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旅行网

为什么还有人劝退汉语言文学专业?

来源:www.wlogo.net   时间:2023-03-17 11:09   点击:71  编辑:yyns   手机版

不管哪一个专业都像是钱钟书老先生笔下的围城,里面的人迫不及待想要转专业出去,外面的人想方设法想要进来,都是这个样子,一模一样的。

当然其中也不乏吃不到葡萄硬说葡萄酸的那些家伙。

这些家伙自身打铁本领不硬,没有金刚钻就硬揽瓷器活。

这批人书本不爱看,图书馆不爱泡,干啥啥不行,抱怨第1名。

这批人自身的观念就有问题,他们没有那种阅读的习惯,要知道汉语言文学基本上每一星期理想状态下都是应该看完一本书的,当然实际操作中这是不大现实的。我们普通人如果一天到晚泡在图书馆,大概也只能一星期看完一本三四百页的大部头,而课程数量这么多,这样算起来普通人大约一个月一本书的量差不多了。结果这批人勒,就算去图书馆也是手机玩玩,一年给我看了一本书,也可以烧高香了。要知道光靠上课的补充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一个新东西出现,至少是我们认知当中的新事物,一般人的记忆一星期后说不定就忘的差不多了,更不用说那些不听课的,你要学习,融会贯通,光靠上课还不够,你还得从四面八方去主动的吸收知识,这样才能达到一个滚瓜烂熟的程度,至少在你心里有一个印象,但人与人之间毕竟是存在差异的,这差异往往有时候还不小,这种东西啊,不能强求的。

这批人不爱吃苦,这依旧是观念的问题。要知道汉语言文学。一周周一到周五基本上天天都是满课的,从早上8点多到晚上9点多,基本都有课。中午大概也就能休息个一个小时,又该去上课了,然后期末考试,考试科目还多,还有现代汉语的特点,韵头韵腹韵尾这什么东西?公共关系学,三四百页全都是重点。。。写的论文数量也多,基本上都要半夜三更来肝论文的,没有一定的毅力,这怎么吃得消啊?

再来这批人不愿意下苦功夫去背去记,去重复。任何一个专业或多或少都是要有记忆的成分在的,但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存在艾宾豪斯曲线的,大部分人追求的或者能够实现的都是那一些短期记忆,想要把记忆保留的更加长久,这只能靠笨办法,重复重复再重复。我们不是开头提到的钱钟书老先生,能够像照相机一样一看就过目不忘,等到退休了他都能还能记得哪句话是哪本书的第几页的第几行的第几个字开始的,我们也不是南北朝某位比丘大佬,三天能够把整个地区的户口本倒背如流,不论正着背,倒着背跳着背,反复横跳背,都能一字不差,30年后都忘不了。我们不是这批神人,我们只是一般人只是普通人,倘若吃不了这苦,自然是吃不到葡萄硬说葡萄酸。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一个主体未来发展的因素。这个专业硬要搞学术嘛只能去考研咯,但问题是这个考研考不过人家怎么办呢?全国那么多学校,基本上每一个高校都开设了汉语言文学,里面只要给你分出1%的人跟你竞争考研,这个基数都是非常巨大的。有人说我干脆就他妈不考了,我就这水平本科够了也是可以搞学术的,我只想说一句,那你是真的在想桃子吃了。大学本科别看都是学的些什么,你以前高中觉得高大上的东西,你以前觉得没见过的东西连13经疏注这样的东西都出来了,但问题是这些东西在大佬眼中全都是皮毛,甚至连皮毛都算不上,只能算皮毛上面的那一点小虱子。你平时书又不爱看又不爱,不喜欢记记背背,上课又不认真听,甚至一学期学下来连十三经是哪十三经都背不下来,你拿什么跟人家争。你就直接去就业,说什么万金油专业,要当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可问题是谁要你这万金油啊,我们万金油一大堆呢,你还得去跟人家拼学校拼学历,拼什么东西,我们哪有地方来供你这么一大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金砖啊。你再说考公,你除了写公文厉害一点以外,你比得过人家法学的吗?根本比不过呀,不转专业出去,在这等着干嘛?等什么?等死吗?

纵使汉语言文学有千般万般的好,但问题是一旦不适合自己或者不符合未来发展的利益,这批人也会毫不犹豫的踢掉,就像踢掉路边一块不知名的小石子一样,只因为它挡了你的路,或者是转专业转了出去,结果后悔了的一批根本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的家伙,只能当吃葡萄的狐狸,毕竟这围城你出去了就别再想进来了。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完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