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在大学学国学专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18 01:20   点击:111  编辑:yyns   手机版

坐标: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

首先呢,儒学院和国学院的定位并不一样,这里并没有国学院那种吊炸天的学科,比如音韵学,古代官制或者金石学等等。

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会被大家看作是某个迷之国度走出来的蒙面人。

远的不说,就说回家和父母聊天的时候,就会特别的被动。比如说我因为什么事情和父母意见相左了,我爸就会冒出一句:“你个学国学的,不懂孝道吗?不懂弟子规吗?”

你知道当时我心中有多崩溃吗?

我爸是个中学语文老师,属于老夫子类型的,嗯,就和最近热播剧《我老爸是个奇葩》里的那个奇葩老爸一样。曾几何时他对我学儒学特别喜欢,觉得我学好国学,收敛收敛性子,以后肯定能有大发展。然而一年一年的过去,我以前喜欢跨相机背包到处看美景拍美女,现在我依然喜欢挎相机背包到处跑看美景拍美女。唯一的变化就是,我爸在说我不孝的时候,我也能引经据典的反驳回去。这个时候就觉得,嗯,中华文化还真是博大精深,你有什么想法,都能找到支持你的例子。

而在性格和处事方式上,学过儒学的我,还是有很多变化的。最主要的,就是不会被别人嘴里的传统和规矩绑架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在对待外人上,很多人都讲做人要善良,以德报怨。我却知道,孔夫子讲的其实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关于善良,它可并不是软弱,因为佛家还讲菩萨心肠还需雷霆手段。

关于对待父母,现在大多数人都讲孝道,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讲乡村孝道。

什么叫乡村孝道?乡村孝道是本人编的名字,改编自乡村女权主义。意思就是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而无视另一方面。

乡村女权主义就是把传统女子对男方的依赖与现代女性要求的权利平等相结合,由此产生的一种片面畸形的女权主义。简单地说吧,就像《让子弹飞》里面张麻子的话:站着,把钱挣了。

所以乡村孝道就是现在网络上经常出现的爆款亲子关系类的文章经常说的,父母自己做不到,却强行要求子女做到。父母说的不对的,子女也要遵从。

这种乡村孝道,是许多父母绑架子女的神器。

不过我这个学国学的,却知道传统文化里的关系,讲的都是对应的,相互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辅相成的双向关系,需要两方的共同努力经营,才会持续的出现和谐的双向关系,否则一方耍流氓,只索取不付出,另一方就会特别累,严重的就会崩溃。

我这个学国学的,在家里遇见父母强词夺理,单方面强调顺从,肯定一堆孟子原文甩过去: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你怎么对我,就会直接导致我怎么对你。不得不承认,做子女的,在和父母争取平等对话权上,是有优势的,至少你说的话,父母都会听一下,因为他们还爱你。

而在学习过程中呢,真的和其他学科并没有什么不同。哦,要真说不一样呢,就是同学们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了解程度都很高,时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我同学里,有好些吃素的,有好些爱好文玩饿,有好些喜欢打太极拳的,还有一个哥们,在毕业典礼上,耍了一套虎虎生风的八卦刀法,嗯,还是挺帅的。

同学之间,平时聊天的主题当然偶尔会有国学方面的话题啦。不过和经济学法学这种热门的高大上学科相比,在食堂或者校园里走路时聊国学,回头率会比较高。因为相比于经济,法学,国学热度不弱前者多少,而“专业术语”的普及率和易懂性上,却要高出前两者太多,毕竟大家都是中国人,多少都会有些了解。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相关背景的路人,和听到“犯罪构成的四要件与三要件之争”相比,听到“人性究竟是善恶”的时候,会不会更有亲近感呢?

总体说来呢,国学的内容,不论是狭义上的儒释道理论,还是广义上的文史杂学,都是我们老祖宗生活方式的提炼和总结,儒学之所以传播广泛,文史杂学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们建基于“民生日用”这个原则之上,理论贴近生活,就会让人产生亲近感,从而受到影响。学习国学的人,年深日久之后,整个人会变得通透,所谓通透,恕我学养浅薄,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过或许通过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可以窥见一二:人生最大的勇气就是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