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语言文学中文学和语言的关系如何理解?
在汉语言文学中,文学是指文学类的科目学习(如外国文学,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语言是语言类的科目学习~古代、现汉语等。
二、汉语言文学到底是什么?
是语言学+文学。
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文学: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史,还包括文学理论
三、「中文」和「汉语」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中文:《汉语大词典》第584页 第1卷 584,《现代汉语词典》第1686页,
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国语言文学的并称,特指汉语言文字或汉语言文学。
汉语:《汉语大词典》第8036页 第6卷 53,《现代汉语词典》第511页
汉朝人的文字语言,汉族的语言。
《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2》第799页
汉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中国各民族的族际语言。新加坡官方语言之一。联合国正式语文和工作语文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约六千年前汉语已有文字,拥有周、秦以来十分悠久、丰富的文献。同我国境内的藏语、壮语、傣语、侗语、黎语、彝语、苗语、瑶语等,我国境外的泰语、缅甸语等都是亲属语言。主要方言分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和粤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文字采用独特的汉字。
综上所述:为什么在中国,外国人和我们说话时,是我们用英语,而不是他们用汉语?
使用“汉语”一词无误,使用“中文”一词,则不对。
不过,问题来了。
恶魔猎人说:“我是個治學之人,對用詞一向要求嚴謹,中文和漢語是不同的兩件事物,不能混淆,就好比意大利語和拉丁語是兩回事。”
姑且根据解释,我们认为这两者是不同的事物,不能混淆,但我想问的是,该问题中,提到的是“说话时”,难道我们说话时是用文字或文学?这就是所谓的治学严谨?! @惡魔獵人
四、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有什么区别?
谢邀~
本人是一只大一中文狗,只学了一年中文π_π所以在各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无法做出专业的回答 只能结合这一年的学习经历谈谈个人对两者区别的认识啦 具体还是要参考权威~多多包涵哈_(:з」∠)_
汉语言就是侧重于文字的学习
汉语言文学就是侧重于文学的学习
文字≠文学
1.关于“汉语言”
语言语言,顾名思义,就是要研究中文作为一门语言,它的文字结构、语法等特征。打个比方,“我是学中文的”让你分析这个句子的句法结构,问你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这就是汉语言。
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的文字特征、使用方法、语法结构都不相同。所以汉语言的学习又分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不同门类。
2.关于“汉语言文学”
文学文学,顾名思义,它的侧重点便在于由这些文字组成的文章里。比如,让你去分析郁达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或具体到某一本书,让你去谈看法及相关问题,这就是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当然研究内容还有好多好多……只是举了个通俗的例子……)。
不同时期的文学创作风格、侧重点等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汉语言文学也分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等。
希望可以帮到你~
五、你所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真的是你之前所想象的那样吗?
其实还是要看你个人是如何看待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了。
我个人对于文字语言特别感兴趣,当时报考志愿不顾一切反对的选择了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我想象中的汉语言课堂会有各种文学体裁的品读,关于各种文学派别的讲说,以及名家大师之间的种种爱恨情仇的故事,结果在真正上课之后发现,我所理解的不过是这个专业当中小之又小的一个部分。或许有的老师擅长会对这些部分进行展开叙说,但也存在一部分老师为了课业进度省略掉这一部分,反而交给学生自己:你们已经是大学生了,要学会自己查阅资料。
要知道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可以说就是从小“喂”着学习长大的,刚刚步入大学,对各方面都不够熟悉加之并没有自主学习的方式与能力,起初对于汉语言这一专业感觉上更多的是失望和不满足。
但是当你逐渐深入学习,从过去的被动角色中脱离之后,会又一次感受到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的深度与广度是单凭课堂根本无法满足的,其中的奥义浅存与万事当中却又深嵌与每一字句之间,这时候在反思初心,它与我想象的有什么不一样,才能最终得出定义。
我认为任何对于一件事情在刚刚接触的时候都是困难百出问题种种,只有熬过了那个阶段,真正深入了解这一事情时候,我们才能去评价这件事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学习亦是如此。
六、如何解读“接触”?
解读什么意思?下定义吗?
七、汉语言文学和汉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汉语言文学主要学习的是现代汉语及古代汉及语言学一些语言类课程,还有文学史,文学理论方面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加文学,而汉语言更侧重语言的发展演变等的研究。我觉得是这样,希望能帮到你。
八、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中的定位不成词语素概念中,“性别”这个词是定位不成词语素吗,“男性”这个词是吗?
定位不成词语素指只能构词(不能单独构成单纯词而只能跟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而且在词中位置固定,“性”是不定位成词语素,可构成“性别”“女/男性”,也可作为单纯词单用,“别”是不定位不成词语素,可构成“级别”“区别”“分门别类等(跟单说表示“不要”的词“别”应该是同音词关系?)
性别、男性都是词
九、汉语言文学该怎么学好呢?
同为汉语言文学的学生,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以下回答算是我的自己探索,还望于君有所启迪。
汉语言文学共分为三类:语言类、文学类、文艺理论类。
“语言类”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基础,它与高中的文法学习不同(当然,由于我们高中时期的文法学习并不系统,所以语言类学习是以“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为基础科目展开学习并逐步加深的),它会涉及音韵学、训诂学、语言学等较专业的文字分析运用。
在汉语言文学大的学习体系中“语言类”是一个基石,它有助你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并在一些高难度的文学阅读中进行语言成分划分,更好的理解文章含义!但是由于语言的自身魅力与科学性,深层次的研究也可以语言学独立为一门学科!
“文学类”的学习是以“文学史”为基础的。我们必须要把握“文学史”的基本脉络,要清楚的明白:世界、中国各阶段的文学思潮、主要作家、相应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即“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学习)这是一个中文学子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有大量的文学阅读。以此了解一般的文学理论、人文思想和语法分析!
应该说“文学类”是一般人对于中文系也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定义。它有趣!课上往往就是讲故事,轻松自然,课下作业也是随性阅读。但是要想学好文学类除了阅读还要有一个清楚的理!性!的脉络掌握!(绝对不要把中文系学习看作是感性的发挥!)
而“文艺理论类”则是整个汉语言文学学习体系中最体现逼格的学习!往往其他系同学都会说中文无非就是看小说听故事,是人就能听懂。但是如果你文艺理论知识过硬,你的文本分析将是其他专业所看不懂的。
以《挪威的森林》为例,作者村上采用第一人称主要人物叙述角度,结合复调结构,以多元化的典型人物经历一展主题下的成长与母题中的孤独!
这是……非中文类以及部分中文类学生都无法理解的文本分析。它专业且具有学术性,但却是最难掌握的部分!一方面文艺理论体系庞大,同时为了深度掌握它所需要的阅读量是远超文学类的!另一方面就要从写作出发,写作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一部优秀的文学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文艺理论就是深度剖析其中所蕴含的艺术手法,我们是艺术的解读者。然而不幸的是有几个文字爱好者会把自己看作艺术家呢?而且由于文艺类所与生俱来的枯燥乏味性是被绝大多数中文学习者是摒弃的。但这恰恰是汉语言文学的精华!
以上是汉语言文学三大类的分析,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三类的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并非说是一类一类的学习,而是要在学习文学类进行阅读的同时分析它的语言技巧与艺术手法,这样才是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
然后就是鉴证自己学习中文好坏的方法,不要一味的阅读,在学习一段时间后,重新审视分析自己读过的文章!
就以中学散文《珍珠鸟》为例,如果你的分析仍停留在中学的背景、语言、人物、描写中那么……还是洗洗睡吧!
最后就是汉语言文学的运用,它以写作、新闻、编辑学为主的实用类科目为主导。一句话中文系要多读更要多写!
预祝你可以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自由徜徉,要记住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进步的过程,远非一蹴而就。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