓克明被吴宏所攻,他派遣使者投降,其实是伪降,目的是等待救援部队。吴宏的上级邓愈探知其情,派出敢死队几百人,夜驰二百里,在天亮时随着人流进入城池,占据了有利地形。邓克明慌忙之中单身脱逃。后见合围益密,于是不得不投降。同时,陈友谅的丞相胡廷瑞顺风使舵,向朱元璋献出了龙兴路所有辖区的印信。朱元璋改名为洪都府,以邓愈为江西行省镇守这里。邓愈安排邓克明的投降部将祝宗、康泰率军一起镇守。祝宗、康泰是迫于形势投降的,不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久,他们率部反抗朱元璋的统治,偷袭洪都,杀死了那里的一个大官叶琛。朱元璋闻讯大怒,命徐达率军前往洪都,随后,徐达处死了他们。

 

 张必先,生卒年不详,湖北黄蓬镇(今属洪湖市)。他是陈友谅把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外号“泼张”。陈友谅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称帝后以张必先为丞相。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死去后,朱元璋进围武昌四个月,攻不下城。1364年春,朱元璋再次从建康出发,亲自临敌指挥。其间,汉军丞相张必先自岳州率军来赶援,朱元璋派遣常遇春率军突然中道攻袭,活捉了这位外号“泼张”的骁将。常遇春押着张必先来到城下,向上喊话:“汝所恃者,惟‘泼张’一人,今已为我所擒,尚何恃而不降!”张必先一脸土色,仰头向上,对张定边喊话:“吾已至此,事不济矣,兄宜速降为善。”武昌陈理投降后,张必先与陈友谅旧臣罗复仁抱头大哭。

  饶鼎臣,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陈友谅部将,从湘潭退驻茶陵抵抗明兵,后为明大将常遇春、徐达所败,投降。后起兵反抗朱元璋,被杀。

丁普郎(?—1363年),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人。明朝开国将领。最初是红巾军徐寿辉的部将,后成为陈友谅的部将,守卫小孤山。陈友谅杀死赵普胜后,丁普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看出陈友谅这人是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于是偷偷与傅友德一起投降朱元璋。被朱元璋任命为枢密院同知,立下很多战功。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跟从朱元璋援助南昌,又与陈友谅战于康郎山。他在战斗中身上负伤十多处,后被陈友谅军士偷袭,砍掉了他的脑袋,身躯仍屹立不倒作战斗姿态。朱元璋事后赠他名誉职位:柱国上将军,封济阳郡公,在余干建了康山忠臣庙,供奉了他的排位。《大明英烈传》中称其为“双钁大将丁普朗”。子世袭千户,祀乡贤。

傅友德,(?-1394)其先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南)人,汉族,后徒居砀山(今安徽砀山东)。少骁勇,善骑射,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他随李喜喜入四川,后归降明玉珍,玉珍不用,投奔徐寿辉,为其“四大金刚”之一。后为陈友谅手下大将,赵普胜被陈杀后,他和丁普郎一起率军投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攻江州,傅友德率众降。朱元璋奇其才,使将兵攻取庐州。鄱阳湖之战,他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后负伤,又指挥军士迎击陈军于泾江口。次年,从常遇春攻卢州(今安徽合肥),得胜后又从征武昌,率数百人勇登高冠山(今蛇山),夺取全城制高点。克武昌后,官拜雄武卫指挥使,继而转战江淮、北方等地,因战绩彪炳,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明史》称傅友德“喑哑跳荡,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朱元璋晚年嗜杀,定远侯王弼谓“上(朱元璋)春秋高,行旦夕尽我辈,宜自图”。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大宴文武,朱元璋忽然提起说对傅友德的儿子有些不满,傅起身告罪,上责友德不敬,朱元璋命他提取二子首级,不久,傅友德提二首至。朱元璋说“何忍也。”傅友德说:“不过欲吾父子头耳”,最后在朱元璋面前自刎死了。朱元璋当即暴怒不已,下令将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傅友德的大儿子傅雍(荣)得到消息后立即带着全家沿着水路逃了出来。其后裔定居上海徐汇区六灶镇东。

  熊天瑞,(?-1367),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乐工出身。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参加天完红巾军。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陈友谅杀徐后,令其攻取临江、吉安、赣州。攻下后,陈友谅封他为参知政事,兼统吉安、南安、南雄、韶州诸路。久而势力更增,自称金紫光禄大夫、司徒、平章军国重事,却不听陈友谅指挥。至正二十四年,赣州受朱元璋部将常遇春军围攻,拒守五月,于二十五年正月出降,被授予指挥使。次年,跟随朱元璋军队攻打浙西,叛降于张士诚。二十七年士诚败亡,他被朱元璋处死。

2. 江西省余干县忠臣庙

始建于公元1364年4月(元末至正二十四年)

竣工于公元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即洪武元年)

【地点】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康(郎)山

【到达方式】

  康山忠臣庙建址于余干县西北角的康郎山西北,北临鄱阳湖康垦大堤,从余干县城经迎康大道沿康垦大堤即可到达,也可从德昌高速、昌万公路经瑞洪镇直达康山。

【历史简介】

  忠臣庙是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纪念在朱陈鄱阳湖康郎山之战中牺牲的所属将士而建,始建于1364年夏四月,历时5年建造完毕,落成于1368年,也是朱元璋即洪武皇帝登极之年。迄今648年。1984年忠臣庙被评为余干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5年3月又晋升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忠臣庙主庙共三进,前进为定江王殿,中殿为观音堂,后殿为忠臣大殿。定江王殿毁于民国二十年洪水,民国二十七年迁至中进,神像毁于1950年;忠臣大殿里面祭祀的是三十六位勇武敢战、壮烈捐躯的将军和三百余名敢死士卒并挡住敌箭,救朱元璋性命的槐柳二将军。而今天看到的忠臣庙是抢修于1993年4月份的,1994年8月举行上梁典礼、丹垩油漆、粉刷一新,到1996年10月 24日才将三十六尊神像全部漆饰,到1997年春节,又在每尊神像前安放标写官职、封爵、年龄段、肤色、姓名的牌位。大殿三十六将士塑像按官爵排位,以韩成为首,中间共十位将军,一位公爵、辅国上将军,十二位侯爵,一位伯爵和二位子爵;左边共十位将军,左起第一位是伯爵、明威将军。其他九位是子爵,武节将军;边上祭祀的是槐木大将军;右边也十位,右起第一位是武节将军,紧挨的二位是武德将军,其他七位是武毅将军;边上祭祀的是柳木大将军。三十六位将军一位公爵,十二位侯爵,二位伯爵,十三位子爵,八位男爵。

  

3. 江西余干忠臣庙门票

本人在余干,自然要为家乡宣传一下,康山忠臣庙是一个好去处,去年已经扩建了,建筑古香古色,风景美丽怡人,同时能瞻仰一下古人的丰功伟绩,回味陈友亮和朱元璋大战鄱湖18年的事迹。

4. 余干忠臣庙历史

正值鄱阳湖枯水季,大片裸露的湖滩,绿草如盖,花开成海,引爆了游客们的赏景热情。同时,随着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丰水时藏于湖底的古迹遗产也露出了真容——鄡(读qiāo)阳古城遗址、都昌千眼桥、庐山紫阳堤、落星墩……有专家称,鄱阳湖古迹遗产之多,堪比“历史博物馆”。

都昌千眼桥

紫阳堤

今年10月,千年石岛落星墩“水落石出”。

水位走低 湖底古迹出水成景点

连日来,鄱阳湖都昌县多宝乡蒋公岭附近水域,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前来游玩。除了观鸟赏景,不少游客前来的目的是为了一睹“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

7日,都昌县有关部门人士告诉记者,受上游来水减少和久旱少雨影响,鄱阳湖都昌站水位早在10月中下旬就降至9.24米的警戒水位以下,被誉为“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也露出真容。该桥名千眼桥,因有983个泄洪孔而得名。距今已有380余年,曾是都昌县通往星子、庐山、九江的必经之路,属于我省重点保护文物。

在都昌县周溪泗山大屋场村以南60米的湖洲上,一些饱经沧桑的土城垣,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据当地老人讲述,这里就是鄡阳古城遗址。古城南边有座城头山,城头山南部有一条类似护城河的水道,据称是一条航道,通往景德镇。“每当大风雨过后,这里地表就会露出小金条和金颗粒。新中国成立前几年的冬季,常有数百人到此淘金。”老人说。

随着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湖底重见天日的历史遗存还有不少。今年10月初,庐山市当地标志性景观——千年石岛落星墩,就“水落石出”。而与落星墩相对的紫阳堤(又名“南康星湾石堤”),也于近日重新露出水面。“站在紫阳堤上,厚重的历史韵味扑面而来,这种感觉很美妙,无法形容。”曾有驴友如是感慨。

行走湖边 千年前遗物俯拾皆是

“茫茫彭蠡杳无地,白浪春风湿天际。”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用这样的诗句描绘鄱阳湖的浩瀚。“实际上,鄱阳湖里不只是水。”7日,多年来一直关注鄱阳湖水下遗产的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正大研究院院长王东林教授告诉记者,鄱阳湖的底下曾经是一个阡陌纵横、人烟稠密的陆上世界。清同治《都昌县志》古迹条下说:“古鄡阳城在周溪司前湖中四望山,至今城址犹存。”1960年,省博物馆在这里发现的汉代城址和汉墓群以及相关文物,证明了这个记述的真实性。

在鄱阳湖南湖周边,还有考古发现的先秦时期新建县南矶山遗址、昌邑北垱遗址以及汉代海昏城遗址。秋冬枯水季节,行走在湖边,古老的砖瓦陶片几乎俯拾皆是,除船家的丢弃物外,保不准就是一两千年前的遗物。

“我曾亲耳听过那些生活在鄱阳湖边的都昌老船夫说,大水季节,他们在湖上行船,偶尔会看到水里出现被淹没的屋脊,十分清晰,一靠近就没了。”王东林说,鄱阳湖是个过水湖,水位季节性地变化,所谓“洪水一片,枯水一线”,鄡阳故地便年复一年地露出水面。

专家呼吁 设水下遗产保护机构

鄱阳湖及其水系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宝库中珍贵的文化宝藏,对研究汉唐以来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历史以及鄱阳湖的形成史,对沿海沉船打捞器物尤其是古陶瓷的对比研究和窑口归属的认定等,均具有重大的史学价值与科学价值。

据了解,为了保护好鄱阳湖水下文化遗产,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科学考察和历史研究工作,王东林曾在向全国政协提交的一份提案中特别建议国务院及国家文物局,尽快设立鄱阳湖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或“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分支机构,明确保护范围和保护目标,确定保护等级。进而依托批准组建的保护机构,建设“鄱阳湖水下考古工作站”和“中国古外销瓷研究基地”,充分利用江西460多座历代窑址考古调查成果与陶瓷标本,为沿海沉船打捞出水的古外销陶瓷寻找窑口归属地提供对比研究平台,提升中国水下考古学术研究的条件和水平。

“在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日益焕发活力的古老的鄱阳湖,其埋没于水中、封存于地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应该在沉睡中醒来,恢复它叙说历史的功能,让鄱阳湖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并服务于我们的时代。”王东林说。

鄱湖水下文化遗存主要有四类

一是由于地质变迁和鄱阳湖南湖形成过程中没入水底的古代城址和古聚落遗址。如两晋南北朝时期沉没于鄱阳湖南湖之中的汉代鄡阳城遗址,以及鄡阳、海昏先民居住过的众多村落和逝者的墓地。

二是江湖险处尤其是号称“东方百慕大”和“魔鬼三角区”的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沉没的历代船只及装载物。

有唐宋及以后各朝南来北往通江达海的各类货物、兵器和产自景德镇、吉州窑、洪州窑、赣州七里镇等窑场的瓷器;有抗战时期沉没的侵华日军军舰(如沉没于都昌县老爷庙水域的日军“神户丸”号运输船、余干县江埠乡的黎背日军巡逻舰、湖口县牛脚芜长江水域的日军军舰等);还有新中国成立前后在长江和鄱阳湖沉没的运输船(如彭泽马垱要塞沉船,1940年在余干梅溪被日机击沉的鄱阳陈铨记轮局“饶宽”客货轮等)。

三是历代战争遗存。

有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大战时留下的许多战场遗址(如永修县的望夫亭、湖口县的石钟山石刻、都昌县的定江王庙、余干县的忠臣庙和康郎山战场遗址以及新建区南矶山的藏兵洞、万人坑、刘伯温钓鱼台等遗迹);还有清代石达开与曾国藩争夺湖口战事留下的堡垒、要塞和战场遗址。

四是鄱阳湖枯水期现身的四通八达的湖中叠石古道和古桥遗存。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沉没于水下的水运码头遗址。

5. 余干忠臣庙景区门票

忠臣庙是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纪念在朱陈鄱阳湖康郎山之战中牺牲的所属将士而建,始建于1364年夏四月,历时5年建造完毕,落成于1368年,也是朱元璋即洪武皇帝登极之年。忠臣大殿里面祭祀的是三十六位勇武敢战、壮烈捐躯的将军和三百余名敢死士卒并挡住敌箭,救朱元璋性命的槐柳二将军。大殿三十六将士塑像按官爵排位,以韩成为首,中间共十位将军,一位公爵、辅国上将军,十二位侯爵,一位伯爵和二位子爵;左边共十位将军,左起第一位是伯爵、明威将军。其他九位是子爵,武节将军;边上祭祀的是槐木大将军;右边也十位,右起第一位是武节将军,紧挨的二位是武德将军,其他七位是武毅将军;边上祭祀的是柳木大将军。三十六位将军一位公爵,十二位侯爵,二位伯爵,十三位子爵,八位男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