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该如何学习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3 12:00   点击:174  编辑:yyns   手机版

由于今年考研究生,复试有一门笔试参考书目就是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因此研究了一下此书,用的是第五版(市面上买不到第四版了,也不想用旧书)。研究生已考上,特来分享一下经验。

这本书写的好坏暂不评价,如果需要参加考试的同学还是抱着一点敬畏的心态去学习比较好,不太赞同那位撕书的同学的做法。仔细研究本书,还是有所得的。

1、勤查字典,勤百度

本书是全英文的,用英文讲这一门语言学,当然会出现一些从没见过的专业词汇,所以手机上的电子词典和百度app必不可少,现在的学习就是想尽办法多利用手头有的资源,不要懒,方可学成,毕竟是文科的知识,不会太复杂。本书用英语写作,意在给学习本门课程的学生设置门槛。首先,学习者需要保证自己英文过关,读书理解能顺畅一些;其次,注重细节,我在复习时基本把全书过了一遍,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连书里编写有错误的地方我都挑出好几处,有这种精神在不怕学不会。第三、有生僻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立即百度,或者买配套的辅导书来解析。

想提一点,这本书用英文写作,其实反倒帮助我们更清晰的理解了每一个概念。我在学习这本书时,发现用英语来讲概念,能讲得特别通透,英语跟中文相比,每一个词在句中一定对应一个特定意思,不会造成歧义。反观我买的配套辅导书上翻译出的中文,理解起来就很吃力,中文词汇博大精深,出现在概念中,其意思会很模糊,不易理解。因此我很建议大家学习英文版的语言学,中文版的就不要用了,会拖慢学习进度(当然,如果英文水平实在差的不行,特别是四六级只能勉强飘过的同学,那我建议你先补好英语,再来学这本书。)

题主题目里提到的移位性,我依稀记得是displacement,查字典释义为:n. 取代,位移。这一点仅凭书里给的解释就很清楚了,当我们用语言讨论某样不能在我们面前出现的东西,这就是移位性(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比如我们可以用语言讨论孔夫子,可是孔夫子已经去世几千年,他既不会出现,也不会复活,但是语言使得我们能做到在他出现不了的情况下讨论他,这就是语言的移位性,跨越了时间与空间。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学习的准则是:不论这本书写的好还是赖,凡是考试指定的书,在我这里基本要把每个知识点掰开揉碎,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力去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搞不懂就先放着,反过头来再看第二遍、第三遍,总会搞懂。

每个人的智商不同,在学习时会遗漏重点,第二遍、第三遍就是反复提醒自己把每一个重点记全,只有在每一个重点都能并排出现在脑海里时,这个概念才能充分被理解。这是我对自己思维过程的一点小小反思。

我原来不是很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这回复习语言学,终于体会了这句话。很多时候第一遍接触一个概念,会觉得它很生僻,很怪异,之后我会再往后学一两章,回头再看这个概念一遍,不断加深印象,那么再往后走,我就对这个概念有“通透”的感觉。直到复试前,我遇见了别的一起考试的小伙伴,给对方解释概念时,发现自己是真的理解了。给别人讲解概念,接受对方的不断提问,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方法。

3、关于参考书和学习过程

胡老的这本《语言学教程》比较厚,里面附有大量例子,我第一遍读时,基本看了后面忘前面,记忆率不高。第二遍复习时我用了已总结出精华的参考书----《圣才教育·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3、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修订版)。见下图。

参考书把原书的重点都总结出来,比较精辟,我学习的方法是把这本参考书全部背诵。背诵是先理解,划重点(切割英文句子成分,看强调什么),再背诵,我背书比较容易,所以考试之前把原书看了一遍,参考书(某些概念参考的原书)全部背下来,考试基本顺利拿下。

当然对于一些同学来说,书只背一遍是不够的,希望大家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复习程度,合理安排背诵次数,像语言学这一类的文科科目,当然是背的越熟越好,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随便拿下考试了。

欢迎评论里与我讨论学习此书的一些问题。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就点个赞,谢谢啦。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