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学是什么意思?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二、想学一些国学、中国哲学,该看什么书?
可以先看三字经
然后增广贤文
然后诗书礼易乐
三、一个关于中国哲学(传统美学)“道-气-象”的困惑
说一万遍,中国没有哲学。
然后,回到你的问题,至于图式什么的,想必是坑爹的现代无聊的人弄出来的图,古人不可能蛋疼的做这个。
1、国学扯上“道”这个概念的,众所周知,有《道德经》和《易经》。《易经》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哲学一般又叫“形而上学”,正是当年一位日本学者,在翻译西方狭义哲学著作的时候,为其命名的。但是根据你这问题的思路,想必说的是《道德经》里面的那个“道”。
2、关于“气”,就不得不说理学。理学是一个儒道玄学命理什么的大杂烩,它既想扯上“道”的飘渺意境,又想在现实中解决问题,于是反而弄得高不成低不就,不伦不类。在这其中最坑的,莫过于“气”这一理念。请注意,这里跟中医的“气”,“气、气血、气色”绝对不是一个意思。它跟“道”的关系在于,搞理学的人认为,宇宙的起源还是要有一个实体的“东西”,而《道德经》里的“道”并未为其解读(老子应该早料到了,起源之外的问题不由人类去想)。于是乎,把“起源”也就是“道”诞生之前的“东西”,硬性冠以一个概念,“气”就充当了这么一个角色,何其可悲。
3、象,这个概念,应该是佛教经典被翻译成中文之后,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什么是象?象就是你眼中的样子,用哲学的话来说,“就是被感知的对象或者世界”的一个统称。我们从“道”里来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万物才是我们眼中的象。
4、器,如1所述,形而下者谓之器,虽然不知道你看的是什么图,但是器必然是工具的意思。而什么才是工具?一门技术,一个方法,或者一根棍子,一个术业,这都是工具,都是“形而下者谓之器”。那么给一个广泛的定义,也就是,在实现目的过程中所利用仰仗的东西。
5、那么在基本定义上给你解读了之后,再看你的问题,就几乎一目了然了,虽然我没看你的图,但大概能理解弄这图的人想表达什么以及错在什么地方。
道——气——象,“道”是规律,“气”是物的本体,“象”是你眼中的事物。而“象”,由事物的变化规律“道”以及事物本身“气”所组成。而这个看似合理的想法,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象的生成源自于你本身的观点和认识,以及它对你产生的价值。而“气”本身是一个伪命题,一个“物质”的代称都难以成立的东西,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非常的荒谬,既不是知识,也不是智慧,更不是哲学。差不多是现代化,被畸形理解之后的国学旁门左道思想。
道——象——器,“道”依然是规律,“象”依然是你眼中的事物,“器”却是你在完成事物,为了实现目的而作出行为时,所利用的“东西”的统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混乱不堪,如果不是真的读过几本书,对这些基本定义能分开区别和理解,只怕陷入其中的思维陷阱难以出来。不过它还是有一个优点,就是即使你曲解的认识它,但在实践中未必一定失败。这里就很有意思了,一般活得比较务实的人,很难弄明白“道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只觉得它大概就是规律。一般人只能看到一个肤浅的“表象”,以及所能利用的“器”,那么剩下的基本上就是一个类似于赌博一般的执行了。赌的就是,自己猜不到或者不知道的那部分,是否是自己的助力。
以上,如果你哪没明白,可以具体继续追问,也可以把你的图贴出来看看,不过我个人觉得没太多必要,那种图想必无比现代化,就学术和智慧而言,几乎毫无意义。
四、国学主要指哪些学科?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