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语言文学有些什么内容,具体一点,急急急,,,拜托了?
包括语言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说文解字、语言学、音韵学)和文学类(古代/现当代)
二、请问汉语言文学 学的是什么内容呢?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文字和文学两类,文字偏理性,也比较有意思,文学就比较感性了,需要细细品味。
三、大学里汉语言文学专业具体学什么内容?
专业课分为语言和文学两个方向
语言类课程大致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音韵学,训诂学等等
文学类课程: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一些公共课:逻辑导论,汉字书写,写作课, 中国文化概论等等
ps:如果是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话,还会有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等
四、大学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学的内容有什么本质区别,我感觉都差不多啊好像?
那可太不一样了!大学语文是针对非专业学生的一门课,课时一般32学时,有的学校多,也许有48,甚至64学时,但也就一学期的课。
但前面答主已经详细讲了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语言类,文学史类,文学理论类,还有中国通史,文献学,训诂学等等专业课,是四年的学习内容。
鄙人作为读了十年中文系的文学博士,毕业后到一所理工科大学当老师,也开过大学语文课。这门课至今没有固定的讲法和全国通用教材,有的讲成文学史,有的讲成文化史,有的讲成文学作品赏析……总之一个学期,学生所学的文学常识,和中文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相比只是皮毛。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都学了什么内容?
中文大三狗回答一波
这个专业一般分为两类 文学类和语言类
大一会上现当代文学 ,古代文学 ,基础写作
现代汉语
关于教材每个学校学的不一样
课程开设顺序也会有差别
总之学了几年,感觉这个专业还是不错的。一定要在大学前两年多读书
六、中国语言文学类包括哪些专业?
四个小专
汉语言,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文化创意与产业
补充一下,
还会有文化人类学(但人数太少)
这是四川大学的中文系设置。
七、大学里的汉语言文学主要是学些什么?
专业必修课(基础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古典文献学、语言学概论、美学、外国文学史、写作等
选修课(按方向分语言类和文学类):颓废文学思潮研究、中国都市小说研究、鲁迅导读、西方美学史、社会语言学、诗词联语、现代汉语语义研究、语音学、实用文体写作、文艺复兴文学研究、主题学、西方经典作品导读等
每个人有不同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兴趣,也会选择不同的选修课。汉语言文学绝对是个万金油专业 当老师、考公务员、出国深造、考研、文秘 其实很多人以后的工作和当初学的专业也不一样。就业的多种方向其实也意味着没有绝对的对口,专业性不够强。平时课程比较轻松,但考前背诵内容很多。
八、文学是什么?
最近在看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入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文学理论的相关知识,这一篇回答即是这本书的摘录和整理。
一、文学就像杂草
文学的界定的比较复杂:文学不仅仅是故事、诗歌和戏剧,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文本。卡勒说“文学就像杂草一样”。我们如何分辨花园中的杂草和非杂草呢?“杂草就是花园的主人不希望长在自己花园里的植物”。
另外,文学性不仅仅是存在于完整的故事之中,我们可以在简短的文字中发现文学性,这些文字能够引起人们对它的一种奇妙的关注。简短的文本“早晨,一粒枕边的糖”比 菜谱“用力搅拌,然后放置五分钟”更像是文学。
卡勒告诉我们“它们说明当语言脱离了其他语境,超越了其他目的时,它就可以被解读成文学(当然它必须具备一些特殊条件使它能够对这种解读做出回应)。如果文学是一种脱离语境,脱离了其他功能和目的的语言,那么它本身就构成了语境,这种语境能够促使或者引发独特的关注”、“描述文学就是要分析读者处理这样的文本时所要用到的一系列假定和解读步骤”。
二、文学的本质
1.文学是语言的“突出”。文学是一种把语言本身置于“突出地位”的语言。
2.文学是语言的综合。文学是把文本中各种要素和成分都组合在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的语言。文学不是绕口令,文学恐怕也不是广告用语。
3. 文学是虚构。我们必须认识到“虚构”不仅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之中,它也存在于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小说之中。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异化,“文学作品对真实世界的指涉”。
4. 文学是审美对象。“文学促使读者去思考形式与内容相互间的关系”。
5. 文学是互文性的或自反性的建构。互文性的几个例子: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和卡佛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以及村上春树的《1Q84》和乔治·奥威尔的《1984》。“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关于多部小说的作品,是关于再现和塑造,或者被赋予经验意义的作品”
个人的理解,文学包括创作和解读。解读是重要的,因为文学面向的受众是读者,不管是语言性,还是虚构性,文学本身都应该引发读者的一种异样的情绪,无论是美的感受,还是哲学的思考。
用卡勒的话来总结,“对文学性进行的思考就是把文学引发的解读实践摆在我们面前,作为分析这些话语的资料:把立即知道结果的要求搁置一下,去思考表达方式的含义,并且关于意义是怎样产生的,以及愉悦是如何创造的”。
九、语言学与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我自己觉得两门学科都是从语言出发,密不可分的。语言学比较重视提出规律,观察探究人类怎么运用规律去交流、去记录;文学则比较重视演绎,用不同的演绎方式传递情感和文化。
这么讲比较抽象,我举个栗子吧:
70年代韩礼德先生写了第一篇实际运用及物性分析【语言学理论】,探究文学作品——诺奖得主William Golding的The Inheritors,将语言学和文学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
不准确但简单来说,及物性分析就是研究“谁做了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韩先生我对不起你)
而这本小说是讲一堆原始人被一群更加进化的原始人取代的故事,所以故事的前半截以落后原始人为主人公,后半截以进化原始人为主人公。
前半截语言为了更加贴近落后原始人的心理,采用了不含“cause and effect”的句子,大多数都是不及物的形式,表现了这堆原始人对自然的无能为力。后半截就更加接近我们现在说话的模式,表示另一群原始人比较先进。
如上,用文学作品作为语言学的分析对象已经并不少见。私以为通过研究怎么用语言去表达文学作品的精神,是这两门学科之间的重要纽带。
略啰嗦小跑题了一点,楼主将就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参考资料:
Halliday, M. A. K. 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 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olding’s The Inheritors. In J. Webster, ed. Linguistic Studies of Text and Discourse.London/New York: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2.
十、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有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蕴藉性。
第一,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第三,文学的蕴藉性是文学以一定的话语形态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
十一、有哪些内容涉及语言或语言学的文学作品?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