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性是指文学有别于其他语言形式的特征,不同学派的说法各有不同且各有道理,在这里盲目下定论的话无疑是自取其辱。这种质性分析涉及到一个意义的建构问题,文学本身不断地发展与流变会使得所有定义都有失效的时候,相应也就需要不断修改定义以满足严谨讨论的需要。
也可以说两句车轱辘话,例如文学性就是一种文学审美性与艺术性,但是深究下去这种审美性与艺术性又是什么呢?这又得争论了。对于只是想欣赏作品而非进行学术讨论的人来说这些定义之争没有太大意义,并不影响直接的审美体验。普通读者知道文学性是指文学作品的独特特性,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去慢慢印证获得一个感性认识就可以。
这里可以提供一个稍微进阶一点的阅读鉴赏思路。一本小说,首先是要讲故事、传达思想的。所以读者可以先从叙事入手,按照“讲的啥”、“怎么讲”、“为什么”这三步来理解一本小说。也就是说,先明确故事主线,按照最基础的时间顺序把这本小说大体上讲了什么事搞明白。然后是作者如何讲述这个故事,这里可以对比你整理出来的这个基础叙事框架和小说本身的叙事框架,从而注意到作者对哪一部分的描写进行了强调或者弱化、作者对时序的调整(往往涉及到两个部分的对比或者暗示)等等。接下来就可以进入第三步,思考一下你在第二步中发现的这些叙事特征。例如,作者这样强调或者对比是为了突出什么?这个故事的主题除了基础叙事框架所揭示的那个脉络之外是否还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对应?一定要尽量多对作者提问。对于有经验的读者来说这三步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这样的话还可以思考作者是不是想对读者进行什么引导,想要让你思考什么问题?
以上三步是针对叙事而言的,在这三步中还可以穿插进一些其他方面的思考。例如,某一句某一段中的修辞手法是为了什么?它是不是使某种东西陌生化了?被陌生化就意味着需要你重新去认识它,也就是说它被强调了,被强调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再比如说这个故事里的某个人物,他的行为和性格是怎样的,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变成这样?如果他的行为乍看上去不符合逻辑,那么他是真的没有逻辑还是另有深意?又例如,这个故事是否存在某种原型,这种原型是否有什么文化上的深意?或者你也可以试着把喜欢的段落读出声来,听听看这一段话是否在音韵上有斟酌打磨的痕迹。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技术化的鉴赏取向,目的是帮你更加完整全面地去理解一本小说的价值。尽管绝大多数优秀的小说在这些方面都是很讲究的,但是最核心的一条仍然是看它激起了你什么样的情绪,这种情绪的深度与复杂度才是评判的坐标主轴。
这里以你读过的《变形记》和《盘龙》为例。《变形记》整个故事展现的是“人的异化”,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就失去了赚钱能力,还影响到了家里的租房生意,家里人对他的态度也一天天恶化,最后发现他死去的时候甚至如释重负地进行了久违的郊游。读完这样一个故事,读者感觉到的是深深的恐惧,在金钱社会里失去金钱甚至可以使本应不离不弃的亲人变得比陌生人还冷漠。进一步说,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这种情况不像通俗小说那样讲究因果前缘,是一种真正无处可逃的无妄之灾,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能遭遇这样的不测,这也强化了这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脆弱人性的揭示。那么《盘龙》呢?林雷捡到个戒指,发现戒指里有世外高人,然后遇到意外世外高人消失了,林雷一路探险逢凶化吉并发现天外有天,甚至还发现自己其实来自四大主神家族,最后突破宇宙成为最高存在拯救世外高人。这里面激起你什么情绪呢?是代入主角视角一路等级提升和行侠仗义的快感以及最后大团圆的圆满感。读完这几百万字除了爽你体会到什么了?你有没有对作为个体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处境多一点认识?你有没有因为林雷的故事进行过一些思考?又或者说,林雷的故事具有什么深层次的审美价值呢?他身上有流露出人性或者神性的闪光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应该足够你从单纯欣赏的角度去理解一本小说的价值,如果还想更加深入的阅读的话可以参考托马斯·福斯特《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和《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另外补充一点,《龙族》前四部以及《冰与火之歌》系列和《魔戒》系列都不是网络小说。网络小说的定义是首发于网络的小说而非某种题材或者体裁。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