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语言对文学语言有哪些影响和冲击?
就是我写的这一篇游戏文章有人说看不懂,然后把我从某读书群踢出来了,说我们读书群不聊古文。
我的十一
老戰頓首。都中連日陰雨,寒風透骨,黃葉遍地,狀極蕭瑟。弟不得外出,每日歪在榻上,翻幾頁書,發一回呆。
那胡蘭成自傳極無恥,尋花問柳,罔顧家小且毫無愧色;幾經努力,仍讀不下去,遂放棄。
后覓得劉再復之紅樓夢悟,亦無趣;不過是把前人嚼爛了的殘渣拿來炫耀,真真枉擔了學者的虛名兒。
百無聊賴之中,有書童薦脂硯齋評紅樓一本,極好。自此把那考證紅樓的老冬烘,皆以祿蠹呼之。
如此長假過半,天氣轉好,老夫遂出外遊逛,于那食肆喝一杯西洋迷魂湯,未及返家已是頭昏眼花,一身冷汗,五內大痛也。書曰賈府秘法,凡有人生病,無需吃藥,淨餓二日可愈。遂蠲了晚飯,次日晨已無礙。可見傳言不虛,因吃齋至今,甚舒坦。
大風吹,天氣晴,身心舒暢。更有那姑蘇糖果到貨。趁眾人未查,速速收入囊中,遁至後花園。環顧無人,摸一塊塞進嘴,甚美味。遂吃糖,散步,曬太陽吹風,人間至福。
冬日已近,晨昏荒寒,希自珍慰。老戰頓首
二、语言,文学,语文三者有什么关系麽?
语言:语言是用来承载思想的符号系统。这个术语具有多义性,语言学一般研究1日常语言,而日常语言是由2科学语言-3隐喻语言混合而成的。认知语言学研究3。哲学里除了涉及123,还涉及超验语言,超验语言可以是由123超验得到的456。哲学里的现象学研究6再用6解释5。超验在哲学里是超出现实世界而看到的神性世界,456就是神性语言。不管常人是否相信有456这种那么奇幻的语言存在,哲学里就是这么研究的。
语篇: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就能造出句子,再由句子构造语篇。语篇就是一般说的文章,也就是用来承载思想的对符号的运用生成的应用形式。
哲学:各学科是在区分各种不同的领域来研究,其中社科人文研究的是思想并会涉及到超验思想。而哲学是在研究“为各学科提供思想(包括超验思想)的可能性”。
文学:在区分社科人文的各种学科领域时,会有一个领域很特别:能辅助制造思想的超验,但又是通过讲故事-抒情-写景等隐喻性的语篇来寄寓超验思想而非直接研究某个学科的或哲学的超验思想,由此得到的超验语篇就是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研究的理论就是文学理论。文学作品里用的语言主要是46而也可能涉及5,特别地,诗歌里倾向是提纯的6而非4。
语文:在中小学教育里将语言学知识-语篇读写-文学合并到语文名义里来进行教育,但会只讲较浅的内容,毕竟更深的须要长大之后再进行专业学习或自学。一般来说,是由文学成分来主导的,由文学的教授来驱动语言学知识-语篇读写的教授。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文学是超验的,用超验来指导日常,可以更能厘清学习前两者的目标:为了超验地给爱-拯救安抚灵魂而得到隐喻的美好。在哲学的现象学里,海德格尔认为诗歌语言是拯救安抚灵魂的神性语言(深度超验语言),而日常语言只是磨损了神性之后的浅化版。由此,对超验语言掌握得越好,日常语言的学习就越能具有追求美好的意义。教中小学的语文,不仅仅是在教学生掌握语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么给爱怎么珍惜美好。但还须区分语文教育和语文考试,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会考虑到选拔功能,而可能会重视语言学知识-语篇读写的考察。但说到底,教育本身还是以育人为本的,文学成分在语文里是更重要的核心。
三、如何看待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来自哪里?来自两个人以上的信息交流。
一种语言的诞生,就有了一群两个人及以上的群体,这个群体内以这种语言所交流的所有信息就构成了他们的文化。文化文化,就是某群体的基于某语言交流系统所形成的信息交流方式及行为习惯。
每种语言系统都有不同的地方,如中英文最大的区别在于主语的先后关系,并因此形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不一样。中文永远是人在事物前,英文习惯上事物在人前。所以中国人总是习惯上人定胜天,人去管理,处理所有的事物。西方人总是习惯上先研究事物关系,并依靠事物关系来选择如何利用或者逃避。所以中国文化中最多的就是人,谁谁谁,然后才是他怎么样,并大部分文化概念,习俗,做事方式,都与某个人有关。西方文化中最多的就是事物关系,某事,某物,然后才是因谁而起,并大部分文化概念,习俗,做事方式,都与某事物关系有关。
一种语言系统的诞生,就会产生该语言系统的逻辑形式,同时影响所有使用该语言系统的所有人习惯该逻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所有使用该语言系统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及所有的历史记录就是该群体的文化。
所以说语言产生文化。
四、中国文学或语言学与基础与运用的意思是是文学考文学综合,语言考语言综合,还是考文学语言大综合呀?
要不要再深入的研读一下大纲,看一看以往学校的真题?整个考试本身就是中国文学或语言学与基础与运用,基本上就是什么都考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