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汕头或潮汕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汕头市,别名“D城“,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
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
要连接点,下面为大家介绍下汕头好玩的几处景点。
1、南澳岛。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也是汕头市唯一的下辖县,早在明朝就已有“海上
互市”的称号。 蓝天、碧海、绿岛、金沙、白浪是南澳生态旅游的主色调,登海岛、住海滨、
沐海风、浴海水、品海鲜是各方旅游者上岛旅游的最优选择。
2、汕头大学。汕头大学得到著名爱国人士及国际企业家李嘉诚先生的鼎力相助,李先生累计为
学校捐巨资己逾33亿港元(包括对长江商学院的直接捐款),并预算在未来8年再捐资20亿港
元,不仅如此,李嘉诚先生还为汕头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充分显示出李嘉
诚“造福桑梓”的高尚情怀和对国家教育重要性根深蒂固的坚定信念。
3、青澳湾。青澳湾,湾口朝东南,湾腹很深,湾弧达2.9公里,登高俯视,就象一弯新月,难
怪这里有以月亮命名的宾馆和雕塑。岭头新建的一座凉亭,名曰:“览月亭”。
4、莲花峰。莲花峰位于潮阳市东南11公里处,距深汕高速路口3公里,三面环海,一面靠山,
是粤东著名旅游胜地。公元一二七八年,元兵追宋室南下,文天祥兴后勤转战至此,登峰望
帝,因该峰酷似含苞欲放之莲花,故文天祥将之命名为“莲花峰”并刻石。
经典潮汕玩法:潮州古城,汕头老市区,汕头南澳岛。潮州汕头之间车程1小时,汽车每半小时
一般,很方便。汕头到南澳岛,坐公交车得3个小时左右,潮州来南澳岛,得先到汕头。
一、汕头。
逛老市区骑楼、小公园、海滨路。吃广场老牌豆花,老姿娘米粉,爱西干面,老妈宫粽球等特
色小吃,还有牛肉火锅。晚上住噢家民宿或者汕头背包青年旅舍。
二、潮州。
逛潮州古城广济楼,还有广济桥,牌坊街,开元寺。吃小吃鸭母捻,春卷,腐乳饼等,正餐推
荐开元寺对面的莲华素食府。晚上住可以考虑三早十月青年旅舍或者府城客栈。
三、南澳岛。
逛青澳湾,金银岛,总兵府。吃海鲜,够鲜。晚上住可以选择青澳湾的聆涛小栈,或者选择后
宅县城的哒浪哒浪客栈。
二、潮汕地区有什么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众所周知,广东省只有中南部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座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又带动起了两座“新一线城市”,佛山市和东莞市的新形象也逐渐地深入人心,不得不让人感叹一个好的地理位置对城市的发展的重要性。
今天小编要带大家来的不是这个繁华的区域,而是广东省的一个“隐秘的角落”――潮汕地区,之所以称之为“隐秘的角落”是因为珠江三角洲的光芒太强吸引去了太多的目光,而潮汕地区只能自己默默发展默默精彩,如今揭阳、潮州、汕头、汕尾这四座组成潮汕地区的城市也是风光无限好,未来发展潜力无限,只是需要更加被关注。
如今的潮汕地区的实力是不容置疑的,虽说不再珠江三角区的范围之内,但毕竟省内有这么多优秀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深深受到这些地方的影响,使得这里对于发展的信息同样敏感,勤恳踏实的生活态度也是潮汕人能够将这个地区优势发挥到极致的重要原因。
一个地区如果想有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交通设施,本身位于我国的第一经济大省之内各个国道省道早已遍布四周,在火车和高铁逐渐完备之后,揭阳市也拥有了潮汕地区自己的机场,这座机场还是广东的第四大机场,除了汕尾之外,这座揭阳潮汕国际机场能够给另外的三座城市共同使用,这样的硬件设施对于此地经济的刺激作用怎么会不显著呢。
除了那座有名的机场之外,潮汕地区的风景十分秀丽,无论是在广东省内还是周边省份都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发达的交通也带来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这里游玩,汕头的南澳岛相信大家听说过这里的美丽风光吧,整个海岛就是一个国家5A级风景区,是一个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而在潮州市更多的是开元寺、韩文公祠等历史文化旅游景点;而在揭阳不仅有着富有地域特色的“揭阳八景”,“水寨之乡”普宁也逐渐在旅游业内越来越出众。
来到潮汕地区,在见过美妙景色之后怎么能不来品尝特色美食呢?在国内广泛流传的潮汕牛肉火锅大家一定在街头见到过,来到了这里一定得去最正宗的店里证实一下,吃过饭再去尝一壶潮州功夫茶,这传统的茶艺文化是我们国家流传下来的珍贵宝藏,值得被发扬光大。在潮汕还有自己独特的剧种叫做潮剧,茶余饭后听一听,感受一下潮汕文化的丰富多彩吧。
说到这儿,是不是更有兴趣前来广东省一看了呢?
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很多,比如潮州的龙湖古寨,还有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石炮台公园,以及塔山风景区都是很不错的旅游景点。
世界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 ,韩文公祠;粤东地区第一古刹 ,开元寺
就比如说潮州开元寺,这也是国家级景点,可以感受寺庙文化。
三、游神的潮汕地区特色游神文化
在广东省的湛江市和茂名市,无论是市区还是乡村,新年游神都十分热闹。湛江地区的游神,一般从年初六开始,一直游到元宵节结束,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游神的风俗。游神的种类各式各样,热闹非凡。有些村庄的游神时间比较长,白天游完本村,晚上接着游神。
湛江市及周边地区在每年新年都会组织游神,当地俗称“游神舞狮大会”。
跟这方式相差不多的要数潮州卧石乡的游“三山国王”了。每年的正月初九,乡民便将庙中的“大王爷”等六尊木雕偶像抬出来,初十全乡家家户户摆牲祭祀,焚香烧元宝。到了十一日,便将神像送回庙中。送回神像时,有的人将神像夹在腋下,有的人将其扛在肩上,还要故意让神像相碰撞。
游行结束时,将神像集中在空旷的地方,抱着神像狠狠一摔,这叫“舂老爷”。有的地方,甚至用草绳子套住偶像的脖子在地上“五马分尸”。这种方式,潮汕俗语叫做:“卧石老爷(神)愈食愈惊”。据说是能够把神像弄得越破越烂,则来年的运气越兴旺。只要游神后把神像修补完整就行了。
在潮汕一带,游神活动最隆重的莫过于游“安济圣王”。
明初,潮州人谢少苍任永昌府官。有一次,当地发生旱灾,他开仓济民,不料触怒朝廷,被处酷刑。行刑时,梦见一神明暗中庇护,谢少苍觉得这位神明同王伉庙里的塑像一模一样。为了感恩,便将他们带回潮州。适逢韩江水急,便将神像供置于“青龙古庙”,洪水果然解除。后人感恩,称之为“安济圣王”。
游“安济圣王”时,先掷杯茭选择吉日,日期一般在元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首先是“洗安路”。“洗安路”的队伍前头是马头锣,后面是“肃静”、“回避”仪仗,沿着未来要出游的路线行进,敲锣宣布出游日期。洗安路的目的在于扫清路障,驱除妖邪,同时也提前通知各家各户,各家各户闻知后,便纷纷大扫除,准备五牲,蒸做甜、红桃、发、元宝、鞭炮。
经过紧张准备,到了游神这一天,便到青龙庙门前鸣放礼炮。鸣放礼炮后,将安济王爷及“大夫人”、“二夫人”的神像请进銮轿,然后举行“拜起马”仪式。仪式完成后,由几名大汉抬神轿游行。
游行队伍最前面是马头锣、―卜六对绫罗绸缎描金绣银的五彩大标、安路牌“肃静”“回避”和八宝法器;接着由一长者着长衫马褂双手捧着小香案,再接着是二十四对锡香炉;后面才是“安济圣王”的第一乘轿,“大夫人”“二夫人”的第二、三乘轿。然后便是十三班潮州大锣鼓。
每班有三或六面彩标,一面大鼓、八面锣、两双钹、亢锣、月锣、小钹、钦仔、深波、苏锣、大小唢呐、二十八节大笛、扬琴、古筝、木琴、云锣、大宛、大提胡等等。神轿经过路段,各家各户都在门口设祭。
游妈祖神也十分隆重,富豪人家往往向妈祖神像赠金戒指、金项链。游街时候,妈祖戴玉佩金,十分荣耀。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妈祖显灵来惩恶扬善的传说。
有一次,有个小偷看到妈祖手上戴着金闪闪的戒指,便把它褪了下来。没想到,刚跨出庙门时便晕头转向,不知道如何走才好,整个夜里兜着庙子转。三月春寒未去,等到天亮,庙祝出门一看,小偷被冻得缩成一团,龟缩在庙门口。
又有一善良的老太婆,每日里到天妃神像面前焚香颂愿,诚心礼拜。天妃感其诚,赐予老太婆戒指一枚。这天,老太婆焚香完毕,刚跨出庙门,便见地上有一枚戒指。老太婆转身入庙,在天妃面前掷杯问示,是否可以拿走戒指,得圣杯。于是老太婆便高高兴兴地拿走了戒指。每当游妈祖神时,围观的人都争拥上前摸神像或者銮轿,以求得来年好运。 浙江省温州市,游神(当地人称为抬佛)种类繁多,最典型的要属瑞安莘塍庙会及神像巡游
巡游队伍由花灯、舞龙、戏曲人物、踩高跷、舞蹈队、健美操、村民军乐队等19支队伍组成的表演方队,在乡村巡游闹新春,共同祈福风调雨顺、百业兴旺。
莘塍庙会是民间纪念先贤治水和疏浚温瑞塘河的祈福活动,始于北宋时期,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现已列入温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四批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莘塍古时遭受台风、洪水等严重自然灾害袭击,先贤们带领村民,开凿河流防洪水、抗旱灾,莘塍沿河也变成了瑞安富庶的地区之一。据莘塍志书记载,唐贞观间,先民围涂农垦,煎盐开荡,塍堤交错,故名莘塍,又名新塍。明嘉靖时称莘塍庄,属清泉乡八、十、十一都。
莘塍自古流传着民谣:“正月初一开庙门,初二拜丈人(岳父),初三拜邻舍(邻居),初四拜屋底(自家人),初五圆金,初六上坟,初七无事干,初八燎火盆,初九嬉嬉,初十东堂庙屠大猪。”“东堂庙屠大猪”就是指每年农历正月初十的莘塍地方庙会民俗活动。
莘塍庙会民俗活动是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由1600多人组成的巡游队伍边走边舞,洋溢着一派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吸引了众多观众。
走在巡游队伍最前方的是30多名莘塍温瑞塘河慈善义工护河队队员,打着“学习先贤为民办实事,全民参与保护母亲河”横幅,他们为保护温瑞塘河奉献了自己的业余时间。由中村20多名女大学生组成的彩灯队引人注目,大学生江依妮很高兴参与纪念先贤活动,一路上笑得合不拢嘴。
长长的巡游队伍一路上形成了2000多米的欢乐带,敲锣打鼓,举旗鸣号,沿街走巷,把祝福洒向人间。当晚,莘塍庙会还举行迎灯活动,流光溢彩,煞是好看。
莘塍庙会民俗活动之前,莘塍街道的上村、中村、下村、底等村在路口搭起彩门,村民在巡游队伍经过的路两边高高挂起中国红绸,大红灯笼挂遍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村民们还摆上几桌酒菜,招呼外地赶来看庙会的亲戚朋友,体现了莘塍村民的热情好客。
村民戴学富说,莘塍先贤疏浚温瑞塘河和治水抗台风的政绩影响久远,仙浃村、仙浃季村、黄甲浃、仙浃尾水潭、南镇潭等村名、地名沿用至今。
他说,莘塍庙会所展示的是灿烂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难得的民风民俗,为正月增添了浓浓的年味,满足了节日期间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儋州:
元宵佳节也是儋州年俗活动的另一个重点。在明代的方志中,关于元宵活动就有“抬神像出游”的记载。这一天夜里,中和、王五等镇上会举行“迎神”活动,居民们将常年高坐庙堂之上的神像用轿子抬出,在龙狮的伴随下,“迎神”队伍浩浩荡荡沿街巡游,蕴意着神灵将邪恶清扫干净,还人间一片净土。在中和镇,闹元宵还曾经有着一个精彩的活动,那就是“烧梅根”。
“梅根”是中和当地百姓闹元宵的独有道具,因形似梅花而得名,它由多达十二、三层烟花人物景观转马灯叠扎而成,每一层的烟花代表一种意思。梅根点燃后,在围观群众的阵阵欢呼中,五谷丰登、天女散花、观音送子等吉祥寓意的画面自下而上地依次迭落,场面无比壮观!
在深受东坡遗风影响的儋耳大地,吟诗作赋在民间有着广泛而厚重的基础,自写春联是最能体现儋州“楹联之乡”、“书法之乡”美誉的民俗活动。春节期间,行走在中和古镇的街头巷尾,细细品味着各家各户自撰自书的春联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些平仄工整、字词丰饶的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而手写的书法也有别于印刷体的千篇一律,豪放如大江东去,婉约如小桥流水,粗犷若旭日磅礴,细腻似风拂杨柳,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琼中D家:
正月十五游神,是D家人最为隆重的节日了。在正月十五这天,每条渔船都要出资,D家人自己买来灯笼纸、竹篾等进行扎灯,鱼型、船型等各式各样的灯笼在灵巧的D家人手中不断出现。
正月十五那天早上,D家人要从庙里将神像抬出来,然后从三亚南边海路抬着神像一直巡游到三亚水产码头,之后才下船。期间,神像所到之处,要燃放鞭炮,敲锣打鼓,热闹非凡。而附近居住的居民则要焚香祭拜,以求自家一年吉祥。随着神像的不断走动,游神队伍也越来越壮观。D家人游神,分为陆地游神和海上游神,以祈得来年打渔、生产双丰收。
送灯
“送灯”是文昌春节期间一项农村传统项目,深深寄托着人们在新年伊始祈福于未来的一年中家族吉星高照、添丁发财、平安顺利、心想事成的美好心愿。
文昌的“竹篾花灯”在海南非常出名。“花灯”内部用竹片编织,外面用彩纸手工剪裁而成。灯身上印有大大小小的“福”、“寿”、“喜喜(双喜字)”字和“吉星高照”、“丁财贵寿”、“招财进宝”、“连生贵子”、“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吉利的词语和诗句,还配上思古幽情的人物风景画。
“送灯”时,花灯的下部吊着一个长圆形灯笼,在笼底点上一支小蜡烛,烛光一照,极富美感。村民们撑着一盏盏花灯,有寓意年年有余的“鲤鱼灯”、花开富贵的“小花篮灯”、财丁兴旺的“大喜灯”,还有形如酒杯的酒盅灯、形似花瓶的瓶灯等。
文昌各地举行“送灯”活动都没有统一的时间,规模也不一样。文昌市会文镇、重兴镇、文城镇一带的规模比较大,一般都在正月初五到十五期间举行。文昌市会文镇凤会村委会书记、主任石良仲介绍,他们那一带都是从正月初七到十五,以公庙为单位,一个个地方轮流举行。
每个公庙的范围大小不一,有些是几个自然村一个公庙,有些是一个村一个公庙,因此宗族人口也不一,有些大一点的,有一百多户,五六百人,游行的时间也比较长,有时游完灯,再进行文艺表演,等到结束时,天已经亮了。
“送灯”仪式有几个程序,一般有选“灯头”、制作或购买花灯、“灯头”出门前祭祖、出灯、游灯、文艺表演、集体祭祀、挂(烧)灯等环节。
据了解,每年“做年”前,大家都会将花灯准备好。到了“送灯”当天,日落星出前开始点灯。先送到祖灵位上,祈求祖宗掌着一盏盏花灯显灵保佑家人一年平安、生活幸福;再送到天地、灶神牌位上,以求神仙赐福家人;又送到仓库、猪圈、井台等处,以求五谷满仓、打水平安、粮食常吃常有。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