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安徽的那些乡村小镇有哪些?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1-25 02:46   点击:57  编辑:yyns   手机版

安徽的那些乡村小镇有哪些?

安徽省是我国古村落最为集中、最富有特色也最具有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省份之一。这些为数众多、大小不一的古村落,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南部的山区里,被众多的游人习惯性地称为皖南古民居村落。

一般所说的皖南古民居村落,主要指的是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在清末(公元1911年)以前形成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亭阁及水口等建筑相对集中的村落。这些古村落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背景,它们是以明清时期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族观念为社会基础,在徽文化熏陶下造就出来的有着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村落。由于皖南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和“徽文化”的独特品格等诸多因素,使得这些古村落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原貌格局,其文化风俗、村落里居民的传统生活习俗也大多一并沿袭至今。

皖南古村落的中心地带是原徽州府的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其中,黟县是至今保留古村落最多、最完整的县之一。

黟县

黟县位于“中国第一奇山”——黄山的西南麓,因黟山(黄山的古称)而得名。境内连绵的群峰与黄山连为一体,在历史上曾阻碍了古黟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造就了黟县“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受到这一地区特定环境和风情的启发,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从而使黟县自古享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由于历史上交通闭塞,黟县自古以来极少受到战争劫难,16世纪徽商鼎盛,为这里留下了四千多幢建筑精巧、风格明朗的古民居,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东方文明的缩影”、“东方古建筑的艺术宝库”。

黟县境内的古民居星罗棋布,古民居、古祠堂、古桥、古三雕(砖、木、石)、古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众多,至今仍存有保护完整的古民居3600幢,为皖南之首,素有“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其中西递、宏村在2000年11月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黟县又有“电影城”之誉,《小花》、《菊豆》、《风月》等著名影片都曾在这里拍摄。2001年度奥斯卡获奖大片《卧虎藏龙》中的很多镜头,也大都取景于此。

西递

西递村是以宗教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胡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据西递《胡氏宗谱》记载,西递胡氏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北宋皇裕年间,胡氏先祖胡士良看到这里山青水秀,景色秀美,便从家乡婺源带来地师(风水先生),对这里的山水做了详细的测算。整个村落仿船形而建,寓“借水西行,得神助,取真经,从而大吉大发”。

由于西递地处山区,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遭到较大的经济冲击,使得这个古村落的原始形态得以保存完好。村内现存的明、清古民居有124幢,祠堂3幢,道路、水系均维持原状,正街、横路街和40多条巷、弄以及特有的青石板路都得以保留,使得西递堪称徽州古村落中的典范。

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牌坊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石雕牌坊,通体采用当地的“黟县青”大理石雕筑而成,整个牌坊上下用典型的具有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装饰出各种图来,而每一处图案都蕴含有极深刻的寓意。胡文光牌坊造型庄重、典雅,石刻技艺出众,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徽州区

得山水精气,集天地大观,古徽州以文风冒盛、才俊辈出而著称于世,特别是明清之际,徽商崛起,更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尚书”、“兄弟丞相”、“同胞翰林”代相传颂,新安书画、新安医学、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以及徽戏、徽州文房四宝等等,无不独树一帜、源远流长,形成徽州文化特有的风格和传统,也派生出灿若繁星的人文古迹。时至今日,“徽”字,仍是安徽最大的特点,最有个性的标志。“徽学”,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三大区域文化之一,与藏学、敦煌学竞相辉映。

徽州区作为古代徽州文化最发达之所在,故享有“风雅山水田园、徽派古建长廊”之盛誉。由于历史、经济、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徽州遗存的古建筑无论年代之久、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品位之高,都堪称皖南乃至全国的杰出代表。全区保存元、明、清徽派古建筑300余处。

安徽古村西递游玩攻略有哪些?

安徽西递有着显著的徽派建筑特殊,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

    西递宏村,这两个徽州古村落一直被人连在一起称呼,因为挨得近,也因为两者都有相似的徽派建筑风格。如果时间充裕,当然可以两个村子都去逛一下;如果时间有限,便择其一,至于两个村子的特色和差别,且往下看。

    宏村最大的特色就是水系景观和徽派建筑的完美结合,说通俗点就是“水面倒影”的绝美景观,固有“画里乡村”的美誉,非常适合摄影和写生。

宏村    而西递则更为古老原始,古村落保存较为完整,文化内涵也更深厚。牌楼、砖雕、小巷等建筑元素,以及历史典故是西递的游览特色。

    西递名称的由来: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西递的名字乃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又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改名西递。至今尚保存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砖、木、石雕等艺术佳作点缀其间。西递西递    西递的历史和发展:西递村的发展历史,和当年胡家的兴衰有着莫大的渊源。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胡家从1465年起开始经商,在17世纪中叶,胡家中有人从经商转向官场所产生的影响使村庄得到发展。18世纪到19世纪,西递的繁荣达到最顶峰,当时村里有大约600家华丽的住宅。漫步西递,可以洗洗体会当年房屋的主人是怎样把自己的为官之道、处事哲理等心态巧妙地融入自己的居屋及楹联当中的。可以说是一次历史与思想的旅程。    西递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