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读完题目直接抄答案的刷题方法真的有效吗?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3 21:02   点击:110  编辑:yyns   手机版

真的没有。

「阅读理解读完题目直接抄答案」的操作逻辑,可以简化成下面的流程:

抄写和记忆大量题目答案——从答案中找出答题套路——用套路去解答其他题型

这种训练方法大错特错,是极其简单低级的思维训练,从长远看对我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帮助,反而僵化我们的思维。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阐释:

  1. 为何直接抄答案的刷题方式无效
  2. 如何提高解答阅读理解题型的能力

一.为何直接抄答案的刷题方式无效

阅读理解的本质在于“阅读”和“理解”,直接抄答案的目的在于获取答题套路。答题固然有一定的规范(套路),但是高考题绝对不可能只看题目、套一下套路却不阅读文章就能得到高分。

下面套用一下我在另外一篇问题里的回答:

“从局部范围得出的经验,永远不能随意运用到其他范围或更大范围里去。”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一个极其简单但又宝贵的道理。

你从平时训练题中找出的思路(套路),就是一种局部经验,不能用它去“套”其他题型。为了简单轻易地得到更多的试卷分数,很多同学甚至一些老师都想得到一个适用于任何题目的“经验”,只可惜,这种“绝对经验”是不存在的。

“这世界存在共性,也必然存在个性。并且个性绝不是少数。”

那做阅读理解题有意义吗?有。我认为做题的意义是:

  1. 了解题型的设误点
  2. 了解自己的遗漏点
  3. 思维建模(建立对题型的认知和答题的基本思维)
  4. 在比较中形成对文本特色的进一步理解

但做题的意义永远不能止步于得出一个答题套路!

举个栗子:

例如关于“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我们经过大量训练后,会得出下面的答题套路:

其中『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这一点通常会被绝大多数同学作为答题的套路千套万套、套天套地,但是它依然只是局部经验,因为你会慢慢发现情节方面的作用的除了『推动情节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之外,还有延缓情节发展、使情节一波三折、为后文埋伏笔做铺垫等等作用,你不能把这些点全部写到答案里,但到底写哪一点就不得不去分析文章的特色了。

你没看错,难的并不是我们去记住有多少答题要点或是熟知答题套路,而是分析具体文本的文学特色

因而,正确的做题思路应该是这样的:

  1. 阅读:阅读文章,感受文本的文学特色
  2. 定位:弄清问题属于哪种题型
  3. 建模:建立题型的基本答题思维
  4. 复查:找到答题思路与文本特色的契合点【局部经验能否适用于其他范围】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为了速成,往往忽略了第一步和第四步,但第一步和第四步却又是最重要的。


二.如何提高解答阅读理解题型的能力

墙裂向大家推荐比较阅读的思维方法。

我们都想通过捷径取得语文阅读理解题目的高分,于是我们试着去记忆答题套路,但是答题套路只是局部经验,而比较阅读就是教我们如何去运用好局部经验

比较阅读法:

简单点说,我们已经阅读过大量经典篇目、训练过大量典型题目、记忆了大量题型的答题套路,当我们在试卷上遇见“新的”文章时,我们最应当去做的是,与我们脑子里的“旧的”文章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形象塑造、选材内容、情感主题、情节结构、手法技巧、语言风格等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找出本文的文学特色。

找出了文章的最大文学特色,那么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就不会套用一般性的答题套路了,我们应当在同的基础上求异,我们必须始终围绕着当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色来答。那我们在上面例子的⑤中,就懂得去选哪一个小方面来回答题目了。

码字不易,只求一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