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和文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其实没什么关系…
语言大致上是文学的载体。没有语言,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文学了。
但是,这其实算不上“关系”。
二、语言学与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反对一下楼上。
文学和语言学肯定是两门学科,但是从两门学科的各自研究对象谈它俩不相关这个不太对吧。
二十世纪整个人文学科都有语言学转向,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都有。
文学的话,影响最大的是文学理论的语言学转向。20 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由作者———作品( 文本)———读者的过程,
所以语言学最大的影响就是把文学理论的关注点拉倒了作品本身,引发了人们对文本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重视。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新批评、结构主义文论都受语言学影响。
我们比较文学的话,比较文学译介学(翻译研究)受语言学转向的影响最大。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直接影响了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
ps
另外这个楼里说没关系的都是学语言学的,而认为有关系的应该是学文学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20世纪语言学的兴起影响到了哲学又从文论进入了文学和翻译研究。
所以学语言学的人感受不到文学的影响是很正常的,但是学文学的人是很容易感受到语言学的影响的。
—————
补充几句,文学对语言学的影响:
索绪尔在《印欧语的起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研究语言绝不能脱离对文学和美学的关注。
索绪尔本人在日内瓦大学教授普通语言学期间,也同时研究史诗尼伯龙根的语言。
他认为文学语言有统一方言的功能,并且文学语言自身“脱离口语”的特性是语言学值得关注的领域。
三、如何看待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1、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方式之一;
2、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
3、语言是文化的传播方式,语言是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人类因有思维而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创造了文化,又在不断的语言交流中互相传播各自民族的文化。
4、语言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相互制约,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反映和传播工具,但鉴于语言的特殊性,可以把语言和文化看作一对孪生兄弟,共同形成,共同成长,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四、语言,文学,文化有啥联系?
依我看,语言就是文学的基础,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语言是文化的一种。文学是民族文化的一种。
五、语言,文学,语文三者有什么关系麽?
语言:语言是用来承载思想的符号系统。这个术语具有多义性,语言学一般研究1日常语言,而日常语言是由2科学语言-3隐喻语言混合而成的。认知语言学研究3。哲学里除了涉及123,还涉及超验语言,超验语言可以是由123超验得到的456。哲学里的现象学研究6再用6解释5。超验在哲学里是超出现实世界而看到的神性世界,456就是神性语言。不管常人是否相信有456这种那么奇幻的语言存在,哲学里就是这么研究的。
语篇: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就能造出句子,再由句子构造语篇。语篇就是一般说的文章,也就是用来承载思想的对符号的运用生成的应用形式。
哲学:各学科是在区分各种不同的领域来研究,其中社科人文研究的是思想并会涉及到超验思想。而哲学是在研究“为各学科提供思想(包括超验思想)的可能性”。
文学:在区分社科人文的各种学科领域时,会有一个领域很特别:能辅助制造思想的超验,但又是通过讲故事-抒情-写景等隐喻性的语篇来寄寓超验思想而非直接研究某个学科的或哲学的超验思想,由此得到的超验语篇就是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研究的理论就是文学理论。文学作品里用的语言主要是46而也可能涉及5,特别地,诗歌里倾向是提纯的6而非4。
语文:在中小学教育里将语言学知识-语篇读写-文学合并到语文名义里来进行教育,但会只讲较浅的内容,毕竟更深的须要长大之后再进行专业学习或自学。一般来说,是由文学成分来主导的,由文学的教授来驱动语言学知识-语篇读写的教授。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文学是超验的,用超验来指导日常,可以更能厘清学习前两者的目标:为了超验地给爱-拯救安抚灵魂而得到隐喻的美好。在哲学的现象学里,海德格尔认为诗歌语言是拯救安抚灵魂的神性语言(深度超验语言),而日常语言只是磨损了神性之后的浅化版。由此,对超验语言掌握得越好,日常语言的学习就越能具有追求美好的意义。教中小学的语文,不仅仅是在教学生掌握语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么给爱怎么珍惜美好。但还须区分语文教育和语文考试,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会考虑到选拔功能,而可能会重视语言学知识-语篇读写的考察。但说到底,教育本身还是以育人为本的,文学成分在语文里是更重要的核心。
六、语言和文化有什么关系?
语言是一个向外输出的表达方式
文化是一个内在的精神底蕴
没有文化的语言输出是空洞的
不同的语言其实代表了不同的思维逻辑
造成这种思维逻辑不同的原因就是文化不同
例如一个中国人在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很多人能听出来这个人英语讲的很好但是native english speaker一听就知道这个人的英文并不纯正,因为他缺少了文化植入。
I went to the sporting house last night
昨晚我去了体育室
这句话从字面理解没有任何问题,完全符合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的表达方式,sporting house
运动房子理解成体育室也没有问题
可是在英文当中它有 “妓院” 的意思,所以如果你要去体育室千万不能说sporting house,要不然回被外国人笑掉大牙。
显而易见这就是文化的不同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我们所输出的语言方式的不同!!
如果你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建议从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开始,当然无论你怎么表达,只要你能大胆的说出来,大家都可以理解你在说什么,理解文化只是为了让你的语言输出更加完美而已!
七、语言与文化有哪些关系 ?
谢邀,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是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语言的消失会导致文化断层。语言与文化的发展相互影响。
其他的太多了。。。
八、语言和文学有什么相同之处和区别?
谢邀~
语文课完全归类在文学不是很恰当。但是可以分段来看。
按照题主的思路,小学语文我更倾向归为语言类。一年级开始学音标 学习笔画 笔顺。从简单的字开始写 课文中介入词汇 句型,二年级已经可以用词汇和句型造很多句子。直到小学毕业 语文老师都会课前考听写。这些都属于词法句法部分。
就算不在语文课 大环境都在说汉语,语言环境使我们这个过程很自然就度过了。
初中我倾向归为两者之间。我们基本认识了所有日常用字 笔顺掌握完全 不认识的字懂得如何查字典 说话因为没有语病。生僻字今后不认识的见一个学一个就来得及。古文开始介入,作文字数从三百五百到八百。背诵成段的课文,题目从简单的问答变为需要逻辑思维回答。
高中及以上的语文课倾向归为文学。脱离了字词句法和语法 能看懂文章的内涵 不只是读懂每个字 词的意思 和当时当地的人文相结合 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思想。终于可以算文学了。
以上是我对语文课的理解。
英文从教材来说 略有不同但走向基本一致。
所以可以归纳一点 文学是建立在语言和思维都完善的基础上。
我们看美剧英剧也会遇见这种情况 每个单词都认识 但就是get不到人家的点。这是文化思维在其中的作用。
希望能帮到题主。(因为没太看懂想问什么)
九、语言与文学分家之我见?
从诞生开始,语言肯定是先于文学的,我们的祖先茹毛饮血的时候,打败天敌靠的不是文学,而是基于语言的团结合作,文学是后来才产生的,等到人类不需要天天提心吊胆的在自然中瑟瑟发抖了,人类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前提下产生了文学,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才有了歌颂人类的发展或者之类的东西,但是要语言和文学分开的话,我感觉没有必要,因为,比如我国的话,记载的历史都有了5000多年了,意味着有文学已经5000多年了,但是期间一直是二者没有分开,共同存在,倘若要分开的话,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