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的数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哪个好?
这个专业选择需要看你自己喜欢数学专业还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学专业属于理科,汉语言文学属于文科,两种是不同的思维逻辑。这要看你的大脑思维逻辑更倾向于左脑思维还是右脑思维。如果单从学科而言,我认为都好。就看你是否能够适应?如果从就业前景来看,数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以后都可以当老师,建议你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你是数学老师,会怎么教50个学生上小学的数学课?如果你是语文老师你又打算教语文?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和家长沟通?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处理日常的教学事务?很多人把专业学习当成谈恋爱,一但新鲜感没了,就想像谈恋爱分手一样放弃专业学习,或者在工作后,当成了一名老师后,就像已经走进婚姻的人们开始了奢望城外的生活?你真的想好了吗?问问自己的心。让它自己告诉你。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学高数吗?
不需要。但是我建议如果有时间还是不要放弃数学,蹭蹭课什么的,因为四年不学数学了突然要用的那一天会很绝望!希望你们不要有那种体验最好。过来人的感觉(个人体会)不学数学之后我的智商急剧下降,数学还是蛮锻炼人的思维能力的。
三、我喜欢数学,但是我学了汉语言文学,和数学毫不相关,怎么办?
l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九十年代初毕业于中等师范学校,通过自学考试,九八年拿到了本科文凭,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我也喜欢数学,二十八年了,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很喜欢小学的奥数。
四、你为什么如此坚定地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我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完全是兴趣使然——从小喜欢看书,喜欢上语文课,语文成绩也是拔尖的。
初中时候,偏科有些严重,数学甚至不及格。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劝诫我在数学上也用点心。我说自己不喜欢数学老师。班主任说如果因为不喜欢老师就不用功,以后一定会后悔。然后班主任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说想当语文老师。她说:做老师也要高考,要考数学的。
我极为失望,没有放弃数学。但好像我真的没有理科细胞。即使我努力学,理科成绩也很一般。
高二分科选了文科,大学选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这个专业完美契合了我的爱好,看各种各样的书与专业学习相辅相成,我课余时间最爱的就是泡图书馆。
虽然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必须下硬功夫,但到底不如数学、物理、化学那么让我为难。所以总的来说,大学时光还是轻松愉快的。
初中时“当语文老师”的理想,我大学毕业时实现了,考上了家乡县城最好高中的语文教师。同时,考上了公务员。
抉择之时受父母、长辈影响颇多,自己不够坚定,选择了人民公仆。
“案牍劳形”之余,于书山寻路,于学海遨游。
我的爱好始终没变,但曾经的理想越来越远了。
五、在中文系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反正去年通知书下来的时候,我认识的一个妹子上了北大,我说我学的中文,她说哇塞听起来就好高大上啊~
这是我最最最最最喜欢的专业了!
每学期都要抽查背书,那么多 九十多篇有小说散文诗歌,只抽查一篇,但是我总觉得背完了之后那些都会进脑子的,就算一时半会想不起,以后总会用的十分恰当
那时候刚刚背完钱钟书先生的《论交友》(不知道是不是啊我可是中文系学渣)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冒出了一句“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好开心的!因为我平时的画风都是23333马丹之类的
而且我学的师范啊啊啊啊!
到大二还有古代汉语就是写小篆和文言文!真的太棒啦
最近正是期末,幸好专业课都考结束啦~预备马克思和近代史呢~(求好运)
这辈子的梦想就是当个语文老师,再嫁给一个物理老师或者数学老师吧。
会做数学的男生会花光!
biu biu biu
不管怎么样,大学有最喜欢的专业,还是聊以慰藉的。
毕竟很少有我这样三点一线的大学生活了(请允许我做一个悲伤的表情)
六、汉语言文学要不要学数学?
这个不学数学的专业蛮多的,基本上女生适合去的都可以不学,比如基础的传媒,艺术,旅游,或者是语言,文化,教育和一些实际的服务,社会学学科都不太涉及数学,最多涉及个宏观经济学,微积分肯定是没有的,这一点,海外本科体现尤为明显,所以,这些基本上都不涉及,对于国内的话,你说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上也是不涉及数学的,因为都是纯文科,高数你也读不明白,也没有用,所以就不要去考虑汉语言学数学了。
西班牙留学吕老师:西班牙的艺术留学----时尚的方向和核心西班牙留学吕老师:西班牙留学中最适合女生去学的几大专业七、我是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想跨考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可以吗?
本科汉语言专业,更建议你考学科语文。
除非本科是数学相关的,或者说学基础很好,考研的数学要难得很多,不建议你考哦。
以上个人观点。
八、为什么要学汉语言文学?
自己是因为喜欢
我们班大多数人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这个专业不用学数学,对,就是难倒数万文科生的数学。
九、数学和文学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是什么关系?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有啊,肯定有啊,为什么没有呢。
答主只是个平平无奇热爱数学与文学的高中生,抱着对它们的热爱回答问题,观点仅为个人拙见,不成熟,不喜勿喷,欢迎友好讨论。
我们身边会有人觉得(反正我身边是这样得dei),语文与数学不会有人同时学的非常好(暂且用语文表示文学)……
事实上,大部分的人好像都是这样的,有些偏科,但毋庸置疑的是,肯定有人啥啥都好啊,总有那么几个人数学随便考考(看起来)就是高分,语文作文写出来让你惊呼这竟只是一个十几岁少年写出的文字。
我已经想像到了他人的评论:哇!学霸啥都好耶!好厉害!这都怎么做到的……
嗯,好像这跟这个问题没啥关系,语文和数学能否同时学好也代表不了什么的……
但我想说,数学与文学的关系不是绝对没有关系,而是绝对有关系。
理性与感性,数学与文学……
今年听了蔡天新教授的讲座(暴露了暴露了),感受颇深,思绪万千。
我以为他身为浙大数学系教授,是来讲讲数学的,十分感兴趣(因为我对数学感兴趣),对他不带一丝了解的就去了。
他讲话逻辑清晰,语言生动有趣,我对同学说,他一定语文挺好的,从他讲话就可以听出来了。
后来我才发现,他好像语文真的挺好,不对,反正就是于文学上“颇有造诣”(不知道可不可以这么说)。
他是个诗人,已经出版了几本诗集和小说了。
哇咔咔,我当天晚上可兴奋了,一直跟同学讲啊讲,说没想到……
我想在这世界上,能在数学和文学方面都有研究,主要是对它们都感兴趣的人必定不少(啊,其实我也不知道@_@但我坚信这一点)。
但对于我来说,蔡教授是离我最近的那一个,他现在已经是我的偶像了!!
我曾想过大学学数学,但是后来还是放弃了,因为我觉得我坚持不下去。
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曾经我惶惶然想要放弃学数学,但现在我终于明白,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放弃不放弃,没有开始钻研之前就放弃触碰,不过是放弃自己的勇气,自己的信念。
用一句偶像蔡天新的诗:
我们活在这世上/像一梭子弹/穿过暗夜的墙
(好像有点不对,欢迎指正!)
我坚信数学与文学不排斥,有很多共同点,正如蔡天新教授总结的诗歌与数学的共性等等。
不可否认,它们之间有巨大的无法跨越的差异,但……关系也还是很大的好吧!
好像有点跑题,算不算扯回来了哈哈~
什么关系我就不说了,谁叫我只是个平平无奇五一放假不写作业逛知乎的菜鸡高中生……
主要是觉得自己总结的不够直白,不够具体,不够精准。嗯。
我觉得,学好数学可以走遍世界,学好文学也可以走遍世界。
这是一个高中生的浅薄的思考,但她想要去追寻自己的月亮。
十、汉语言文学和数学专业哪个更好?
你的“好”,是指代什么?
好高考?
好背?好学?
好毕业?
好就业?
好读研?
好读博?
等你考虑“好”,再问吧!
十一、数学专业想转汉语言文学专业行么?
咱就是说……二本学校还是转点实用的吧,汉语言文学如果不是师范的话很难顶……法学不香吗?
汉语言文学就是语文是吧?
不完全是。语文=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学和文学两大范畴。语言学又分中国语言学和外国语言学,中国语言学又分少数民族语言学和汉语言学,汉语言学又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文学同理。回想一下语文课本,是不是有古代的,现代的,是不是有少数民族的,国外的。
语文和数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这个问题真的是太空泛了,语文和数学这么大体量的学科,用几句本质是说不清的。但是有一些对我们有利的特征我们需要了解一下
首先,语文,是中文语境中一个多义的合成词,包括语和文,“语”指代语言,而“文”则有多种解释,不同情况下指代文学、文字或者文化等等。比如1949年后中国大陆中小学的语文课指代的就是语言文学。日常生活中,语文两字并无严格指口头语及书面语而混用之,如英语和英文、日语和日文。
语文,就是对语言这项技能的学习。而语言又是什么呢,它有什么作用呢?举个例子,我们数学书上的各种定理,它就是用语言描述的,但是你如果深入去钻研的话,你会发现这种描述理科类的文字无懈可击。语言在我们生活中都用的比较随意,所以歧义多也是语言的一大特色。想精准而又没有歧义的描述一个公式或一件事可能没这么简单。这是一个对语言认识的一个角度。
还有就是对语言微妙差别的把控力。有首我很喜欢的诗,是苏东坡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即使炎炎夏日,我依旧感觉寒意逼人。亡妻已经去世10年了,就算相逢也不相识对方,现在我也老了,满头白发,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述说我的凄凉。在一个午夜梦回的晚上,看见亡妻又在小轩窗那梳妆,可是看着对方一句话也说不出,唯有泪千行。寥寥几句,作者悲痛,寂寥,苍老的样子跃然纸上,每一个令人揪心的细节的刻画都恰到好处。试想我们的语言水平要到达何等高度,才能如此饱满啊。让我们就好像在午夜梦回的晚上,真的看到了亡妻在梳妆。我们对视,一句话也说不出,只能相视流泪。。。
不知道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什么用?
其实我也不知道
( 我说的真的是实话)
期末考试之前真的能把人折腾的临近崩溃,平时玩的有多潇洒,期末背的就有多狼狈。
但是问题是,就算我平时背了,我好好学了,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也忘的差不多了诶嘿。
所以说,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在以我为首中文系学生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打钱)
但是,
我们的老师说过
“无用方为大用”
最近这段时间背各类文学史,整个人都在崩溃和爬起来继续的心态里循环度过(真的是循环)
我感觉我每天都是两个人格,一个是属于躁狂症版的佟湘玉,另一个则是蔫巴了的佟湘玉。
(但是我也很有自知之明哈,我哪哪也比不上人家佟大掌柜!)
(大声)
所以当我跟我的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我为什么要脑袋抽风来学这个专业?”
“学这个专业学的好的人的脑壳是怎么长的?”
所以说,如果真的不是有热爱的因素在里面,在面对浩瀚的文化知识时真的很容易崩溃。
但是当你像抽丝剥茧般的去整理他的发展时,你又会发现其实挺有趣的。
就像我现在打着的简体字,他在几百年前还是歌谣,是刻在兽骨和甲骨上的线条,也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文学它的用处不像理工科那样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看到成果,但是如果离开他,我们的文明将会有难以想象的断层。
文学更像是一块基石,你看不到它,但是它确实打实的存在在那里。
要是没有五四文化运动,白话文没有普及,我现在或许还要用艰涩难懂的文言文进行交流。(当然这并不是说古文不好哈,只是对我这种菜鸡来说确实看着挺费劲的)要是没有一次次的文学变革和创新,也不会有新的小说体式诞生,也不会有什么言情小说,悬疑小说,侦探小说这么多的类型来让你选择和参考。
说白了,汉语言也就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你我们的文化是怎么发生发展的,告诉你溯源和展望同样的重要。
文化要有根,才能走的踏实,走的久远。
当然,不管你是处于什么目的点进来这个回答的,我都希望你能真正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汉语言不学数学,但他同样需要你付出很多的东西。
我也不会劝你快逃,我只希望你能好好的考虑清楚利弊。
不要后悔自己所做的选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