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备考高考作文中,我们同学都清楚,学校老师要求我们第一段的构成要素基本为
“名言+概括分析材料+辩证分析观点+提出自己观点”
所以导致我们第一段除了“名言”的部分很难体现我们的文采,但是我在阅卷中,的确发现了部分优秀的同学试图打破这种模式,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现在分享给大家:
1.采用骈体文,体现结构美
时代的雨打在雁翎,奏出几十年风雨之路的宏大乐章;历史的风吹在今日,绘成了一幅光复旧物的多彩画卷——2018年,四川考生《新故相推 日生不滞》
十七年后的你,请抬头望这世界,俯首观此文字。数十年的岁月如梦,过往是一帘幽梦,寸寸韶华;将来是一场新梦,点点星光。而你们共同筑造的中国梦,定是面面红旗,张张笑脸,道道彩虹——2018年河南考生,《追梦路上 你我共行》
当我听过了莱茵河上的月光曲,非洲群山间的鼓声,我才发现《广陵散》里的竹林是那样的古老,才听出黄河号子是这个饱受磨难的民族坚忍的回响——每一种音乐,都藏着那里的山河,都存在着那里的人的声音,因而击中了来自那片土地的每一个人——2019年,上海考生《于碰撞中听回响》
青年,是时代的后浪,是国家的基石,民族的希望,世界的未来。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便决定了世界对待灾难的态度;我们战胜灾难的能力,便代表了世界战胜灾难的能力——2020年,重庆考生《奔涌吧,后浪》
2.风景式开头,增加文章的文采
晓起晨炊,曙色青烟淡香皆入画;城乡错落,锦绣山河展欢颜。由安宁静默到宏大壮阔,中国写下恢弘一笔;从诗意之美到时代节奏,历史奏响华丽乐章。
山寻水觅间,洞穿发展规律;平湖烟雨中,提出新的命题——2018年,四川考生《新故相推 日生不滞》
迟日江山丽,又是一年好风光。微风拂过村间十里,袅袅炊烟, 也穿过高楼百尺,灼灼霓虹。从国破家衰的暗黑时代到万家灯火的繁荣盛世,车轮碾过短短数十年历史尘埃,中国却写下了恢弘而精彩的一笔。
3.有的同学擅长用“意外”的元素开头,效果特别是记叙文效果非常好。
残阳如血,如血的却不仅仅是残阳
标题和首段构成意外
标题是《回切尔诺贝利的路》,作文的第一句是“回切尔诺贝利,没有路。” ——知乎, 卷耳
4.更厉害的是有的同学用一个故事作为开头引出作文三个分论点,这样既保证了文章主旨的高度集中,又体现了文采。总之,自愧不如。
宋代《五元灯会》里有一则禅宗公案,禅师青原行谈及他参禅过程有三境,懵懂无知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雾里看花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透彻明悟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境分别强调愿力、眼力、精力,依次展开,引人深思。
其实,读书何尝不是如此。我在中文系作读书人,这三年对知识愈发虔诚,对文学愈发热爱,对具体的知识点却还有些模糊。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流淌在中文人骨子里的阅读的快乐。博尔赫斯说,天堂是一座图书馆时,语气一定沉醉而充满希冀。而体会读书之乐的过程,恰如参禅,读书亦有三境。
愿力乃第一境,追溯读书之乐的源头。眼力乃第二境,拣选读书之乐的载体。精力乃第三境,探寻读书之乐的门径。——本届优秀考生。
5.定义式开头,极大增强文章说理的权威性
劳动,是全人类共同遵守的准则。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灿烂辉煌的现代文明,劳动推动着历史车轮不断前进。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田野中精耕细作,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绵延不绝的灿烂文明和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2019年广东考生《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什么是风采?风采,就是人的精神风度,矢志创新为破解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是一种风采,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行家里手是一种风采,有所偏好,用自己的专长,影响他人也是一种风采,风采,不分专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风采,不问出身,人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风采。
6.大气开篇,令人惊艳
一江牵两岸,一山隔万岭。同样是让百味逊色的蟹子,在南方显的婉约雅致,在北方却绽放得豪迈铿锵。是口味的挑剔,更是饮食文化的必然。百味发于味蕾,醉于五内,融汇在心中的却是对这片广袤河山的芳心暗许。
百家争鸣,各有其芳华。庄子汪洋恣肆,老子凝练沉稳,墨子严密周全,韩非子肃穆苛刻,则《庄子》抑或道德经,《墨子》抑或法家大集,无不承载着作者的独特见解和个性思考。——浙江考生《一杯春醪寄余心》
更多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欢迎关注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