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语言与文学教学的关系(语言学与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17 12:54   点击:135  编辑:yyns   手机版

一、语言学与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反对一下楼上。

文学和语言学肯定是两门学科,但是从两门学科的各自研究对象谈它俩不相关这个不太对吧。

二十世纪整个人文学科都有语言学转向,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都有。

文学的话,影响最大的是文学理论的语言学转向。20 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由作者———作品( 文本)———读者的过程,

所以语言学最大的影响就是把文学理论的关注点拉倒了作品本身,引发了人们对文本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重视。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新批评、结构主义文论都受语言学影响。

我们比较文学的话,比较文学译介学(翻译研究)受语言学转向的影响最大。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直接影响了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

ps

另外这个楼里说没关系的都是学语言学的,而认为有关系的应该是学文学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20世纪语言学的兴起影响到了哲学又从文论进入了文学和翻译研究。

所以学语言学的人感受不到文学的影响是很正常的,但是学文学的人是很容易感受到语言学的影响的。

—————

补充几句,文学对语言学的影响:

索绪尔在《印欧语的起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研究语言绝不能脱离对文学和美学的关注。

索绪尔本人在日内瓦大学教授普通语言学期间,也同时研究史诗尼伯龙根的语言。

他认为文学语言有统一方言的功能,并且文学语言自身“脱离口语”的特性是语言学值得关注的领域。

二、语言,文学,语文三者有什么关系麽?

语言:语言是用来承载思想的符号系统。这个术语具有多义性,语言学一般研究1日常语言,而日常语言是由2科学语言-3隐喻语言混合而成的。认知语言学研究3。哲学里除了涉及123,还涉及超验语言,超验语言可以是由123超验得到的456。哲学里的现象学研究6再用6解释5。超验在哲学里是超出现实世界而看到的神性世界,456就是神性语言。不管常人是否相信有456这种那么奇幻的语言存在,哲学里就是这么研究的。

语篇: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就能造出句子,再由句子构造语篇。语篇就是一般说的文章,也就是用来承载思想的对符号的运用生成的应用形式。

哲学:各学科是在区分各种不同的领域来研究,其中社科人文研究的是思想并会涉及到超验思想。而哲学是在研究“为各学科提供思想(包括超验思想)的可能性”。

文学:在区分社科人文的各种学科领域时,会有一个领域很特别:能辅助制造思想的超验,但又是通过讲故事-抒情-写景等隐喻性的语篇来寄寓超验思想而非直接研究某个学科的或哲学的超验思想,由此得到的超验语篇就是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研究的理论就是文学理论。文学作品里用的语言主要是46而也可能涉及5,特别地,诗歌里倾向是提纯的6而非4。

语文:在中小学教育里将语言学知识-语篇读写-文学合并到语文名义里来进行教育,但会只讲较浅的内容,毕竟更深的须要长大之后再进行专业学习或自学。一般来说,是由文学成分来主导的,由文学的教授来驱动语言学知识-语篇读写的教授。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文学是超验的,用超验来指导日常,可以更能厘清学习前两者的目标:为了超验地给爱-拯救安抚灵魂而得到隐喻的美好。在哲学的现象学里,海德格尔认为诗歌语言是拯救安抚灵魂的神性语言(深度超验语言),而日常语言只是磨损了神性之后的浅化版。由此,对超验语言掌握得越好,日常语言的学习就越能具有追求美好的意义。教中小学的语文,不仅仅是在教学生掌握语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么给爱怎么珍惜美好。但还须区分语文教育和语文考试,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会考虑到选拔功能,而可能会重视语言学知识-语篇读写的考察。但说到底,教育本身还是以育人为本的,文学成分在语文里是更重要的核心。

三、如何看待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来自哪里?来自两个人以上的信息交流。

一种语言的诞生,就有了一群两个人及以上的群体,这个群体内以这种语言所交流的所有信息就构成了他们的文化。文化文化,就是某群体的基于某语言交流系统所形成的信息交流方式及行为习惯。

每种语言系统都有不同的地方,如中英文最大的区别在于主语的先后关系,并因此形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不一样。中文永远是人在事物前,英文习惯上事物在人前。所以中国人总是习惯上人定胜天,人去管理,处理所有的事物。西方人总是习惯上先研究事物关系,并依靠事物关系来选择如何利用或者逃避。所以中国文化中最多的就是人,谁谁谁,然后才是他怎么样,并大部分文化概念,习俗,做事方式,都与某个人有关。西方文化中最多的就是事物关系,某事,某物,然后才是因谁而起,并大部分文化概念,习俗,做事方式,都与某事物关系有关。

一种语言系统的诞生,就会产生该语言系统的逻辑形式,同时影响所有使用该语言系统的所有人习惯该逻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所有使用该语言系统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及所有的历史记录就是该群体的文化。

所以说语言产生文化。

四、教学语言和文学的方法是什么呢?

教学语言包括口语、书面语和态势语。课堂教学语言大致可分为讲解语言、问题语言和评价语言。以前,我们对前两种教学语言研究得比较多,而对评价语言很少涉及。我以为评价语言在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评价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说大一点,关系到学生的终身...

五、语言应用和文学素养是否应该分开教学?

呃...你这个描述很...模糊。哪个大学的?

如果你正儿八经地问教学安排,它们两属性不同当然要分开教学,语用是逻辑主导的,文鉴更偏重感受。

生活中有重叠不代表要混在一起教。此外,修辞学这门课脱离鉴赏领域也是逻辑主导的。

六、语言与文化有哪些关系 ?

谢邀,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是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语言的消失会导致文化断层。语言与文化的发展相互影响。

其他的太多了。。。

七、语言和文学有什么相同之处和区别?

谢邀~

语文课完全归类在文学不是很恰当。但是可以分段来看。

按照题主的思路,小学语文我更倾向归为语言类。一年级开始学音标 学习笔画 笔顺。从简单的字开始写 课文中介入词汇 句型,二年级已经可以用词汇和句型造很多句子。直到小学毕业 语文老师都会课前考听写。这些都属于词法句法部分。

就算不在语文课 大环境都在说汉语,语言环境使我们这个过程很自然就度过了。

初中我倾向归为两者之间。我们基本认识了所有日常用字 笔顺掌握完全 不认识的字懂得如何查字典 说话因为没有语病。生僻字今后不认识的见一个学一个就来得及。古文开始介入,作文字数从三百五百到八百。背诵成段的课文,题目从简单的问答变为需要逻辑思维回答。

高中及以上的语文课倾向归为文学。脱离了字词句法和语法 能看懂文章的内涵 不只是读懂每个字 词的意思 和当时当地的人文相结合 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思想。终于可以算文学了。

以上是我对语文课的理解。

英文从教材来说 略有不同但走向基本一致。

所以可以归纳一点 文学是建立在语言和思维都完善的基础上。

我们看美剧英剧也会遇见这种情况 每个单词都认识 但就是get不到人家的点。这是文化思维在其中的作用。


希望能帮到题主。(因为没太看懂想问什么)

八、语言和文化有什么关系?

语言是一个向外输出的表达方式

文化是一个内在的精神底蕴

没有文化的语言输出是空洞的

不同的语言其实代表了不同的思维逻辑

造成这种思维逻辑不同的原因就是文化不同

例如一个中国人在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很多人能听出来这个人英语讲的很好但是native english speaker一听就知道这个人的英文并不纯正,因为他缺少了文化植入。

I went to the sporting house last night

昨晚我去了体育室

这句话从字面理解没有任何问题,完全符合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的表达方式,sporting house

运动房子理解成体育室也没有问题

可是在英文当中它有 “妓院” 的意思,所以如果你要去体育室千万不能说sporting house,要不然回被外国人笑掉大牙。

显而易见这就是文化的不同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我们所输出的语言方式的不同!!

如果你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建议从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开始,当然无论你怎么表达,只要你能大胆的说出来,大家都可以理解你在说什么,理解文化只是为了让你的语言输出更加完美而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