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镇江南山风景区招隐坊
因为《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在镇江创作完成这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为纪念这位著名文学理论家,在南山竹林寺东侧的文苑内建造了文心阁,后来又设立了文心书院。这就是文心书院的由来。
2. 镇江南山招隐寺有什么美誉
招隐寺--招隐坊--听鹂山房--虎跑泉--鹿跑泉--玉蕊亭--增华阁--昭明太子读书台--珍珠泉--鸟外亭
竹林寺--林公泉--挹江亭--伯先墓
鹤林寺--杜鹃花--苏公竹院--茂叔莲池--米芾墓
3. 镇江招隐寺城市山林简介
皇甫冉,字茂政,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晋代高士皇甫谧的后人,十岁就能写文章,宰相诗人张九龄对他也赞叹称奇。皇甫冉才华横溢,佳作颇多,他的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名句如:长江九派人归少,寒岭千重雁度迟(《招隐寺送阎判官还江州》);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春思》);此地何时有,长江自古流(《同樊润州游郡东山》),等等。
4. 镇江南山招隐寺图片
江苏省镇江南山风景名胜区是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丰富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距市中心2.5千米,保护区18平方千米,已开发建设3.67平方千米。兼具幽深、古朴、素雅、与明朗秀丽的特色,素有“城市山林”之称。
南山风景名胜区在南北朝至明代为鼎盛时期,六朝后,历代文士名流曾在此居住,游览,留下了珍贵的古迹和名篇,其中有梁代昭明太子博邀《文心雕龙》著者刘懿等天下贤才,在招隐寺增华阁编纂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文选》。
中文名
镇江南山风景名胜区
占地面积
18 km2
美誉
城市山林
交通
火车站、大市口15路车到风景区
5. 镇江南山灵隐寺
在灵隐寺出家的是济公。
济公即道济和尚,在杭州灵隐寺出家。灵隐寺位于西湖西面的灵隐山麓,寺中禅师殿即供奉有道济右手拿破扇左手持念珠的塑像。
白蛇传中的法海则是金山寺出家。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面的金山上。
法海收了白素贞,将其镇于雷峰塔下。雷峰塔刚好也在西湖边,想来题主就是因此产生了疑问。
6. 镇江南山风景区招隐寺
镇江寺庙一共有133个,有隆昌寺,金山寺,季子庙,竹林禅寺,招隐寺,超岸禅寺,江苏延福寺,净因寺,观音禅寺,绍隆禅寺,大圣寺,报恩禅寺,高崇寺,福音寺,海会寺,西林禅寺,镇江德胜寺,白龙寺,丹徒新城龙王庙,玉泉禅寺,普济禅寺,南宫庙,槐荫禅寺,如来禅寺,镇江华山古寺,等等
7. 镇江南山招隐风景区攻略
说风景区,那当然得说我天天进的南山啦。
离镇江站不远,也靠近万达,大市口商圈。虽然只是AAAA级风景名胜区,但是她的安逸自在的环境却是我喜欢的。和金山焦山北固山不同,南山是建在山里,树木环绕的一处景区,走在景区里人不多,抬头便能看见参天大树。很是享受这样清静悠闲的氛围。不仅如此,唐朝诗人刘禹锡、骆宾王、宋大学士苏东坡、著名书画家米芾、清朝乾隆皇帝都曾登游此山,并且留有许多诗画。
门票大概在30-40之间。
梁代昭明太子博邀《文心雕龙》著作刘勰等天下贤才,在招隐增华阁编纂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文选》。(从此镇江便多了一项中小学生必须参加的增华阁作文大赛)。
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居此四十年,创“米氏云山”。东晋南朝刘宋两代间的著名雕塑家、音乐家戴颙隐居在招隐山中,谱就了“广陵”、“游弦”、“止息”三首古曲。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鹤林寺留下“苏公竹院”,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茂叔莲池”等。
在竹林景区东侧有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将军的陵墓(伯先公园也可以去玩一玩,靠近镇江博物馆,曾是鸦片战争时英军大使馆也是国内罕见的英伦风博物馆),还有曾出土史前骨化石的莲花洞。
山上有树木160余种,飞禽70多种,居沪宁线之首。名胜区内景点有增华阁、读书台、济祖殿、听鹂山房、虎跑泉、鹿跑泉 、林公泉、挹江亭、玉蕊亭、如斯亭、万古长青亭、鸟外亭、文心阁、学林轩等,游人到此有泉可饮,有洞可探,有鸟可听。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则赞之为"城市山林"。
南郊山中亦不乏人文景观,其寺庙建筑处寂静山中,久负盛名,招隐山有招隐寺,本是东晋艺术家戴颙隐居的地方,后来梁昭明太子在此建读书台,编纂文选,留下不少古迹。鹤林寺位于黄鹤山下,寺前杜鹃楼前一株杜鹃花,据传有三百年历史,盛开时花有数千朵,"花落春风老杜鹃"。2980年文物单位曾发掘出一批第四纪全新世动物化石,还有一枚人齿化石,距今约一万年以上。
伯先墓
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烈士墓在竹林寺东夹山下,翠柏丛生,青桐笔立。陵墓前后约一百米,左右宽三十米,大型墓包有护围拱石,四周有圆形回廊平台。墓碑上刻有"辛亥烈士赵声伯先之墓。碑前有石供桌,两旁有石狮基座,正前方有台阶,墓道长六十米,墓周植有梧桐和苍松翠柏,树森成荫,景色幽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鹤林寺
鹤林寺位于南郊磨笄山北麓,旧名竹林寺,是镇江南郊的著名古寺之一,创建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据载,南朝宋武帝刘裕潜龙时,游息竹林寺,黄鹤飞舞其上,即帝位后,有永初年间,改竹林寺为鹤林寺。刘裕(365-422年),字德舆,小字寄妈,祖为彭城人,寄居京口(镇江)。幼年家贫,有贩履、种地、捕鱼为生,刘裕青年时曾在鹤林寺附近种田,常到寺中休息,刘氏故宅在城内寿邱山。刘裕做了皇帝后,故宅改建丹徒宫"。
米芾墓
米芾,北宋书画家,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镇江)。宋徽宗时招他为书画博士,曾任官礼部员外郎,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宋四家。所画的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在中国画坛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米芾欣赏镇江美景,作画数十年。米芾五十七岁时病死在淮阳军官邸,其子米元晖遵照父亲的遗愿,将遗体归葬鹤林寺前,并舍宅建祠纪念,即为米公祠。
喜欢山水自然就去看看吧,景区外面的出入口风景也不错。北出口那里有一个花鸟市场,市公安局那边的出入口还可以野炊,人多还热闹。
8. 镇江市南山招隐风景区
(一)雪夜访戴
《世说新语 任诞》
王子猷(you)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an)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二) 钟会见嵇(ji)康
《世说新语 简傲》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chui)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译文:
钟士季(钟会)非常聪明,擅长玄理,早先他并不认识嵇康,后来钟会邀请当时的名流,一起去找嵇康。嵇康正在大柳树下打铁,向子期(向秀)帮他拉风箱。见钟会来了,嵇康依旧挥锤打铁,旁若无人,很长时间也不和钟会说话。钟会起身离去时,嵇康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三)东床坦腹
《世说新语 雅量》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 ”访之,乃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文:
郗太傅在京口【现江苏镇江市】,派一个门客拿着自己给王丞相的亲笔书信到王府去选婿。王丞相见过信后对这个门客说:“你到东厢房去任意挑选吧!”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赶回郄府,对太傅说:“王丞相的各个儿子都值得夸奖。听说我为您选女婿,都故作姿态,以示不凡,只有一个年轻人,露出腹部躺在东床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郄太傅说:“就是这个公子最好。”太傅郄鉴询问调查他,原来是王羲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