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峙峪的读音?
读音:shì yù
峙峪遗址,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的峙峪村发现了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遗址面积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5米。1963年发掘的遗物有:人类枕骨一块,石制品15000多件,烧石和烧骨等多块,装饰品1件、各类动物牙齿5000余枚。
2019年10月7日,郛堤城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峙峪村位于大同盆地西南朔州黑驼山东麓,桑干河上游的支流峙峪河绕村而过,西、北、南三面由群山环抱,东面是广阔的桑干河平原。遗址就在峙峪河与小泉沟汇流处的一个孤立的岛状沙丘中。
遗址面积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5米。该遗址以细小石制品为主要特征。时代属晚更新世,经C14测定,距今为28945±1370年和28135±1330年。
峙峪遗址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器和装饰品。出土石器有:尖状器、雕刻器、刮削器、石镞等两万余件。制造石器的原料有脉石英岩、硅质灰岩、燧石、火成岩等。石器主要是小型的,大型石器极少,砍砸工具罕见。此外,发现了细致打击成的骨尖状器,其它一些打制痕迹清楚的骨片,也可作为某种工具使用。还有1件可以反映磨制钻孔技术的扁圆形石墨装饰品。
与灰烬、石器、烧骨共存的动物化石,有的往往密集成层,大多为单个的动物牙齿,总数达5000余颗,还有大量被人工击碎的兽骨片。哺乳动物化石中最多的是野马,至少代表120个个体,野驴88个个体,显然这两种草原动物是当时人们猎取的主要对象。
峙峪遗址是华北地区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对研究旧石器晚期文化及细石器文化的起源,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峙峪河发源于?
朔县。
峙峪村位于大同盆地西南朔州黑驼山东麓,桑干河上游的支流峙峪河绕村而过,西、北、南三面由群山环抱,东面是广阔的桑干河平原。遗址就在峙峪河与小泉沟汇流处的一个孤立的岛状沙丘中。
遗址面积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5米。1963年调查发现并进行局部发掘。发现的遗物有:人类枕骨一块,石制品15000多件,烧石和烧骨等多块,装饰品1件、各类动物牙齿5000余枚。该遗址以细小石制品为主要特征。时代属晚更新世,经C14测定,距今为28945±1370年和28135±1330年。
三、峙峒寺简介?
崆峒寺位于公园东北部,原名崆峒精舍,建于晋代,佛界高僧崆峒大师曾阡驻锡于此,因而又名崆峒寺。 佛教传入赣南最早兴建的佛寺就是崆峒寺,寺殿面积500余平方米。门外有池:水如明镜,名曰 “宝镜池”。寺枕北山玉屏峰,靠山起伏有致;面朝南山宝盖峰,巍巍壮丽。寺前观水,宝镜池晶莹剔透。四周砂山耸翠,主客同化,天人合一。被堪舆家称为“寺庙形的堪舆佳作”。宋代包拯曾学问于此,明代崇祯七年修缮后,知府刘寰题匾《崆山精舍》。“寺院山门外,有良田百余亩,自古归寺院所有,财源丰盈,香火极盛”。20世纪50年代末大炼钢铁时寺院毁于大火。现寺院遗址尚存,墓塔、宝镜池完好。
四、蓝田县赛峪好玩吗?
这个问题很难明确结论,因为“好玩”这个概念是主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和评判标准。但是从客观角度来看,可以说蓝田县赛峪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自然景区,而且有很多户外运动项目和文化活动,可以提供娱乐和学习的机会。赛峪景区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北部,拥有壮丽的山峰、清澈的溪流和茂密的森林。在这里,你可以徒步旅行、攀爬峭壁、漂流等等,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刺激。此外,景区还有许多有趣的文化活动,如宋代古戏台戏曲、农民画、民歌等等,可以带你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如果你喜欢户外运动和文化探索,赛峪可能是一个值得去玩一玩的地方。
五、蓝田县汤峪石门村简介?
石门村位于汤峪镇西北5公里处,相距长安区引镇4公里左右,地处白鹿塬与风凉塬之间,历史悠久,建立应在唐玄宗时期,最早名称为石门镇。
石门村:据‘民间’,淌一河而居,环山顺势,聚于石门关,天灾人患,迁徙以北,处(八里)塬下,成一镇,居户初为贵胄,由北至南,其为五姓家族:焦、杨、崔、胡、吕,数百年。
几百年的历史积淀,石门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六、峪垆寺由来?
峆垆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寺院经唐、宋、元、明、清历代修建,颇具规格。近代以来,峆寺因年久失修,现殿墙尚存,殿堂仅存三间,其他殿堂都已改建,大批极具文化价值的碑碣或砌于墙中,或埋于地下。
关于峆垆寺的初建有一个传说,相传修建时,寺院周围无水可取,要到南面很远的一个水潭挑水。一天,主持修建的明朗大师率弟子挑水归来,途中遇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老人问道:“你们挑水做什么?”明朗回答说:“修建寺院。”老人大笑,说:“大兴土木,需要很多水,仅靠挑水,谈何容易?”明朗笑着回答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人提出想要喝水,并且一下子将僧人挑的水全部喝光了。明朗看了看,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问老人水够不够。老人笑着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匣交给明朗说:“你在寺前选一块空地,将匣子放在中央,然后打开。”说完,老人便消失了。明朗打开小匣,从匣中飞出一只巨蛤,腾空而去,地上随即出现一个老大的水潭。有了水,峆寺很快就修起来了。
寺院旧址北侧有山泉,称为峆泉,水从石窦迸出,有数十条泉水汇集于此。雨水充足的季节,水碰触石头的声音数里外都可以听到。泉水顺着山路流下,在山底汇集成潭,俗称“饮马潭”。无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峆泉水终年绵绵不绝、堪称“灵泉”。
寺院外侧有千年古银杏一株,树龄已达1200年。从唐朝算起,虽经千年风雨沧桑,现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每年结果1000余斤,被喻为“福山树王”,周围很多百姓至今仍延续着“祭树”的风俗。银杏冠幅达四五十米,4个成年人才可以抱得过来。
七、陶峙遗址还是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为华夏族先民所创造。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1500米,面积280万平方米。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之一。经过研究,确立了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陶寺类型,近年来在对于陶寺遗址的发掘中,结合了磁力仪和探地雷达物探、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孢粉、浮选、选种)、人骨分析、DNA分析、天文学等多项科技考古手段,包括碳十四测年技术在内的年代学探讨,进一步判断陶寺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间。同类遗址在晋西南汾河下游和浍河流域已发现70余处。
陶寺遗址对复原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性质、国家产生的历史及探索夏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少数贵族大量聚敛财富,形成特权阶层,走到了邦国时代的边缘和方国时代。
除陶寺类型的遗存外,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陶寺遗址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八、当阳峪圆融寺的由来?
圆融无碍禅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始建于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为“民间东传佛教第一僧”的西晋、后赵僧人佛图澄国师(二三一~三五一)所创建的八百九十三座寺庙之一 ,为十一进计十九殿、两塔院、七堂、二院落、一馆及十七处泉,在建“圆融国际禅修中心”及“五百罗汉洞”,为韩国圆融宗祖庭。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焦作市佛教协会驻地。是“圆融寺文化旅游园区”核心部分
九、蓝田县汤峪温泉疗养院能住宿吗?
蓝田县汤峪温泉疗养院可以住宿。这里环境优雅宁静,是一个集生态观光,温泉泡汤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区。拥有“中国皇家温泉之源”的考证,是一个集养生、养老、商务旅游、户外考察为一体的运动场所。
十、咸阳机场到蓝田县汤峪镇的乘车路线?
公交线路:机场大巴西高新线 → 地铁3号线 → 920汤峪,全程约84.3公里
1、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步行约700米,到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站
2、乘坐机场大巴西高新线,经过2站, 到达西高新(丽柏酒店)站
3、步行约490米,到达科技路站
4、乘坐地铁3号线,经过3站, 到达小寨站
5、步行约720米,到达纬二街站
6、乘坐920汤峪,经过27站, 到达汤峪站
7、步行约120米,到达汤峪镇
公交线路:机场大巴城南客运站线 → 920汤峪,全程约91.3公里
1、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步行约740米,到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站
2、乘坐机场大巴城南客运站线,经过2站, 到达城南客运站
3、步行约350米,到达城南客运站
4、乘坐920汤峪,经过29站, 到达汤峪站
5、步行约120米,到达汤峪镇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