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如何入门?
参见我在如何准备语言学奥林匹克?求解一道题? - 知乎下的回答。
对于“如何准备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我认为主要还是刷题量。毕竟和五大学科竞赛不同,语言学与高考无关,甚至不像信息学一样出现在课堂上。再加上中国队近几年才加入竞赛,市场上针对语言学竞赛的书籍资料少之又少,因此我认为主要还是在了解一些基本的语言学概念之后多刷题、总结。
刷题方面,各国组委会网站上往往都有部分试题,这里是一份各国组委会网站列表:参加竞赛的国家以及组委会-综合讨论-[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学习交流社区] 同时要注意从简单题逐渐做到难题(不然你会疯掉!),不能直接看答案和题解,很多时候看起来很简单时,你自己不一定想得到。因此拿到题时应当先独立思考,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答案记录下来,在和答案、题解比对,而不是一边想一边看题解。
对于资料,可以看看陈润的《语言学入门指南:带你玩转语言密码》,这本书针对语言学竞赛,比起其他深奥的语言学专业书籍更具有针对性。另外中国组委会近期开通了“语言学奥赛”微信公众号,目前看来,里面的资料对于刚接触OL的初学者而言相当不错。
另外,加入一些OL的圈子也是明智的选择,和五大学科竞赛不同,语言学奥赛作为比较“边缘”的奥赛,选手往往会因找不到合适的人讨论问题而苦恼,因此可以加入一些互联网上的语言学奥赛的团体。比如:“全国语言学奥赛官方群”(QQ群号:543535847),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学习交流社区 International Linguistics Olympiad。
二、参加两门科目或以上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是什么体验?
-你会见识到数学和物理联赛的判卷速度差异(上百倍那种)和语竞数竞的判卷速度差异(上千倍那种)
-你会见识到数学和物理联赛的判卷透明度的差异(我一定不是在吐槽北京数学会)
-你可能会第一天上午考物理预赛,下午去输液,第二天接着去考数学高联
-你可能会在做物理题时以自以为较强的计算能力选择性忽视巧妙方法开始狂算然后算错
-你可能会被数学老师说为什么不专心搞数学,或被物理老师说为什么不专心搞数学(然后不想给你复赛名额)
-你可能会发现他们并非不是不无道理
-你可能会在暑假以“我数学题会做肯定能写出来过程,写出来反正也有人能看得懂”和“力学不就是列几个方程解解吗”的心态只去刷程电,然后联赛数学过程没被看懂少了一个半大题的分,物理力学的一个动量定理没列出来
-你可能会暑假后的联赛物理没有进步,数学反而倒退
-你可能会发现,你虽然有降分,但还得参加高考,然后得知这年的语竞在了6月7、8号考
-你可能会告诫广大竞赛生不要参加两门或以上的竞赛,当然除非
1)你是绵羊(dmy)或者胥神
2)你以“诶这挺好玩的,我去凑凑热闹吧,反正也不用学,万一蹭到个什么奖呢”的心态去考语言学竞赛
三、语言学奥赛大学生怎么参加?
如果指的是IOL(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其选手必须是高中学生,所以无法参加。
四、中文考研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还是学科语文好呢?
我本科是汉语言专业的,研究生选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相当后悔,主要原因在我个人,首先本科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然后研究生了也看不下去这方面的书,也没有做科研的头脑,只想赶紧毕业。
然后我一个学妹本科是汉语言文学的,保研的时候选的是学科语文,研一课很多,各种比赛活动也多,但是我超级羡慕,因为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成为一个老师很有帮助啊!如果让我回到两年前,我一定选择学科语文这个专业或者跨考别的专业。
五、参加全国奥林匹克语言学竞赛需要准备什么书籍?
谢邀
先说一下个人经历。今年参加的比赛,初赛之前看了各种维基百科上关于语言学的词条,了解了一下一些概念,然后做了一部分naclo(北美计算语言学竞赛,相当于我们的语言学全国奥赛)的题(主要是初赛题)。决赛之前参加了组委会的线上培训,更加系统的学习了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等方面的知识,顺便看了老队员陈润学姐写的一本《语言学入门指南:带你玩转语言密码》,然后做完了naclo的题目。国际赛之前又做完了国际赛的历年题目。
下面给建议
准备比赛大概分两方面,一面是看书学知识,另一面是做题找感觉。做题没的说,NACLO、NOL、IOL等等各个国家的比赛历年题目有的是(建议先做NACLO再做IOL,直接做IOL会对人生失去信心)。然而这方面的书确实少,没辙。陈润学姐那本书是硬知识和题目结合,介于两方面之间,我觉得挺好,不过个人感觉内容并不多覆盖的也不太够(然而那是学姐高三的时候写的书确实已经很牛逼了),不过还是建议看一看,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如何把语言学相关的知识应用到解答这些奇奇怪怪的题目上面。纯讲针对这个比赛的理论知识的书现在确实还没有,前几年两届的老队员曹神写过一本,无奈硬盘坏了没留下来。所以我的建议是看看维基百科上关于语言学的词条,了解一下基本概念,特别是IPA(国际音标)表。另外有本书有兴趣且有时间的同志可以看看, 赵元任大师的《语言问题》,其实是大师在台湾大学的讲课记录,但讲得内容和比赛的知识差不太多也不太难,可以一看(但看大师的书总会有一种 就你这熊样还想学语言学 的感觉,毕竟大师经常信手拈来的用10种方言和5种外语举个例子)。其实基础知识这个东西在这个比赛里很玄妙,因为语言学的奥赛很偏重于逻辑推理,所以基本上是没有基础知识也能看懂题也能上手做,但学习一些基础知识的话会让结题变得更容易,也更能让我们对所解答的题目有更好地理解。
最后顺带说一句中国组委会的培训,今年我们参赛的时候是初赛之后进了复赛的同学参加线上培训,内容涉及语音、音系、形态、句法等等,17年的培训貌似是从1月份初赛前就有了,而且据说培训做得更好更系统了,所以说,书籍不多的这个问题应该也就不那么大了。
最后,如果您实在有时间精力和兴趣,强烈建议去多了解及门语言,毕竟每个人在做语言学奥赛的题目的时候都一定会受到自己母语的影响,多了解及门语言会好一些。比如我们汉语是孤立语,没有词根词缀和时态等的变化,但很多语言有而且很复杂,我一开始做题的时候遇到这类语言总会觉得这么复杂的语法变化他们怎么可能在说话的时候反应的过来,于是就总觉得自己的答案不太对。但我在国际赛之前没事干去学了俩礼拜法语,然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怀疑了...
最后的最后,祝各位参赛的同志们享受比赛。
六、如何准备语言学奥林匹克?求解一道题?
一般人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把声母、韵母分别取出来,统计他们出现的个数,然后再下面的注音符号中一一排除、找出对应的符号(个别可能要特殊处理)。
其实,类似 @Skylar 的经历,我自己小时候就看着新华字典学会了注音符号,所以这道题题目都没仔细看就把下面的答案填上了。
另外可以有一种比较脑洞的做法,也是我小学时自学注音符号的方法。注音符号脱胎于汉字,许多符号其实都大致保留了汉字的原来相貌,如:ㄓ(之)、ㄔ(彳)、ㄕ(尸)、ㄖ(日)。这或许也是解决此题的一个不错方法。
对于“如何准备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我认为主要还是刷题量。毕竟和五大学科竞赛不同,语言学与高考无关,甚至不像信息学一样出现在课堂上。再加上中国队近几年才加入竞赛,市场上针对语言学竞赛的书籍资料少之又少,因此我认为主要还是在了解一些基本的语言学概念之后多刷题、总结。
刷题方面,各国组委会网站上往往都有部分试题,这里是一份各国组委会网站列表:参加竞赛的国家以及组委会-综合讨论-[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学习交流社区] 同时要注意从简单题逐渐做到难题(不然你会疯掉!),不能直接看答案和题解,很多时候看起来很简单时,你自己不一定想得到。因此拿到题时应当先独立思考,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答案记录下来,在和答案、题解比对,而不是一边想一边看题解。
对于资料,可以看看陈润的《语言学入门指南:带你玩转语言密码》,这本书针对语言学竞赛,比起其他深奥的语言学专业书籍更具有针对性。另外中国组委会近期开通了“语言学奥赛”微信公众号,目前看来,里面的资料对于刚接触OL的初学者而言相当不错。
另外,加入一些OL的圈子也是明智的选择,和五大学科竞赛不同,语言学奥赛作为比较“边缘”的奥赛,选手往往会因找不到合适的人讨论问题而苦恼,因此可以加入一些互联网上的语言学奥赛的团体。比如:“全国语言学奥赛官方群”(QQ群号:543535847),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学习交流社区 International Linguistics Olympiad。
七、对语言学和计算机交叉学习很感兴趣,了解到考研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两门学科,有什么建议吗?
社会报班。增强计算机基础,例如udacity。
再去报个比较好的“NLP魔鬼训练营”。
不要寄希望于研究生的培养水准。你应该不是志向做研究,研究生做到80分就行(如果可能刷几篇顶会),leetcode刷题和参加kaggle竞赛争取master才是正道。
八、有什么大学生可以参加的语言学竞赛吗?
练练口才,哪里都用得着!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