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语言学领域有哪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理论?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21 01:46   点击:95  编辑:yyns   手机版

刚刚稍微看了一下,得出的结论:现在的语言学就是一些毫无根据的主观意淫。

与其说那些东西属于语言学,更应该称其为,宏观现象产生的语言符号对比归类所获得的数据,根本没有半点学术成份存在。

如果人工智能ChatGpt根据这些理论去研发语言模型,再给它一百万年都研发不出来。

因为语言的形成的原因,不是靠对比一下关于语言的表面现象就能获得的。

必须研究更加微观的物质层面,比如人脑和感知器官的生理结构,以及其运作模式。

而非研究几个国家、民族的具体文字和语言之间的差别,然后再主观脑补这中间的过程,推导出造成这样结果的具体原因。


就拿现在被广泛认同的“结构语言学”,教给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一句话里普遍存在主语、谓语、宾语、状语。

理由就是,专家通过研究大量的现有资料文献,通过对这些句子进行划分,归纳总结出了这些所谓的结构。

现在的人一听,大多都会觉得很正确很科学,实际上却是毫无关联,根本原因是不能以一个宏观的现象结果,来解释另一个宏观现象结果的原因。

而大多数句子中之所以会存在主语,谓语,宾语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的注意力形成过程中:

大多数情况,都是先回忆起自己的过往记忆,即“关于我的自我概念”,再回到现实去观察动作造成的结果,就有了概念“谓语”和“宾语”。

这说明了什么?

主语的本质是行为前的自我动机。

而很多人写得文章里不写主语,即自我动机,这种习惯的养成原因就可以推断出其大多数个人行为的动机缘由,大多都不是出于他本人自己,而是其他人。

即别人告诉他具体该怎么做,他就只需要实施具体操作,以及观察行为的结果。

所以,这个人的语言习惯中只有谓语和宾语,缺失了带有自我动机的主语。

而宾语的本质是,说话者当前注意力集中的对象。

根据这一细微的语言习惯,就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比对筛选出,现在哪个国家、地区、民族的人自主意识较强,哪些自主意识最弱。

即总是说“我”的个体,行为自发性,自主意愿性较强。

反之,把主语省略的,只留下宾语和谓语的个体,自主意愿就较弱,可以推导出其日常生活中大多都是听取他人意见去执行具体行为,很少有自己主动的想法。

所以,这世界上从来没有存在过语言学,人类之所以会产生语言,只和大脑的神经系统、感知器官、发声声带有着因果关系。

和那些写在纸上的文字符号无关,ChatGpt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

想到哪说到哪才是自然语言的本质,而非主观划分出来的什么谓语、定语、状语、宾语。

还有,因为注意力集中的对象而产生的宾语,这个注意过程中也需要大脑想象“宾语对象”。

所以,人在说一个有关“主谓宾”句子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并不只有一个目标对象,起码得有3个以上的对象才行。

看着是在说一句话,其实脑子需要按顺序不停地切换想象的对象。

而西方人堵信什么结构主义,语言是编译而成的,是因为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对语言的预期、观念:

语言是上帝教给人类的东西,人不是通过后天的经验积累和反复训练,自己创造出了语言。

所以,可以说,确实是“科学杀死了上帝”。


西方人做事就是那么奇怪,面对其他人时,就会说“上帝与我同在”,等做事时就会各种反向证明“上帝不存在”或者“没有上帝人类也能做到”。

(搞社交的时候,就高喊“我们是上帝的人”,等要赚钱的时候,一个个都特别诚实,“上帝不存在了”,都忘记了自己身为西方人的初心)。


在ChatGPT没取得成功时,或许学术界关于到底是神经网络让人具备了语言能力,还是人天生就具备某种语法结构才有了语言,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争议。

但ChatGPT超强文字理解力,已经足以证明人就是根据前后关联字词的强弱在说话的,这种语言模式其实就类似于一种填词游戏。

玩过ChatGPT的都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如果你提的问题没带“?”,或者说的信息不全。

当你把文字信息发给ChatGPT之后,它最先做的事情是,把你没说完,或者认为你没说出口的话,先给补全了,然后才会具体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

所以,ChatGPT的理解词义,其本质就是信息补全。

ChatGPT把问题和回答当做一个整体去看待,当你提出前半部分问题时,它真正做的不是人类以为的“理解文字含义”,而是像玩填词游戏一样,把剩下来的后半部分,根据用户提问里给出的定义,寻找强关联的信息,再把后面的给补全。

由此可知,ChatGPT说的我,并没有所谓的自我概念,而是根据强弱关联填上去的一个字符而已。

根本不会像人那样回忆过去记忆产生对将来的动机,然后根据现在感知到的当前信息,再去影响自己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对象上。

不过,ChatGPT的黑盒训练的成功,也证明一件事,大多数时候人说的话都是完全脱离现实,闭着眼睛胡说八道的在那“想到哪说到哪”,就像ChatGPT玩的填词游戏一样。

或者也可以叫续写,只是比中国的续写软件更加智能,能够通过自我强化学习,获得属于自己的语言模型。

而填词的思维、逻辑、意识、信仰、精神是,相关信息的搜索和引用。

同时也反过来证明,人在大多数时候说的话,基本都是在引经据典,引用别人说的话,比如什么名人名言啊,电视电影的台词。


注:以上言论并不是我的道听途说,而是我对自己过去言论的进一步整合和迭代。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