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学以后好就业嘛,就业主要是干什么?
我真的很反感这种问题,国学有精华有糟粕,市场化的国学就是糟粕,所谓国学只是当今社会的冰山一角,有的根本没啥用,实用的国学你不用学国学生活中也能学的到。国学很难给他一个定义,国学有点像佛学是自己去领悟不是去读去教没有人能给你准确的答案。
二、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班,未来从事什么工作?出路是什么?
人大号称是省部级高官、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国学家、社会学家、法律界高级人才、新闻界高级人才、银行家的摇篮。像王小波、张洁、艾青这样的作家也曾经在人大里面上过学。人大的文科专业相当强势,里面的很多专业就业前景不是太好,比如历史专业,除了当老师就是搞学问;国学搞研究的居多,就业的话我还真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方向。我个人认为,要想好就业,又想考人大,最好的专业莫过于法律和新闻了。当然你非要考国学,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三、国学工资待遇好吗?国学岗位就业方向有哪些?
有国学专业吗?恕我浅薄了
好像没听说国学有什么岗位
只听说国学是某人的研究方向
可能比较适合当语文老师吧
四、本人本科是工科专业,但有研究生报考国学或其相关专业的想法,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建议的学校和报考思路?
国学专业大三狗来答,你说的学校果然高冷,都是有名但不好考的,其实开设国学相关专业的高校不少,以文科实力强的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大学为主大部分都很有名,国学专业一般归哲学院或文学院历史学院,可以通过查看院校招生目录寻找。具体的话南京师范、川大、天津大学、首都师范等都有……
五、求问人大国学就业方向?
高三女生,家庭经济一般,目前过了人大国学自招初审和南大综评初审,南大综评(经济管理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相对擅长国学,但对各专业无明显喜好和抵触倾向,两校复试时间相同,求问选择哪个对将来就业有利。
六、大学学国画专业的你们后来都怎么样了,就业收入大概有多少,后悔吗?
毕业快两年了,现在在北京一家机构里面教成人和儿童国画,上个月收入刚刚到一万。
怎么评价这个工作呢?这是我目前想到的唯一一个既可以养家糊口又可以不丢下我专业的一份工作了。除此之外,其他可选的道路其实并不多,无非就是:
考研走理论方面(我不喜欢)
自己走职业画家(道路漫漫,怕饿死)
考事业编进学校(呵呵,学校不养闲人,琐事很多)
自己开一个班(我懒,光负责教学就很累了,招生和维护来不了)
所以,对于我来说,只有这个职业了。
其实我对现在的工作感觉还不错,周中都是下午的班,晚上下班8点,错开了北京的早晚高峰。也就无非是周六日会忙一天。每天还都有点时间画画,教孩子的时候还可以多思考一下画法,基本功不会丢。而且学生还有家长对我还都挺满意的。
不太好的就是,每个机构肯定是要先赚钱盈利的(这无可厚非),所以有时候会安排一些不靠谱的孩子来试听,校长也会一直提醒你业绩,会有点累。
周六日是最忙的时候,永远没时间和大学同学聚会。
我猜题主可能是快毕业了,建议你可以先找一个这样的培训机构填好肚子,一边工作一边想办法成为美协会员。
七、对于希望从事国学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有什么建议?
跳出你的小思想,看看外面需要什么,找出或者练出自己的一招鲜,把生计问题解决了。
国学太大,你读的和想的远远不够,用来找工作,大而无当。
在当前,国学不是用来吃饭的好工具。
如果你实在没有其他方面的特长,可以去找家图书公司(出版社大多要求研究生毕业,你可以找家有发展的),目前国学类的书还是很好卖的,做个图书编辑,从国学入手,掌握编辑的全套技巧,好歹是个手艺,期望将来在出版业能做出一番事业。(做出版要的是看清市场动向,似乎你在这方面不是很强。)
其实,做物流蛮不错的。
另外你别指望别人听懂你说什么,想想是不是你没有表达好,没表达好很大原因是没理解,自省一下。易讲变,你懂变吗?能体用吗?
八、在大学学国学专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坐标人大国学院。
开学就要大三啦,虽然各方面仍然是小白一枚,不过对于这门专业也算有了些了解(毕竟开学就是条腊肉了 ),所以来回答一下。
我因为有学长在这个专业,所以高中就有了些了解,进来后也很幸运地没觉得不适应,这点真的是很幸运!
不过要说落差也有一点,就是以为这里会有那种家学深厚的穿越来的老夫子,好在发现同班同学都无比正常,可以放心玩耍。其他专业的同学觉得我们院是个无比神秘的存在,会一手绝技,比如气功风水啥的……在火车上被问起也要解释很久我不是算命的……以致于前些日子我和三个同学去洛阳玩,非常默契地同时给出租车司机说我们是学中文的
虽然说我院的设立初衷十分高大上,要打通文史哲,培养整体视野,自招要求也有一条是“对传统文化有一定深度的理解”(我现在还是没有是不是要被开除了,很急 ),但是越学越觉得和其他人文专业也没什么区别……之所以是“越学越觉得”,嘿嘿,我们大一的课看起来还是又有逼格又有趣嘛,比如天文历法(额好像算命风水的误解又加深了),文字学(考试前疯狂认各种甲骨文金文啊),中国经学史(经学在现代学科分类下大概只有中文和中哲会零敲碎打讲一些,不过这几年也开始被关注重视啦)。其实大二的课也不错啊,中国古代官制,训诂学,西域文明概论等等,是不是不明觉厉啊!!
没错我也是这么激动的!我在看到大一这些课时就觉得,我上完这一学期,就可以上天了!现实是……大二上期末我和室友的对话:
“这学期课没啥意思啊,也没学到什么”
“对啊,这学期状态不如上学期”
“唉希望下学期课好点”
一学期过去了……大二下期末
“这学期课好无聊啊”
“对啊学习状态太差了”
“……我们这个对话是不是曾经发生过?”
“……好像是,希望下学期好点吧”
嗯……没错大学的课都是看着激爽上着疲软的,我院自然也不例外。何况比起历史学院一年一年的,一眼可以望到头的科目: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上古史、中古史……我们已经够充满新鲜感了!!
好吧,我们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比中哲的多学了些文学和历史,比中文的多学了些哲学和历史,比历史的多学了些文学和哲学……尽管这些坑一个接一个,也没连成一片深井……但我们还是成为了啥都懂一点,啥都不太懂的深井冰!以致于别的专业的小伙伴都不太爱和我们玩耍了(胡说),下面我亲自示范一下如何气跑小伙伴们。
哲学系的小伙伴:“其实你看这个海德格尔和德里达blabla~~”
没有西哲课程的我:“哦哦,嗯嗯,啊啊……”
(沉思半晌)
我:“啊你说的这个现象我觉得和清代审音和考古派的对立很像啊”
小伙伴:“???我不懂音韵学”
我:“古音学不是音韵学啦,是研究上古音的,音韵学是研究中古音的blabla……”
一段令人尴尬的沉默……
今天先答到这里哈哈,大家看到这里真是很辛苦!那就再顺手点个赞吧!
九、有人奉劝我离「国学」远一点,与知识靠近点,这有道理吗?
就说一条:目前社会上吃“国学”饭或者想吃的人,十个有八个没读过几部古书。十个有九个没认真研读过几家古注。十个有十个不知道怎么选古书的精校精注本。而且,这些人不读古书的程度往往和对“国学”的狂热程度成正比。
那些拿着烂版本“四书”自称修行的,那些把《弟子规》当宝贝的,那些以为“朱子家训”是朱熹作品的,那些当年去跟“国学大师文怀沙”合影的,那些让小孩子穿古装拜孔子的……都是这样。
那些开口闭口“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的”,那些闭口开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其中大部分人,脑袋里面只有“国”,没有“学”。最糟糕的一些,是脑子里只有饭,只是给饭碗印上“国学”俩字而已。
在今天,一种与古代文史相关“学”要能够成其为“学”,则必须有探讨、有甄别、有问题意识。学者对于研究对象,既要能够深入其中,充分了解;又要能出乎其外,关照、对比、理性评判。今天的国学贩子们,既不能入,也不能出,只会盲目追捧一些句子语录,以为尽得天地真理,继承圣人真传。这不是治学的态度,而是信教——或者说得再直接点:“吃教”的态度。
除了多数吃教式的“国学”家,还有一种,是民科型的国学家,例如这位:
再例如这位,话都说不顺,信口便开河,居然有数千粉。
眼下侈谈“国学”者,多为这两类人。是否应该远离,题主自然明白。题主的朋友这话,不但很对,而且很有味道,是个高人。
这十几年来“国学热”,一些高校也开始发思古之幽情,把“国学院”等名目又弄起来了。不过那些专家学者个人,问问他们是研究什么的,基本上回答一般是:“搞先秦史的”、“搞古代文论的”、“搞经学的”、“搞明清小说的”、“搞文字学的”、“做中哲的”……远不像前面说的那些人,天天举着“国学”招牌标榜。
另一面,那些不提“国学”,只是自称爱好历史的人、爱好古代文学的人中,倒是有不少读书很好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些什么知识,而且诚恳地去了解这些知识。
十、国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你得看哪个学校。
而且一般设国学专业的学校,大多都是本硕连读,或者推免。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