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看到您是报志愿需要。为了不耽误您的时间,先给您两段结论性质的回答如下,以便您尽快作为选择:
第一,坦诚的说,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不需要较深的文学功底。严谨的说,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甚至不需要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功底。残忍的说,这年头除非凤毛麟角的非噱头性质的私塾班和国学班学生以及极其个别的文人世家子弟,九成九九的高中生没有汉语言文学研究所需要的文学功底可言;
第二,如果不痴痴热爱,不建议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
如果您时间充裕,可以继续往下看,我给您解释一下这其中的山山水水,雨雨风风。这里头故事很多,铺网很大,特此预警。
先说说为什么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不需要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功底。
汉语言文学专业,特别是古代文学,古典文献专业(后面不再专门指出了),其实很需要文学功底,而且越深厚越好。因为文学功底决定了您在这个领域的下限。决定您上限的,当然是天赋和运气。但是,就读这个专业,却并不需要文学功底。这一个很无奈的妥协之举,因为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并没有给初入大学的学生们普遍的培养出来文学功底,所以解决文学功底这个事情,实际上是在本科阶段完成的。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什么叫文学功底。
文学功底分为两种,一种是两古专业研究所需要的文学功底;另一种是我们普遍意义上的说的文学功底。两者差异悬殊。
我有个同学,搞数据挖掘的,自幼甚喜文学。有一次闲聊,谈到穿越的事情。他说他通背四书五经,腹有千余诗文,倘若穿越回古代,应该能考个进士,然后平步青云,成就一番伟业。我问他想穿回何时,他说道光咸丰年间,希望能在鸦片战争之前把先进科学带过去,到时候列强在他率领的北洋航母舰群水师面前都是列弱。
想法是好的,爱国的,正能量的。我们姑且忽略一个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文臣,在洋人还没展现船坚炮利之前,如何说服道咸二帝把洋务运动2.0版本提前进行,我们仅说说他这个引以为豪的文学功底到底能不能考上进士。同时,让您大概明白一下,什么是对文学功底在不同意义上的不一样理解。
我们先讨论一个问题:您应该看过不少历史穿越的小说,没看过也没关系,暑假尽情看。您会发现,以月关为代表的历史穿越小说,如果男主是穿越附体的是未及弱冠的平民子弟,那么男主打怪升级之路都是靠武功,没见过靠文治的(也许有,可能我孤陋寡闻了)。哪怕是穿越回去出身秀才,后头也得转武行。那么,为什么穿越小说都不靠文治呢?因为有个极高的门槛,那就是科举。
穿越回去,不做武功,若不是附体在皇族或者已有功名的人身上,那么男主从新手村出来的第一个事情就是科举。不科举 无法登上大显身手的穿越舞台啊,就只能一直当未发迹的周进或者范进。所以问题就来了,虽然写历史穿越小说的大神们,一个个饱读史书,也没少看诗文政论,可是这在诸君看来很厚实的文学功底,面对科举的时候一筹莫展,无法下笔,因为他没发给男主写一整套从童生到进士及第的文章出来。
就以我同学穿越回道咸年间举个例子。
从乾隆二十二年开始 乡试会试要增加考五言八韵诗一首。官韵只限一字,为得某字,采用平声,诗中不得重字。出题用经史子集句或者前人语。
来,我问一下您,您看懂题目要求了么?何为官韵?何为平声?
下面看一道三年模拟五年真题:咸丰年间,广东学政吴保泰出了一个题目,请您按照上面的要求写诗。题目是“冯妇攘臂下车”。怕您写不出来,我给您透漏一下写作技巧,商衍鎏先生总结过试帖诗的写作技巧:第一二联出题后,三联领起,四五六七联实做正面,或阐发题意,或用开合 或从题外推开,或在本题映切,结联或勒住本题,或放开一步,亦有本题未点之字,由此补点者。
如果看到这里,您还没一脸懵逼,并且提笔铺纸跃跃欲试,那我深信您自己心里早就有了您问题的答案,无需我多言。如果您和我同学一样一脸懵逼,甚至您假如还不如他,把题目中的“冯妇”理解为姓冯的妇女,那您就该知道,十二年来经历的语文教育,真心谈不上能帮学生打下文学功底,仅仅扫盲而已。
这才只是试帖诗,正经的八股文我还没开聊呢。因为怕后面绕不回来,就不展开了。不过您要是有兴趣,我可以再给您一道八股文的真题:有一位我特别喜欢的大名士,俞樾,他带的学生比他还名气大,纠正他错误的人当过上书房行走。他当河南学政的时候,出了一个题目叫“君夫人阳货欲”。这题目牛啊,牛到啥程度呢,牛到了我那个通背四书五经的同学,第一眼看完以为我老司机开飞车…夫人…阳货…欲…好吧,我原谅他对俞樾的误解。您要是乐意,可以写写,开卷考试,资料随便查,时间不限制,还可以提示您题目出处是论语原句,但是您估计把书翻烂也找不到原原本本的这句。
文至此处,想必您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穿越小说没人写男主走科举副本了。实在是功底不足,容易团灭。尽管在一般人看来,那些写历史穿越的大神已经是饱读诗书之辈,实际上,很多还差的远。
那么话题兜回来,汉语言文学研究需要什么样的文学功底呢?这个虽然没有定论,但是有个大概一致的通论。这个功底体现在量化上,就是大约需要精通八部书或者二十五部书。您要是天资聪颖,启蒙较早,那就去尝试二十五部版本;您要是不贪全面,晚学后进,那就选八部的版本。
手机打字,我就不加书名号了,请谅解。
八部版本书目如下:毛诗,左传,周礼,说文解字,广韵,史记,汉书,文选。
二十五部版本如下:十三经(注疏本),大戴礼记,国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庄子,荀子,说文解字,广韵,文选,文心雕龙。
以上这个书单,不是我列的,是黄季刚先生给的。足够权威,不走弯路。
相信您周围一定有公认的文学功底好的同学,您可以问问他,以上这么些书籍,通读了几遍?能背诵几部?什么,一部都背不下来?那您好意思叫文学功底好啊,您看看四川文科考生苏轼同学,汉书背到随便在文中找到两个字他就能往下背到书底的价格为止。据说后来他老人家牛到只需要随机选一个字就能往下背了,这个有待考证。
您看到了,即使贵校高考语文145的学生,也没有汉语言文学研究需要的文学功底。他可能只是接受文学起来不排斥,不难为罢了。
那么有没有能做到二十五部烂熟于心的妖孽呢?答案是有的。很遗憾,这种接受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方式,当代社会不适用于推广。
小结一下:第一个问题解释完了。汉语言文学研究需要极深的功底,但是这个功底高中生九成九九不具备,所以这个功底的培养工作在本科阶段完成。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不需要文学功底,别是文盲就行。
下面解释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热爱,最好别去读汉语言文学,尤其是两古。
我以前有阵子迷恋民法。有个民事权利叫做“离婚请求权”。这个权利很有意思,它名字是个“请求权”,但是实际效果是“形成权”。这里稍微解释一下,请求权就是需要对方做出回应的权利,您自己说了不算;形成权比较凶猛,自己说了算,对方只能接受。
扯到这里 只是想带个例子出来,就是离婚既然本质是一个形成权,也就是说,只要夫妻一方想离婚,那就一定能离婚。可是为什么还有人默默的忍受着不幸福的婚姻呢?原因很多,归根到底就是有羁绊。这羁绊也许是爱,也许是孩子,也许是财产,等等吧。一旦这个羁绊承受不了忍耐的上限,那么就合久必分了。
其实我们学习也是一样,也是有羁绊。有的是因为由衷热爱,有的是因为泥足深陷,有的是因为无可奈何。无论这羁绊是什么,他都是维系您和这个学科感情的绳索,您如果弄不清这个绳索的本质,终会在痛苦中结束这感情。
所以您说对汉语言文学并没有由衷的热爱,那我就不建议您选择委身于它。因为和汉语言文学爱情的维系需要的是热情,不是财产,不是虚荣。
汉语言文学没发给您丰厚快速的资产积累。它本身针对的是精神的富足,不但带不来横财夜草,甚至富足的生活会干扰您和汉语言文学的感情。君不见一代文豪苏轼,这辈子文学水平最差的时期就是他政坛最得意的那几年。
汉语言文学也很难给您带来虚荣。是的,写的一手好文章,或者解的一手好古文,是极为荣耀的事情,但是您想过他背后需要多深厚的积累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古不像编程,编程有一个还算清晰的目标在那里,尽管甲方需求像川剧变脸一样没个准谱,但是大方向还是不变的。让您写一个征信系统软件,怎么变也不会变成网络游戏软件去。甚至,一开始学习编程,十分钟就能让屏幕给您显示出来“hello world”。
两古就不一样了(这里不提汉语言了,还是习惯说两古)。等这个东西出成果,那真是需要坐十年冷板凳的。寒窗苦读不是闹着玩的,范进后来能到处打秋风,到处当学政,可谁知道他前面五十年筚路蓝缕的艰辛呢。当然,这个例子也不很贴切,毕竟范进搞得八股文只是文学一个被后来刻意忽略的分支,范朋友连苏轼都不知道,也是真讽刺。
您刚从高中毕业。回想一下,您补课的时候,补习班最火的课程是什么?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语文和历史其实很少有人补,补的成效也不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东西不是能马上见效的,所以家长看不到孩子进步了。
我从小学围棋,天赋一般,大局观可以,对势的理解还行,但是官子极差。我可以告诉您,围棋这东西为什么越来越没人玩,就是因为前期积累太过耗时耗力。布局,定式,官子,死活,手筋,一整套学完,还屁都不是,遇上鬼手就挂。还得没完没了的打谱。
要是这个例子太偏僻,我给您举个更接近生活的。有款游戏,叫魔兽争霸三。后来的LOL,王者荣耀,基本都是从魔兽争霸衍生出来的。您这个年纪估计没玩过,但是应该听说过。为什么魔兽争霸玩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了魔兽争霸看的比玩的人多的说法呢?就是因为它入门太难,耗时太久。看看王者荣耀,手机都能玩!您试试手机玩魔兽争霸,打的过疯狂电脑我都算您牛。
文学,就和围棋,古典乐,一样:需要太多的前期积累了。您死磕五年,把文选通背,文选学精擅,然后人家抛个问题问黄景仁的,您只能哑口无言。围棋也是,您死磕一年,终于深谙了小飞的精妙,阿尔法狗开始大飞了,您这么办?古典乐更是如此,搞了几百年,还是莫扎特。
如果没有炽如烈火的热情,您能接受文学研究这十年青灯故纸的孤单么?
以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