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文学语言的性质表达目的不同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4-01 20:15   点击:76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文学语言中隐喻和象征的区别是什么呢?

无论是隐喻还是象征,都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以下的回答主要参考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术语词典》,也是文学领域比较通行的理解。

隐喻,是比喻的一种,是具体的语言使用技巧。艾布拉姆斯的定义是:“指代某事物的词语的字面意义指代另一截然不同的事物,其形式并不构成比较。”无论如何隐晦,一个隐喻,总是能够被识别出喻体和本体(或称喻矢和喻的)。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即彭斯的诗句:“我的爱人是一朵红红的玫瑰。”

而象征symbol,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说法,“用来表示指代某一事物或事件的词或短语,被指代的事物或事件本身又指代了另一事物,或具有超越自身的参照范围。”

听起来和隐喻很像,区别在于,在一个象征中,被指代的“另一事物”无法直接从文本中认识,即无法识别出本体。下面这个句子是随手写的——“一朵红红的玫瑰在我心中绽放,永不凋零。”如果这句话是一个完整的文本,没有上下文的话,那这里玫瑰便是一个象征,它可能象征我的爱人,可能象征某种抽象的激情,甚至可能象征某种政治理想,但你无法指明它具体指的是什么。但假如这句话是从一段话中抽出来的,姑且假设是这样的——“认识她之后,一朵红红的玫瑰在我心中绽放,永不凋零”,那么这就成了一个隐喻,因为我们可以识别本体和喻体了。象征可以被转变为隐喻。再举个例子,有一首古老的歌,叫《万里长城永不倒》。但从歌名来看,这里包含了一个象征,因为“永”字赋予了“万里长城”以超出了具体事物的意义。但到底指什么,并不明确。落实到歌词中,我们才能发现一个隐喻,那就是“万里长城”被用来比喻“全民皆兵”的抗敌力量。

总结一下,一般来说:

一个象征在纯形式上表现为一个词、或短语,或一个完整的文本,只包含一个超出自身的主体(subject),其意指是不确定的。(A可能指向B、C...)

隐喻在纯形式上表现为一个句子,或相关联的几个句子,乃至于几个段落(但都可以还原为一个句子),包含有两个主体或多个主体。(A指的是B)

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有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蕴藉性

第一,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第三,文学的蕴藉性是文学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

三、从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是审美的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三个方面的性质来评论一部文学作品。?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沃尔特·本雅明 (Walter Benjamin) 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一篇探讨艺术、技术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有影响力的文章。这是一篇关于文艺作品和意识形态关系的经典论文,讨论了文艺作品在机械复制时代中的地位和意义。这篇文章的主要论述了摄影和电影等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体验和理解艺术的方式。

  1. 传统艺术,如绘画和雕塑,是独一无二的、真实的,它创造了一种围绕在艺术品周围的“光环”,即艺术品的独特存在或真实性。然而,机械复制技术使艺术品可以无限量地复制并广泛传播,这意味着艺术品的光环消失了。本雅明认为,这种光环的丧失并不是一件消极的事情,而是它为艺术被更广泛的观众体验并用于政治和社会目的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1. 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使艺术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并允许一种新的政治形式,他称之为“分散注意力的政治”,这是一种在人们享受娱乐的同时围绕一项事业动员起来的能力。他建议,这可以用来促进进步的社会和政治事业,并挑战现状。
  2.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认为,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体验和理解艺术的方式,这种变化有可能为政治和社会变革创造新的机会。



艺术与意识形态
特里·伊格尔顿 (Terry Eagleton) 的《艺术与意识形态》(Art and Ideology)一书探讨了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作者将其定义为塑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的一套信念和价值观。该书的主要论点是,艺术与意识形态深深地交织在一起,不能脱离产生艺术的社会和政治背景来理解或评价。
伊格尔顿认为,艺术反映并强化了一个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它常常起到使现有社会和政治秩序合法化和自然化的作用。他还认为,艺术也可以被用来批判和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它可以成为社会和政治变革的有力工具。
本书涵盖了广泛的艺术运动和时期,包括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并探讨了这些运动中的每一个如何反映和批判其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作者还研究了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如何被用来促进政治事业。
伊格尔顿还认为,审美判断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因为美和品味的标准是由主流文化塑造的,并且常常为社会不平等和压迫提供理由。他还研究了文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如何被用来认识世界,表达反抗和批判主流意识形态。
总的来说,本书认为,艺术和意识形态深深地交织在一起,艺术反映并强化了一个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它也可以被用来批判和挑战主导意识形态。

首发在我的公众号:真空中的图书小屋,微信号gh_c870479905bc。

文艺作品和意识形态两篇读后总结

四、文学理论中,文学言语和文学语言的差别是什么?

如果是从语言学或符号学的角度来说,文学语言是指代整个符号体系,具有整体性与普遍性;言语是语言的具体使用,可能存在对普遍规范的偏离以及一些特别个人化的用法。

这个语言/言语的区分,是大致在索绪尔的意义上来讲的。放在文学语言和文学言语上,如果没有特别强调,应该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

五、如何看待文学语言风格与文学作品的关系?试分析影响文学语言风格生成的诸要素。?

朋友 考试了么?我也在场!百度搜不着别试了

六、可以说一下对你文学语言属性的认识吗?

文学就是诗,诗是基于情感和思想的对于现实经验的象征、隐喻、比喻乃至歇斯底里,是将现实生活陌生化、神秘化和神话化的有力方式,其对抗的是传统框架和工具理性对人的精神的束缚和窄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