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富平县金粟山森林公园景区电话(富平县金粟山森林公园景区电话多少)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2-12-27 23:45   点击:20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富平县金粟山森林公园景区电话多少

金栗山公园开放,不过目前还处于疫情防控时期,建议大家,疫情结束前,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减少前往公园等各类公共场所,避免因人员聚集引发的交叉感染。市民如需入园请按要求佩戴口罩,配合公园管理部门进行体温检测,切勿在公园开展和参加群聚性聚会、跳广场舞等活动。

2. 陕西富平金粟山景区门票

收门票的,金粟山森林公园位于渭南市富平县美原镇,以粟如金故名,又因山巅唐代即建立高棵(求子之神)祠,有龙泉水藏于深沟,也叫菩萨山、灵泉山、紫金山,素有渭北小华山之称,且融华山天险与翠华山苍碧于一体,总面积约15000余亩,主峰海拔1240.7米,植被丰厚,物产丰饶

3. 富平金粟山位置

此次文化旅游节以“相约中华郡,乐享游富平”为主题,围绕吃住行、游乐购,全域旅游,重点推出了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八路军120师抗日誓师纪念地、康庄战斗烈士陵园等为主线的红色经典游路线;以天成园凹凸盒子、中华郡景区、陶艺村景区、木兰摇土布等为主线的研学体验游路线;以温泉河、到贤金地、金粟山、唐丰陵、石川河等景区为主线的生态观光游路线。

推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后饼、美原酥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柿饼、羊奶粉、琼锅糖、九眼莲,富平名吃搅团、羊肉泡馍、油泼菜鱼鱼美食等,吸引游客观展演、赏技艺、购好物、品美食,充分展示富平文化旅游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之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4. 富平县金粟山森林公园景区电话多少号

1、华山:又称西岳,为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渭南市华阴市城南

2、少华山:位于渭南华州区少华乡刘家河村南,在县城东南约五公里处。

3、武帝山:武帝山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北端。

4、金粟山:位于富平县城东北约三十多公里处。

5、元鹤山:元鹤山也称洞耳山,在白水县杜康镇境内,

6、壶提山:壶提山是澄县北沿山一带的制高点。

7、铁镰山:镰山,指横贯同、朝(即现今陕西省大荔县)正北的一道土垣。

8、尧山:位于蒲城县北约25公里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尧山。

9、塔山: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城东南35华里,桥南村南5华里处。

5. 富平金粟山森林公园路线

金粟山森林公园位于富平县城东北约三十多公里处。"山有碎石若金粟然,"(大明一统志第三十二卷,西安府郡名形胜记载金粟山)

又因山巅唐代即建立高禖(求子之神)祠,有龙泉水藏于深沟,也叫菩萨山、灵泉山、紫金山。其总面积约15000余亩,。山势险峻,古庙悠久,有植物300多种,野生动物100多种。森林植被连坡接谷,郁郁葱葱。金粟山庙院始建于秦,兴盛于元,庙院占地0.3公顷,殿宇依山而建,气势宏伟,院内有老君殿、药王庙、老母殿、地母庙、娘娘庙、姑姑庙等古建筑10余处。山上秦王庙、明月寺、关帝庙、秦王点将台、杨八姐下马处、刀劈石崖、老虎桥、火烧坡等名胜古迹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民间传说……

山上植被丰厚,物产富饶,尤其以天然太子参最为名贵。由于山深林幽,关中难得一见的野生鹿群时有出没,珍稀动物金钱豹、护庙神虫(大蛇)亦偶然现身。

6. 富平县金栗山景区

富平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地方,就是一个中华郡,何仙坊,金粟山森林公园,淡村风车园。就这几个

7. 富平县金栗山森林公园在哪

高祖 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 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 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 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 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 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 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 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玄宗 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病死,享年67,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朝代故事: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肃宗 李亨(711年~762年),756年—762年在位,共6年。唐玄宗第三子。病死,享年52岁,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代宗 李豫(726年~779年),762年—779年在位,共17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病死,享年54岁,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

德宗 李适Kuò(742年~805年),780年—805年在位,共26年。唐代宗长子,病死,享年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顺宗 李诵(761年~806年),805年—806年在位,1年。唐德宗长子。病死,时年45岁,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朝代故事: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八司马事件。

宪宗 李纯(778年~820年),806年—820年在位,共15年。唐顺宗长子,先被封为广平郡王,28岁即位。被宦官杀害,时年43岁,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葬于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朝代故事:元和中兴。

穆宗 李恒(795年~-824年),821年—824年在位,共4年。原名宥。在位期间荒于朝政,奢侈放纵,措施不当,导致河北三镇再度背叛,直到唐朝灭亡。服长生药而死,时年30岁,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葬于光陵。

敬宗 李湛(809~827年),824年—826年在位,共2年。穆宗长子。被杀,时年18,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葬于庄陵。

文宗 李昂(809年~840年),826年—840年在位,共14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受制于宦官。郁郁病死,时年32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葬于章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朝代故事:甘露之变。

武宗 李炎(814年~846年),840年—846年在位,共6年。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时年28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葬于端陵。朝代故事:会昌法难。

宣宗 李忱(810年~859年)847年—859年在位,共13年。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是唐朝历代皇帝中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享年50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葬于贞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懿宗 李漼(833年~873年),859年—873年在位,共14年。李漼初名温,是唐宣宗的长子。病死,时年41岁,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死后葬于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

僖宗 李儇Xuān(862年~888年),873年—888年在位,共15年。十五岁时被宦官拥立为帝,政事全交给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却玩物丧志。时年27岁,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葬于靖陵(今陕西省乾县东北)。朝代故事:黄巢起义。

昭宗 李晔(867年~904年),888年—904年在位,共16年。原名杰,又名敏,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904年被藩镇朱温杀,时年38岁,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葬于和陵(今河南省偃师县太平山)。

废帝 李裕(?~905),900年—901年在位昭宗光华元年(898)十一月,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昭宗已自称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到了天复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后被朱温杀害。

哀帝 李柷(892年~908年),904年—907年在位,共3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907年被废。908年被朱温毒死,时年17岁,谥号:昭宣光烈哀孝皇帝,葬于温陵温陵(今山东省定陶县)。

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8. 富平金粟山全景图片

富平县境内自东向西横布着一座座山峰,(系乔山余脉)伸入境内,因在渭河以北素称北山。地形北缓南陡,起伏延绵,高度在海拔656米至1439米之间,山势陡峻险要,巍然耸立,形成富平县北部的天然屏障。

万斛山

位于峪岭乡,距县城54公里,山以其石如斗斛数万而得名。山巅建有宝塔一座,当地居民习称塔儿山。南北走向,长7公里,宽3公里,海拔1306米,山峰陡峻,山石丰富,是良好的建材资源。

金粟山

位于美原镇雷古坊境内,距县城42公里。亦称紫金山、菩萨山。海拔1247米,天然林及山坡植被良好,解放后,县、乡均设林场,是良好的避暑观光胜地。

频 山

亦称明月山,蜿蜒于白庙、底店、赵老峪、铜川境内。西南距县城27.6公里,海拔1439米,为县内最高山峰,系墨青色岩石,山坡大部植被良好。频山山峰高峻陡峭,沟壑纵横,多涌泉,为频水源头。

月窟山

因其山势嵯峨,状如月之斑影,其状参差嶙峋,故名月窟山。位于曹村与白庙之间,距县城30公里。海拔1251米。山坡广植杂果,以杏、梨、柿、核桃、花椒为主、灌木丛生,植被丰富。唐代建有崇圣寺,风景宜人,富平八景之“石洞书声”“灵湫夜月”均在此山之中。石洞有王石洞、玉女洞、仙人洞、黑风洞等。自古文人墨客多有题咏,传说纷纭。

锦屏山

主峰将军山,位于长春与白庙之间,距县城36公里,海拔1347米。因建有秦大将王翦庙,故又称将军山,昔时沿山松柏长青,花草茂盛,蔚为壮观。“锦屏列翠”为旧时富平八景之一。山藏黑色、云灰色大理石,是做雕刻之工艺材料。

邑 山

其形如椅,亦名椅子山。位于长春乡境内,东南距县城32公里,东西走向,海拔1094米,表层多礓石,内层片石蕴藏丰富,是建筑之良好用材。

金瓮山

以其状如虎踞,亦名虎头山。位于曹村境内,距县城26公里,海拔1151米,长1.5公里,宽1公里,为石灰岩结构,是烧白灰的绝好原料。山坡多灌木、杂果。唐顺宗丰陵依山面南,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乳山

位于雷村与齐村之间,距县城19公里,海拔738米,山坡平缓多耕地,广植花椒,是座石灰岩结构的独立山峰,东西走向,面积1平方公里,《富平县志》(吴志)载“两山相对,类如乳形,因名天乳山。”唐文宗章陵位于山之阳,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山

位于宫里镇北部,距县城17.6公里。因其主峰隆起,左右两峰稍低,宛如凤凰鼓翼欲飞,因名凤凰山,亦名龙泉山、玉罄山。东西走向,长约3.5公里,宽3公里,总面积8.5平方公里,海拔802米。天然石料优良,盛产墨玉,色匀质坚细腻,为雕刻与建筑的上等原料。山势低缓,植被尚好。唐中宗定陵位于主峰之阳,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阜山

亦名土山。位于曹村镇西南沿,距县城15公里。山势南北走向,长1.5公里,宽1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海拔656米。山中蕴藏优质石灰岩,表层多为耕地,广植花椒、柿子等,为唐代“红佛寺”故址,系一自然隆起之孤山。

由于千万年地球自然造山运动的结果,形成了今日之富平地貌,北部众山相连,山山峰峰间天然峪道遍布,大小沟峪1127条 ,较大者有大水峪等九条,故县志有九峪肥田之誉。集雨面积共105.11平方公里,拦洪淤田,从秦代起就发挥了肥田益农的良好效益,秦始皇赐王翦“良田千顷”,可见富平早期农业的发达与土地的开发利用较为充分的景况。

十山之天然矿藏,主要以石灰石量大居首位,墨玉古今驰名。石灰石探明储量1917.5亿吨,品位一级,开采条件良好,为发展建材业之天然原料库。大理石矿有黑色与隐色两类,隐色有茶黑色、豹黑色、云灰色、斑纹状浅灰色、豆绿色等5种,是建筑装饰材料。黑色大理石即墨玉,是碑石最名贵的品种,故称罄玉,储量313万立方米,石质细润,光可照人,宜镌字碑,善耐风化。远自北魏时开始,先民就在这群山叠嶂的矿藏中,开发制作碑石,工艺品,到唐代已享有盛名。

9. 富平金粟山门票价格

唐朝皇帝简史

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高祖李渊 第二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3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5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中宗(重祚)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病死,享年78,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朝代故事: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肃宗李亨(711年~762年),756年—762年在位,共6年。唐玄宗第三子。病死,享年52岁,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代宗李豫(726年~779年),762年—779年在位,共17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病死,享年54岁,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

德宗李适Kuò(742年~805年),780年—805年在位,共26年。唐代宗长子,病死,享年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顺宗李诵(761年~806年),805年—806年在位,1年。唐德宗长子。病死,时年46岁,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朝代故事: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八司马事件。

宪宗李纯(778年~820年),806年—820年在位,共15年。唐顺宗长子,先被封为广平郡王,28岁即位。被宦官杀害,时年43岁,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葬于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朝代故事:元和中兴。

穆宗李恒(795年~-824年),821年—824年在位,共4年。原名宥。在位期间荒于朝政,奢侈放纵,措施不当,导致河北三镇再度背叛,直到唐朝灭亡。服长生药而死,时年30岁,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葬于光陵。

敬宗李湛(809~827年),824年—826年在位,共2年。穆宗长子。被杀,时年18,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葬于庄陵。

文宗李昂(809年~840年),826年—840年在位,共14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受制于宦官。郁郁病死,时年32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葬于章陵(今陕省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朝代故事:甘露之变。

武宗李炎(814年~846年),840年—846年在位,共6年。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时年33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葬于端陵。朝代故事:会昌法难。

宣宗李忱(810年~859年)847年—859年在位,共13年。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是唐朝历代皇帝中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享年50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葬于贞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懿宗李漼(833年~873年),859年—873年在位,共14年。李漼初名温,是唐宣宗的长子。病死,时年41岁,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死后葬于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

僖宗李儇Xuān(862年~888年),873年—888年在位,共15年。十五岁时被宦官拥立为帝,政事全交给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却玩物丧志。时年27岁,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葬于靖陵(今陕西省乾县东北)。朝代故事:黄巢起义。

昭宗李晔(867年~904年),888年—904年在位,共16年。原名杰,又名敏,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904年被藩镇朱温杀,时年38岁,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葬于和陵(今河南省偃师县太平山)。

废帝李裕(?~905),900年—901年在位昭宗光华元年(898)十一月,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昭宗已自称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到了天复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后被朱温杀害。

哀帝李柷(892年~908年),904年—907年在位,共3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907年被废。908年被朱温毒死,时年17岁,谥号:昭宣光烈哀孝皇帝,葬于温陵(今山东省定陶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